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时的佚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志强 《湘潮》2006,(5):52-53
1983年夏,我当时在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办公室工作,分工从事安徽抗日战争史史料征集整理编纂工作,收到曾在新四军第四支队基层连队担任过文化教员兼文书的钱良胜寄来的一包日记。我仔细研读后发现,这部日记的抗战部分对研究新四军第四支队早期军事活动轨迹、新四军基层连队军事训练、政治工作、文化工作、卫生工作、群众工作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研究核实新四军皖东敌后抗战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依据。在征得钱老同意后,我将日记中的抗战初期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内容作了整理注释,在《安徽党史资料通讯》上发表。钱老收到刊物后非常高兴,为表示谢…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来,北平抗战史研究在重要事件、人物、平郊根据地、沦陷区研究和史料搜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事件研究重点突出,观点成熟;平郊根据地研究视角不断创新,再现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沦陷区研究由薄弱到深化,抗战损失以数据说话,厚重而悲壮;抗战文献和口述史资料的丰富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林卫国 《党史文汇》2011,(11):52-56
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海外华侨与祖国抗战”的过程中,采访了一些抗战爆发后自南洋回国参战的归侨老兵,获得了一批反映中共抗战的重要史料,其中有三张鲜为人知的历史照片至为珍贵。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谁是东北民众最早奋起抗战的人,在史学界争议颇多。笔者新近发掘了一份史料,经过对该史料深入地研究与考证,发现抗日民族英雄、东北国民救国军总司令高鹏振在九一八事变的当天就率部进行了抗击日军侵略的战斗。这是目前发现史料中对东北民众抗战最早的记载。因此,高鹏振才是真正意义上打响东北民众抗战第一枪的人。《军事杂志》由国民党元老林森题写书名,是由当时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办的重要刊物。这份史料就在这份杂志的第五十六期(出版时间为1933年)"战争史料·抗日血史"栏目的"高鹏振血战倭敌"一文中。该文章主要介绍高鹏振身世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战的研究逐渐引起党史学界重视。综观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主要涉及抗战时期上海党组织的建设和领导抗战的政策策略、领导各界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领导上海郊县抗日武装斗争、领导上海人民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领导上海对敌隐蔽战线的斗争等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缺憾。  相似文献   

6.
做好东北抗联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是深入研究好东北十四年抗战史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广泛占有东北抗战史料的基础上,以学界公开的史料和新挖掘的档案资料为依据,对抗联史料运用的情况展开深入研究并展开剖析,力求对抗联史料做出更为完整、准确、系统的表述和科学评价,对如何运用好抗联史料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2年9月下旬,“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资料搜集考察团”一行23人来到美国,先后在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纽约等地,专访了在西方精通中日两国事务、享誉世界的社会学家、不久前刚出版了《邓小平时代》的傅高义教授,著名社会活动家、飞虎将军陈纳德之妻陈香梅女士等与抗战大后方历史相关的人士,走访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等,收集保存在海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7岁华诞,6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战"系列学术活动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隆重拉开帷幕。在"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战"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朗,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子道、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国防大学教授张云、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等中共党史、抗战史研究专家,从多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光辉抗战历程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  相似文献   

9.
《八年敌后抗日见证:英国学者林迈可文献集》系统汇集了国际友人林迈可先生与中国抗战相关的英文文献,集中反映了林迈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积极参加中国抗战的传奇经历。该文献集不仅是记录八年敌后抗战的珍贵史料,同时对于从国际视野下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唐培吉、朱敏彦教授主编 ,几十位著名专家参与撰写的《上海抗日战争史》丛书在纪念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之际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由《上海抗日战争通论》、《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日军在上海的暴行与统治》、《上海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上海郊县武装斗争》、《上海人民支援新四军与抗日根据地》、《抗日时期的上海经济》、《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上海抗战与国际援助》等10本专著组成。全书达300余万字 ,全面地反映了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开始 ,到194…  相似文献   

11.
1、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日战争.2、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起源、过程、特点及历史影响.3、上海各社会阶层与各政治力g在抗日救亡和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变化.4、—·二八与八·一三淞沪抗战.5、日军在上海地区的暴行及统治政报.6、对伪政权及其意识形态的研究.7、列强与上海抗战.8、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抗日军事活动。9、抗战时期上海经济研究.10、抗战时期上海文化教育研究.11、抗战时期上海社会生活研究.l、日本侵华罪行与对沦陷区的统治。2、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团结、振兴.3、抗战中的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4、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上海的社团组织以抗日救亡为主要任务,广泛动员各阶层民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反侵略斗争,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深入研究上海社团组织在抗战中的作用,有助于发挥历史资源的利用,资政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上海抗战音乐作为上海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发展,并影响到全国各地,使音乐在中华民族危机时刻发挥了最大的社会功能。其中,上海左翼音乐家所开创的大众化、民族化新音乐之路,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2月25日,在上海一处码头上,两个不大引人注目的中年男子登上了一艘开往香港的英国客轮,他们就是潘汉年和夏衍。抗战爆发后,潘汉年肩负党交给的重任,前往香港领导当地地下党开展工作,为我军民抗战提供情报、物资等多方面的支援。1941年底,日军攻陷香港前夕,他回到上海。抗战胜利后,他再赴香港,继续在香港从事统战、情报工作,为党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情报专家,神龙见尾不见首 抗战爆发初期,神州大地到处弥漫着硝烟烈火,笼罩着战争的阴  相似文献   

15.
<正>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内。纪念馆主体是一座用钢材、玻璃等现代建材构成,表现传统建筑形式美的纪念塔,塔高53米,塔馆合一。上海,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上海随即发生了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上海随即发生了八一三淞沪抗战。面对日军入侵,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不屈不饶、英勇顽强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6.
继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的同时,处在前沿的上海人民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空前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八一三抗战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速战速决”的战略部署,否定了“亡国论”者的悲观看法,尤其是对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在此建立了丰功伟绩。一、特点(一)高举抗日大旗,号召把抗战进行到底。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也投入了抗战,改变了九一八、一二八时期所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派了几十万军队在…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抗战期间,我国各少数民族同汉族同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以血肉筑起保卫祖国的坚固长城,为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我国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文章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诠述了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抗战中的英雄业绩,歌颂了他们光昭日月,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战时壁报工作服务团成立并创办发行《壁报》,以其快捷、高效的发行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上海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精神,颂扬上海军民的英勇杀敌事迹。《壁报》突出全民抗战、全面抗战、抗战到底的指导思想,宣传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凸显了中共在抗战初期试图引领舆论走向的政治觉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共的影响力和声望。  相似文献   

19.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是中共党史和国际共运史研究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初具规模和深化拓展三个阶段。纵观已有学术成果,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它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系,二是它与东北抗战的关系,三是对机关报《救国时报》的研究,四是对组成人员的研究。总体上而言,既有研究在史料挖掘和利用、研究内容、研究视野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继续推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研究向前发展,必须强化史料的挖掘和利用、拓宽研究的内容和领域、开阔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