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基本的经验有三条,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的"五大发展理念",事关"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五大发展理念"内含丰富的世界意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对西方发展理论的扬弃超越,汲取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发展的智慧,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多视角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促进该学科深入发展的关键。因此,在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等传统研究路径的基础上,还可从区分"批判的武器"还是"武器的批判"、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实践检验的相对性相统一、坚持"未知大于已知"等视角来进行研究,这将会进一步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4.
王兵 《党史文苑》2013,(2):45-48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这个新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我们要看到三个"变",即"新时代"之变、社会需要之变、社会生产之变;同时,我们又要从"变"中看到"不变",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侯惠勤所认为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大基本命题的"历史和逻辑相一致",可以深刻地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总是必然地同其本源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地揭示其所蕴含的规律,就必须正确认识"一脉相承"中的"脉"、正确看待"一脉相承"中的"承"以及正确理解"一脉相承"的意义所在。本文围绕以上三大理论问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的根本性区别,从而有利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革"的严重失误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非问题上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修正"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左与"左"及右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握好世情与国情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外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列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文革"时期的经验教训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当下,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亟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化"的逻辑方式拿出一套"中国方案",让理论与现实再次产生强有力的互动。对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阐释,将在问题澄清、思维方法和路径选择上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突破带来明确的启示与指引。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即能够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能够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能够真正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是:学习与理解相结合——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旨和灵魂;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朱继东 《前线》2022,(10):41-44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甚至几次绝境逢生;坚持将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深度融合,坚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最重要的位置;坚持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坚持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相统一,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多更大贡献。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突出的理论贡献就是把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这就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旨在批判经验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推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必须遵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民族意识与世界视野相交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戚义明 《党的文献》2016,(2):118-120
毛泽东认为,改造学术与人心,是探寻解决中国问题大本大源之道的大方向。一旦寻找到"大本大源"并确立起自己的信仰,毛泽东就坚定地用以指导中国实际,执着至信,终生不渝。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毛泽东所倡导的"学有本源",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领导干部要做到"学有本源",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兼顾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与加强思想文化修养,将穷理、修身和做事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样的"变"与"不变",是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然结果,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必然结果,是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自觉遵循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实际包括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经验相结合。"三个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每一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是"三个结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易善武 《求实》2016,(10):28-36
"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客观实际,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改革,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不断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注入新内涵,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大革命"中,指导思想的失误和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野心家的有意利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入迷途。同时,以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群众为主的正义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艰难的抗争,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道。这一时期尽管出现1972年前后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和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两次历史机遇,但未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上正轨。通过"二月抗争"、粉碎林彪集团、"四五天安门事件"、粉碎江青集团等正面交锋,正义力量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曙光。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20.
张国宏 《探索》2011,(3):16-20
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可概括为"六个坚持":在坚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辩证互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立足国情和放眼世界的宏阔视野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坚持总结历史和前瞻未来的双向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