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践》2017,(3)
<正>2017年,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以呼包鄂协同建设文化中心的历史性机遇为契机,以"文化铸魂、旅游强体、影视塑形"为发展战略,加快实施"1357"总体发展思路。一个重点:以蒙古源流文化产业项目(元大都、元上都、哈喇和林等)和北方民国影视城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工程为重点;三大指标:园区政府投资产值达到27亿元,游客人数达到27万人(次),举办大型活动27次;五区同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区、自治区影视产业试验区,争取成为呼包鄂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6,(10)
正2016年,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响应鄂尔多斯市的号召,同时借助伊金霍洛旗"旅游兴旗"发展战略的东风,全面开展"五大行动""6个100工程",以实施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影视,积极推进园区全面建设。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在将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做精的同时,在影视方面也取得可喜成绩。截至目前,影视产业试验区共引进影视企业100家,累计完成产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是文化企业孵化壮大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将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列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2年,国发2号文件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贵州要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贵州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园区、基地的建设,并在"十二五"末全面建成。贵州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共21个项目,总规划面积81428亩,建筑面积3763万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将"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放在哈尔滨新区建设之首,承载着东北振兴和国家发展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需要借助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通过解放思想、建设新的产业支撑、拓宽投融资渠道、搭建对俄合作平台等措施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成效初显,脱贫攻坚力度加强,群众小康步伐加快。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夜郎文化神秘古朴、牂牁文化历史悠久、三线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近年来,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目前,第四届六盘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牂牁江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加紧建设,全省"十三五"重大文化项目梭戛乡长角苗示范新区、着力打造的"六枝记忆·三线公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4,(7)
<正>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这为我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更加明确了文化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0年,自治区  相似文献   

7.
"海上福州"拥有丰富的独特的船文化产业资源:水体、海岛海岸景观资源;海丝文化、郑和下西洋、船政文化等船文化遗产类资源。福州要把握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海丝"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整合发挥福州船文化资源优势,以世界级船文化旅游项目(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把福州打造为世界船文化旅游之都和"海丝"人文交流合作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12)
正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28日,全国公安影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全国公安专项影视基地正式落户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秉持"大文化、大旅游、大影视"的发展理念,精耕细作,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在发展影视方面也是"热力"不减。一直以来,园区以"影视为表,旅游为本,产业为魂"为主体定位,加快建设鄂尔多斯影视产业试验区(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逐步形成影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构想。使桂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对于发展桂林经济、振兴桂林旅游事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值开展临桂新区大建设,国务院批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实际上是给临桂新区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每一个桂林人,都应该为临桂新区的建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献计献策。这一段时间,通过在党校的理论学习,我对建设临桂新区、建设新桂林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作为主题旅游产品,其品牌的有效传播对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作用。近年来,哈尔滨紧紧依托本土特有资源禀赋,制定出台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全力打造"一心、五带、八线、十二区"红色旅游风景线,极大地带动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在红色旅游品牌传播上,由于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制约,哈尔滨与省外红色旅游文化名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为切实提升哈尔滨城市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名城,亟须在壮大文化产业同时,采取强力举措加快红色旅游品牌有效传播,以此全面助力哈尔滨红色旅游业强势发展,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推动哈尔滨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1.
正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要牢固树立资源整合、立体开发的观念,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培育精品、系统开发的观念,把观光游览型和文化产业型旅游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环境第一的观念,把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依托旅游、促进开放的观念,把发展旅游产业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态。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开封市加快文化旅游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重要机遇,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必将对促进开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开封全面复兴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创造性转化,以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从目前调查研究的结果看,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便捷有效路径基本都是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进而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加快发展。内蒙古自然风光辽阔壮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迫切需要着眼于全域旅  相似文献   

15.
正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强化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沈抚新区为核心载体,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构建沈大高新技术产业带。充分发挥大连金普新区和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引擎作用,深入推动自贸试验区与重点产业区域联动协同发展,引进牵动力强、成长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1,(8):4-I0002
西安曲江新区是陕西省西安市确立的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是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10年,  相似文献   

17.
张贵林 《前线》2017,(2):85-86
"十三五"时期是门头沟强化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加快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生态涵养、旅游文化、科技创新三大功能有机共生、融合发展,努力把门头沟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区".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时期是花溪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贵安新区加快发展的黄金期,统计反映发展、评价发展、促进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和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提供统计支撑,成为全区统计系统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开滦集团把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通过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拓展开发模式、强化项目支撑、大力推进市场化运营,实现了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新突破。目前,开滦矿业文化产业园区已入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佳矿业旅游景区、国家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成为广大游客追溯唐山城市历史文化根脉、品味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绝佳之地。以百年矿业文化为核心,运用文化创意思维,形成文化项目和产品开发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孝敏 《求实》2016,(7):38-45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我国文化产业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不仅是商贸之路,更是文化之路,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格局中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我国文化产业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审时度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文化产业供给侧调整,激发文化产业活力;盘活文化资源,厚植发展优势;打造中国品牌,彰显中国价值;创新文化金融,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创新对外传播,凝心聚力促发展,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推动形成中国崛起的战略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