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洪洪 《党的文献》2005,2(4):97-10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党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在三线建设实施过程中,他多次到西南、西北三线工程较多的地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都与他有关,许多困难是在他直接过问下解决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和党中央作出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战略决策,使三线军工企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第二届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上,70多位专家、学者和三线建设亲历者展开热切讨论。与会学者从毛泽东三线建设思想的核心、三线人群的身份认同、三线企业的发展等角度丰富和扩展了三线建设研究,并以上海和江西小三线建设、东至小三线建设等案例入手,着重探讨了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指出三线建设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对上海和安徽两地的经济交往、对中国电子工业的调整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充分展示传承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和国缔造者为捍卫国家安全而进行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备战决心与大无畏斗争精神,展示反映三线建设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勇于创新精神,展示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的优秀典范。  相似文献   

4.
三线建设的社会公共空间独立于生产与生活空间之外,应企业内公共事务及日常活动、交流的需求而产生,顺三线企业客观条件的优化而建造。以礼堂为代表的公共空间,为企业内公共事务的开展提供了会议场所;为建设者的日常文体休闲提供了活动空间;也为三线内部及与地方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些依托于公共空间的活动,通过改善职工精神面貌,传递集体福利以及催化三线各群体之间交流等方式,间接推动了三线企业生产的发展,提升了集体利益,从而使不直接作用于生产的公共空间具备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何为"三线子弟",这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国际局势紧张,本着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未雨绸缪,毛泽东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提出了建设军工大三线。"好人好马上三线",于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好儿女一时都汇集到大西南的深山峻岭中建设军工企业,成为军工战士,他们就是在三线建设中奉献青春与热血的一代人。当时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的子女则被称为"三线子弟",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孕育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的直接产物,首先来源于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强力塑造、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对民族性的深度浸染,构成了三线精神形成的底层逻辑。特殊历史时期"保家卫国"的家国动员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强烈的时代感召,共同催生了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三线建设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成为党中央考虑经济战略纵深配置的首选省,强调了第一代领导人决策三线既有备战的因素,也有改变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文章阐述了以三线建设为契机,四川的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以及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对三线企业的挑战和给三线企业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在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线建设重镇四川省攀枝花市。本文讲述的是彭德怀在体察三线地区老百姓生活时的一个插曲,展现了他对民生的殷切关注和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  相似文献   

9.
40多年前,笔者曾参加国家"大三线"建设,那时,彭德怀元帅在"大三线"任第三副主任,他深入群众,亲临攀枝花,与三线建设职工亲切交谈,为攀枝花三线建设指明方向。时至今日,在攀枝花还流传着他的许多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0.
张惠舰 《前线》2014,(2):125-126
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进行过为人熟知、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但首都北京开展的小三线建设却鲜为人知。所谓“三线”,是按照中国地理区域的特征,从战备角度划分的。一线是沿海地区,二线是中部地区,三线是后方地区。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地区为大三线,全国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为小三线。北京小三线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是快速建设阶段;60年代末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属于稳步推进和局部调整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80年代中期是全面调整和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11.
论绵阳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阳曾是国家三线建设的四个重点城市之一。三线建设为绵阳建立国家科技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线建设孕育和催生了中国(绵阳)科技城。三线建设时期留下了大量的三线建设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亟待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绵阳三线建设文化与精神是支撑中国科技城的重要文化精神,是绵阳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和构成,应当成为绵阳新的文化名片和品牌,从而更好地提升绵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酝酿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三线建设堪称西部大开发的先行 ,同时也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西部大开发 ,不是三线建设简单的重复和延伸 ,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相似文献   

13.
1964年,中共中央在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提出为了平衡全国工业布局和加强战备,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一、二、三线是按照当时设想的我国军事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地区的范围是指乌鞘岭以东、京广线以西、雁门关以南、韶关以北包括云、贵、川、陕、甘、渝及鄂西、豫...  相似文献   

14.
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汇聚了一大批军工企事业单位。这与此前重庆本身具有的较强军工实力是分不开的,而此后经过改革开放后的调整改造,这些企业对重厌经济的振兴再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64年,中共中央在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提出为了平衡全国工业布局和加强战备,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一、二、三线是按照当时设想的我国军事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地区的范围是指乌鞘岭以东、京广线以西、雁门关以南、韶关以北包括云、贵、川、陕、甘、渝及鄂西、豫西、湘西8省1市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6.
郑婕 《世纪桥》2010,(14):17-20
<正>李富春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及时落实毛泽东的批示三线建设牵动面广,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从科学规律角度而言,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和筹措资金都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三线建设进程缓慢。毛泽东对三线建设的进度不尽满意,他要求立即把三线建设好,把大工厂和科研机关搬进去。  相似文献   

17.
风云壮举     
正三线建设,是党中央在1964年作出的以备战和改变西部落后面貌为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到1983年三线建设基本结束后,按照国家部署,党中央又实施了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战略,到2006年基本完成。三线建设和调整改造,前后长达40年。全国有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投身到三线建设中,在祖国大后方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与此同时,三线建设者用汗水和生命谱写了无数动人篇章,孕育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与建党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一脉相承,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18.
陈立旭 《探索》2003,5(6):9-13
毛泽东搞三线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他关于三线建设的思路是随着国内外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毛泽东为三线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物质、精神、经验三方面的遗产.  相似文献   

19.
文革爆发后,奉毛主席之命到成都出任大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横遭批斗,身陷囹圄,押解北京之行性命叵测。彭德怀是如何得以安全到达北京的呢?其中少不了一个重要人物—西南三线建委第四副主任钱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耄耋老人的难忘记忆,于此纪念彭德怀诞辰112周年、三线建设45周年之际,共同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同志。  相似文献   

20.
正"建设强大的海军"——重庆船舶工业兴起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产业基础和航道条件。重庆解放前,规模较大的船厂仅有现在的东风船厂,其前身是民生轮船公司独资经营的民生机器厂,主要从事船舶修造业务,生产各类型铁、木轮船及锅炉蒸汽主机和辅机,解放后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中共中央展开了以备战为目的的三线建设,重庆的三线建设是整个西南三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