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阳斌 《学习月刊》2013,(11):14-16
1996年3月,我奉调从仙桃赴外地工作,开始"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生活。多年来,我很少回家乡。思乡的时候,就靠读来自故乡的书解思乡之谗,"书",成了我从故乡吸取"营养"的"脐带"。多年间,我收到家乡方方面面朋友寄赠的图书168册,林林总总,在我的书橱里排成了  相似文献   

2.
明月话中秋     
正看到市场上摆放的各色各样的月饼,啊……又快过中秋节了!想起月亮悄悄爬上柳梢,透过窗棂,洒下满屋子清辉,心里是那个美呀!又是到了中秋之夜,月光如水流淌,清风暗送秋波,遥望苍穹,星疏月明,油然而生"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愁绪,也自然生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透过窗,看一轮明月如盘似玉,倾洒着柔美的银辉,似母亲温柔的目光,抚慰着一个思乡的孩子,这样的夜晚又会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久  相似文献   

3.
《正气》1998,(8)
一回归故乡哦一条小河能不能捎去我心中的悄悄话哦一口老井是不是她还痴情地把我牵挂多少酷暑多少寒冬枯藤老树绽开了无数的绿芽啊我的故乡在哪在哪啊啊啊我的故乡在哪在哪我要回到故乡在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见见她缕缕思乡情变成细雨丝丝故乡魂都化作甘霖滋润她...  相似文献   

4.
遥远的牵挂     
不知不觉,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四川已25个年头了。1981年,我参军来到了新疆,1984年复员留到了伊犁南岗水泥厂当上了一名工人。20多年来,虽然也曾回过两次家,但由于数年见不上父母一面,一种牵挂的情愫常常不由自主地萦绕在我的心头。特别是陈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谣,常常勾起我思乡的念头。2006年的春节,一种浓烈的思乡情促使我这个又有6个年头未回家探亲的不孝之子,向厂领导递交了探亲报告。想想这些年来,为了追求事业和人生的梦想,我远离故乡和亲人,虽然那种年年想见上亲人一面的想法早已成为奢望。“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正说…  相似文献   

5.
时间在悄然流逝,不经意中,阔别家乡已六年有余了。然而,我对故乡的怀念情愫却与日俱增,犹如深冬冰封的河流,总有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在心底酝酿流动……那天走在街上,手机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号码。我拨过去,原来是家乡的峰哥打来的电话。虽然多年没有联系,可乡音依然让我振奋。峰哥一次又一次地叮嘱:"这  相似文献   

6.
乡思无尽     
黄彬 《湘潮》2011,(1):1-1
我17岁参军入伍离开家乡,在部队里工作、生活了50年,党和国家把我由一个农家子弟培养成一名将军,由一名普通中学生培养成最高军事学府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我以感恩之心回首往事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故乡——湖南,我怀念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感谢故乡的抚育之恩。  相似文献   

7.
家乡的石碾     
屈指算来,离开家乡已有四十余载。虽然父母离开人世多年,但思乡怀旧的情结使我对养育我的故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好在我工作的那座小城离故乡不远,每年我总要抽出时间回老家看看,看看儿时熟悉的父老乡亲,看看故乡的一山一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村里旧貌也换了新颜。昔日的茅草房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锃光瓦亮的新式楼房;狭窄弯曲的街巷修成了宽广笔直的柏油路,村里还通上了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8.
故乡滋味     
凸凹 《廉政瞭望》2011,(2):56-56
那年,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就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9.
回家     
俗话说“人老思乡,也许就是这个缘故,我自1985年离休后,越来越思念自己的家乡——安国县。 1997年5月3日正值春暖花开,我携全家老小从保定出发,乘车向西南直奔安国而去。  相似文献   

10.
詹德权 《湘潮》2010,(10):1-1
<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语言浅显,感人至深。我长期出门在外,远离家乡的人们,会经常吟诵这首诗,以抒发思乡的情怀。我自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念大学、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他乡明月     
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其实,他乡的月亮也很明媚,只是感受有所不同。那是我们在瑞士学习培训的第4个周末。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过后,终于盼来了星期六,又适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就像夜空中那薄雾萦绕的明月,如梦如缕、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2.
巴山之中,蜀水之畔,有一个青杠林环抱的美丽村庄.那就是我的故乡。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山里人,不幸经历了主义横行、民生凋零的苦寒岁月,也有幸躬逢盛世,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一些同年人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走向了繁华都市,不少在城市扎下了根。相比父辈,我们的人生甜蜜而精彩;相比后辈,虽苦涩但更加传奇。我之"古董"源于冥顽不化的乡巴佬意识,我的哀愁源于故乡,我之幸福也来源于故乡。回顾这四十多年的人  相似文献   

14.
请您评刊     
时间似箭,日月如梭,好像眨眼之问,又一个新年已近在眼前。年关将至,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更加忙碌,思乡的情愫也越来越浓,超过平时千倍百倍地涌上心头。今年比往年特殊,元旦和春节相距很近,踏入新年,就是腊月,春节随之就要到了。越是靠近年根儿底下,远离家乡长年在外的人们思乡的心情越切。很多人一进腊月就开始抽空逛街办年货,早晚休闲时间打点行囊,随时准备踏上回乡的路程。  相似文献   

15.
位于台湾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处的慈湖,原名“埤尾”,本是一个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库,水碧山青。1961年,蒋介石到这里视察,发现这里与自己的故乡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的景色十分相似,便动了思乡之情,决定把这里改为“总统行宫”。第二年,蒋介石将这里的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浆水面,或许只有土生土长的甘肃人才不会陌生这几个字眼。对我来说,家乡甘肃通渭县的浆水面是最地道、最可口、最让人难以忘怀的美餐。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个偏僻的小县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千沟万壑的地理环境,磨炼着当地父老乡亲与不公平的大自然竞相抗衡的意志与耐力。阔别故乡已经15个年头了,如今一想到故乡,我心中不免撩动着激烈的思乡的情愫,每当想起家乡的浆水面,依旧会馋得流口水。  相似文献   

17.
一李新曾经问过我:“你从重庆来,知道什么地方出香海棠吗?”见我茫然,就笑着说:“就是我的家乡,古昌州。”这有海棠香国之称的昌州,就是今天的重庆市荣昌县。李新是荣昌安富镇人,少年时在棠香中学读书,学名叫李忠慎。那弥散着香气的海棠花我未见到,但听李新谈少年故乡事,倒真使人眼前一亮,仿若看到了鲜明耀眼的民族精神之花——自由花。他讲道,1931年9月19日这天,学校的报栏贴出了这样的噩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突然袭击,炮轰北大营,侵占沈阳城。同学们义愤填膺,热血沸腾。不少人痛哭失声,发眦皆裂,操场上响彻着“打倒日本侵略强盗”的怒吼声…  相似文献   

18.
艺海轻舟     
那一年我分配到远离故乡的一个城市工作,成行前的一个多星期,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除必须的被盖毛毯等生活用品外,母亲还在行囊中放入许多我喜欢吃的腊肉、薯条之类;看到这些足以开个小杂货店的吃用之物把旅行袋塞得龇牙咧嘴,我不由有些为难起来,便对母亲说;你总不能让我把整个家都带上吧。母亲放下手中的活计抬起头来,端详了我半天,然后才指着背包回答我说:可不,出门在外,今后这就是你的家,就是你的整个故乡了。  相似文献   

19.
当21世纪来临的时候,"故乡"开始被人越来越多地提起。海德格尔说:"接近本源就是接近极乐。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只存在于对本源的接近中,绝非其他。所以,在故乡中对本源的忠诚,这是很自然的。"这种忠诚来源于故乡作为人类生命之根的深深敬礼,来源于故乡承起每一份渴望安居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春天的小溪淙淙流着,红的桃花、白的李花,五彩缤纷地随波而来。一位老妪屈膝溪边在洗衣服。不经介绍,我是断然不敢认定她就是我回故乡要找的人。虽然我和她在同一个村庄一河之隔地生活了10几年,但我从未见过她,也从未动过见她一面的念头。当我从事党史工作后,从尘封的记忆深处拣回了她.“谢伯姆……”在陪同我前来的父亲的轻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