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雪  孙慧 《政府法制》2009,(12):50-51
他是个“实干家”,事必躬亲。一年到头除了过春节回家几天,其余时间全都住在清洁队里。为了节省开支,他与工人们利用休息时间上山捡石头,建起了长廊;遇到油罐车车祸,他和工人们一同上现场,撒锯末、清扫,一干就是半夜;逢年过节一准在单位值班,淘大粪、扫积雪从没有怨言,工人们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领导”。  相似文献   

2.
遇到章律师是在第三届"海外学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上,他作为13位"海归"人员之一,在论坛上作了演讲.这是章律师首次来到祖国大陆,所见所闻令他很兴奋;他的行程很紧凑,第二天又须按要求飞往西安,要不然他会在京逗留考察几天,不能如愿又使他很无奈.于是,记者在会议期间抓紧时间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普通劳动者这是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上白班的工人们,个个精神焕发,有说有笑地拥进旅大市福利工厂宽敞的大门,朝着自已的车间走去,在这些工人中有一位穿旧军大衣的人,他夹着饭包正向第二车间拨线丝组走出的工人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车间里,拔丝机飞快地旋转着,夜班工人们还在紧张地劳动。宇秉谦放下饭包,脱了  相似文献   

4.
据悉,新学期开始后,北京市170多万中小学生开始试行新的<北京市中学生守则>、<北京市小学生守则>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新规范注意强化了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新规范去掉了"敢于斗争"四个字,保留了"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的内容.别看删去这区区四个字,其意义非同寻常,它彰显了一种进步的理念,尊重了人的生命权.  相似文献   

5.
刘鸿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工商实业家,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先驱者.他一生在很多行业都有涉足,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的企业达70余家,享有"火柴大王"、"水泥大王"、"煤炭大王"和"企业大王"等美称.不仅如此,刘鸿生在近代中国商标发展进程中同样做出过诸多贡献.他为自己各行业的产品注册商标,并充分利用商标的宣传功能,进行了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商品宣传.当遇到国内外同行假冒其商标时,刘鸿生还通过法律途径,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笔者有位朋友在外省市当交警,有次在网上聊天,说起关于"执法难"的问题,他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倾吐.他觉得建设法制社会,执法一定要公正,但有时候在执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十分特殊的人物,处理起来就特别难.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印度遇到了一件事情,令他难以忘怀:"在印度班加罗尔机场,代表官方接待我的礼宾官迪尔先生竟是个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8.
1959年10月23日,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收到一封陌生人来信,写信人叫袁瓞(音"碟"),是位在台北街头叫卖芝麻饼的年轻人.不过他喜欢研究政治问题,当时他遇到一个难题——英国的内阁制与美国的总统制哪个好?于是冒昧地写信向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请教,当然他预料胡先生会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9.
颠梅审树     
相传广东有个县令,由于他问案多似儿戏,却断明了许多疑难案件,人们称他有神明之目,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颠梅". 颠梅在某县任县令时,遇到这样一宗盗窃案.一天,某甲从海外归来,身边带有不少钱,匆忙赶路,直至太阳西下还未到乡里.他害怕天黑之后途遭抢劫,就在一棵大树下挖了一个坑,环顾四周无人,就把钱全部理了,空手继续赶路.  相似文献   

10.
九句大实话     
1.遇到乞讨者:遇到要钱的就给他(她)点饭,遇到要饭的就给他(她)点钱。2.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相似文献   

11.
他与埃德加·斯诺并肩走进延安,但《红星照耀中国》里隐去了他的名字; 他鲜为公众所知,但他对中国医疗事业的贡献不亚于诺尔曼·白求恩; 他出生于美国,但他将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他被宋庆龄称为一团火,温暖了数十万的麻风病人; 他就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人——马海德. "是她引导我走向革命道路" 1934年冬,马海德第一次见到宋庆龄.此后,宋庆龄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门,他们之间也开始了一段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友谊.对马海德来说,宋庆龄是"一位我所无限敬仰的、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导师".  相似文献   

12.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3,(23):23-23
吴晗,原名吴春晗,著名历史学家.1909年生,浙江义乌人.吴晗从小爱读书.6岁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人人谓我读书好,吾谓耕者比我高."吴晗的父亲吴瑸珏虽身为农民,但颇有学问,能诗善赋,且写得一手好字.吴瑸珏有一书房名叫"梧轩藏书",内有不少线装书.吴晗童年时,即在父亲书房读书. 1916年,吴晗上小学.虽然只有7岁,却非常爱看书,特别是历史书和历史小说.这时他先后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家里的书读完了,他就想办法到处去借.有时为了借一本书,要跑几十里地.遇到人家不肯外借,他就蹲在人家门口看,看完赶紧还.能借走的他就边走边看.经常是回到家,书已看完.然后又立即再去借.书的主人怀疑他是否看过,就考问他书中的有关内容,他对答如流.由于他看书既多又快,人们送他一个雅号——"蛀书虫".  相似文献   

13.
宋新立 《法学论坛》2001,16(1):98-108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回顾我军从诞生之日起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每一次正确道路的选择,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实施,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重大进步,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江泽民同志担任我军的最高统帅以来,坚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军队的改革和建设事业,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地创新发展.他特别重视军队的法制建设,根据新形势下我军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法治军"的方针,并从各个方面对"依法治军"进行了深刻地阐述,逐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依法治军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他的头上曾经拥有“改革家、优秀企业家、优秀厂长、劳动模范”等十多顶令人眩目的桂冠,特别是他那所谓闻名全国的企业改革经验《马氏管理法》,即“责任价格控制法”的出笼,更使他名噪全国,占尽风光。 然而,正如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一样,在这一顶顶桂冠下面,则是荣耀与邪恶同在,升迁与犯罪并行,伪善与贪婪共存。权欲、钱欲、色欲的苟合,勾勒出了这个90年代反面教员的丑恶嘴脸。他就是被工人们称为“政治流氓、经济罪犯、生活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日遇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党员,他兴奋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发中国梦,他很感动,感到需要做点什么,中国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好多贫困的人,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吃穿住用,要想办法帮助他们. 这位老同志的忠告,表明了老一辈党员干部对中国梦的殷切期望,也让我们思考,实现中国梦要解决哪些问题.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一个国家来说,问题很多,如何入手,先要将问题分个轻重缓急.从东、中、西部划分来说,可能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最急迫;以大城市、城镇、农村划分来说,也许农村的发展问题最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来看,或许生态的恶化又最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6.
当他还是3岁小孩儿的时候,在美国就有100万个"粉丝",占到当时总人口的1%.7岁时,他被<纽约时报>赞誉为"世界公民".评语是"无论他在何处,希望的曙光都会突破云层".即便步入了中老年,他的社交活动依然频繁:65岁时,他登上了中国的长城;70岁时,他应邀颁发奥斯卡奖;甚至在75岁高龄时,他还亲自接动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业铃.  相似文献   

17.
尚小军是长武县道路运输管理所所长,曾被省交通厅授予"最佳运管员"、"交通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咸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他为"文明市民".他是个党风廉政建设的模范人物.他有一句响亮的名言:"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保证,不为名,不为利.  相似文献   

18.
安康市汉滨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徐平,用心谱写了绚丽多彩的人生.作为一名教师,他爱生如子,严谨执教,先后获得"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国家级骨干教师"、和省、区两级"劳动模范"等殊荣;作为一位校长,他爱校如家,精抓细管,使学校跻身于省级"示范初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法制校园"、市级"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行列;作为一名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关注民生,以人格魅力感召人,相继当选为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安康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汉滨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和汉滨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月15日,经南昌警方严密布控,不可一世的"11·11"特大持枪抢劫银行案"头领"华敏落入法网,随后5名劫匪恶魔相继抓获归案.华敏落网后,记者对该案进行了深入采访,发现华敏一手制造"11·11"惊天案的动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女友嫌他无能抛弃了他.  相似文献   

20.
正对腐败分子,他铁面较真,就是遇到一颗"地雷",也要挖出来;对送礼求情者,他坚守原则,把案件一查到底;而对群众、同事和亲人,他却充满温情……就是这样一位受人敬重的"老纪检",在带病履职10余年后,用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勇士之姿,兑现了"宁愿倒在工作岗位上,也不愿倒在病床上"的誓言,倒在了退休的门槛上。2013年8月24日,河南省纪委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纪检组原组长、厅机关党委原书记王宏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享年59岁。随后,河南省纪委作出决定,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向王宏同志学习活动,号召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学习王宏同志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优秀品质。河南省直机关、省人社系统等单位也纷纷开展向王宏同志学习活动。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做出决定,追授王宏同志"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