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随着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青少年的幸福感状况呈现了新型特征,大学生环境保护行为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对南京市953名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检验假设和模型,结果发现:幸福感包含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个维度,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环保行为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多维幸福感体验,即较年轻的学生、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参与环保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体验,月生活费高的学生在做出环保行为后获得更多的主观幸福感和总体幸福感,而月生活费低的学生在参与环保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最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相关政策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第一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和社会现象,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构成主体,成为透视一个国家社会分层以及教育公平程度的重要标尺。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第一代大学生研究的文献发现,目前,国外学者主要结合家庭资本、社会支持、大学入学前后经历、学业和职业成就、期望和激励、自我认知等主题将第一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展开横向的比较研究;而国内将第一代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极为匮乏,亟须对国外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式的借鉴和思考。本文基于国内社会现实以及国内外学者围绕第一代大学生开展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教育机会公平的讨论,通过文献评述的学术范式,聚焦第一代大学生群体,围绕再生产理论和文化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文化不匹配理论、抗逆力理论及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等多个理论视角,重点揭示第一代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劣势以及其"成功"背后的逻辑推力,并进一步考察国外已有的针对第一代大学生开展的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3.
警察积极心理学是研究警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培育方法的科学。警察的积极心理资本包括主观幸福感、自尊、乐观、希望、情绪智力以及复原力等心理资源。警察积极心理的培育要通过增进积极体验、培养优秀品质和构建有效心理支持系统三个途径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有关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已成为幸福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随着中国国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基于西方积极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幸福感研究,对于提升中国公民幸福感、社会和谐程度,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民幸福感作为国民总体幸福感的重要起始环,概念化为居住在一个社区的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文化认同、社区凝聚力,被赋予了人民对社区建设的期望.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位,反映国计民生的基础部分,提升社区成员的幸福感,对于提升整体国民幸福感有重要意义.研究阐明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在维持国家社会稳定、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上的积极价值,并结合价值提出社区居民幸福感提升的相关路径.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有利于社区治理、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众凝聚力,提升社区参与度,保持居民身心健康.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需要改善社区环境、开展文体活动,也要重视社区居民心理状态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汉某高校受助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两者之间呈相关性。研究发现,受助贫困大学生总体感恩意识是积极正向的,女生的感恩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的感恩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受助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农村家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城镇家庭学生;感恩意识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可对高校受助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进一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心理和谐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心理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公平感、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的缺失,这既是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也表现出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不同的个性特征.应从完善社会运行机制、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等方面积极建构心理和谐,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了解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对南京和南昌6所高校107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整体幸福感状况良好,维度分析显现高友好关系、高自我价值、高健康关注和低消极情感三高一低模式,基于调查,提出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建议。首先,加强幸福教育,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其次,构建健康、成功、幸福的良性循环。第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幸福感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9.
贾琦艳 《传承》2010,(24):136-137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这与一些让人惋惜的"生命事件"有关。从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入手,明确大学生对于幸福感体验的现实需要,以及大学生幸福感的现实意义及来源,以此来探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在生命教育方面能为广大高校教育者提供一些拙见,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建立幸福感和积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积极心理学作为新世纪现代心理学的新兴范式,关注人类的优点与潜力、幸福与快乐,以培育个体积极人格为终极目标。把积极心理学引入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适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价值平衡,挖掘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积极力量,提供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积极解释。开辟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适中的实现路径,要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稳定大学生就业心理情绪;要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品质;要培育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运用词汇联想技术收集大学生对幸福的社会表征词语,在此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幸福观调查问卷,可探讨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的结构及其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幸福观的成分是多元的,但依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家庭为核心,注重精神生活及理性的财富追求等特点,继承了"家、国、天下"的价值次序,同时表现出生活化与个体化的时代特征。研究还发现,社会取向的追求"自我实现—服务社会"的幸福观和注重精神生活的"快乐"幸福观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作用,而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及生活安逸的幸福观并不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伟 《求索》2011,(6):183-185
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培养良好的主观幸福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 B)为研究工具,对重庆10所大学2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危机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社会中,高校面临着各种危机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威胁。危机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有一定规律可循,而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各高校心理干预机制缺失,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学校、个人、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以保障该模型的有效运行,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关于腐败心理,国内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来研究腐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腐败产生的个体心理因素、腐败心理类型等。国外学者则更多从腐败心理活动、社会控制、腐败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虽然部分研究没有直接指向腐败心理预防,但为进一步探析腐败心理及其预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取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的方法 ,调查目前女大学生在恋爱当中的恋爱现状、恋爱观念、恋爱行为、恋爱与性行为、恋爱与经济和恋爱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女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和特殊环境等四个方面。高教工作者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积极有效处理情感困境 ,帮助女大学生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获得成功的事业 ,收获美好的爱情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运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大层面: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即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  相似文献   

18.
陈小娜  魏晓玲 《人民论坛》2012,(36):100-101
就业模式转轨过程中,配套制度不完善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给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导致了焦虑、抑郁和患得患失等情绪心理问题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等社会心理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星严 《传承》2009,(22):86-87
本文研究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它更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更好促进其成长,利于教育者和学生关系的改善,并强化了心理教育的作用,可将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整合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它更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更好促进其成长,利于教育者和学生关系的改善,并强化了心理教育的作用,可将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整合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