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贺光辉 《人权》2009,(1):49-53
一、未成年人隐私权与相关权利人知情权概说 我国《民法通则》中虽然未对隐私权进行独立立法,但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已得到了我国法律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的普遍认同,最高人民法院在一系列的相关《意见》、《解答》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了明确规定^1。但什么是隐私权,我国现行法律却从未有明确界定,法学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
确认和保护隐私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护和扩大公民的自由,强化对公民私权的保护.因此,对隐私权的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尽管现有立法从不同角度对隐私权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保护,但都未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有关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尤其是在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侦查中,我国立法尚不健全.我国学者对加强法律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已经形成共识.笔者认为要加强立法,健全制度,应明确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宪法基础,在刑事诉讼法或单独立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更详尽规定.同时,还要加强侦查人员隐私权保护观念,规范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3.
新闻点击     
《公民导刊》2011,(11):3
江苏: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日前,《江苏省信息化条例》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获得通过。《条例》中几条明确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条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业界更称其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随着公民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立法上对个人信息保护也显得越来越紧迫",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希介绍,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隐私"保护的有17部法律,涉及"隐私权"的有3部法律,"但隐私和个人信息毕竟不同,譬如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会带来生命科学的巨大进步,但同样也会带来许多人们前所未遇的法律问题。基因信息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基因信息自身的特点致使基因信息隐私权在内容和客体方面不同于一般的隐私权,法律应当采取特殊的手段对基因信息隐私权予以保护。文章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信息的介绍,分析了基因信息隐私权的涵义、内容等,并提出了保护基因信息隐私权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5.
文维 《人民论坛》2010,(9):80-81
近几年来,借助网络侵犯隐私权的案件激增。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网络隐私权,成为目前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的界定与范围着手,分析了网络隐私权的侵权形式与我国目前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缺陷,并对如何完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隐私权的“入典”,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已相对完备,但刑法在隐私权的保护上却稍显乏力。作为保障法,刑法有必要在隐私权的保护上作出相应跟进,将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入刑。“偷拍裙底”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当前的法律规定已不足规制该行为,因此,有必要以增设新罪的方式动用刑法对该行为进行规制。具体的立法设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罪之后增设“未经同意拍摄他人私密部位、私密活动罪”“未经同意公开他人私密照片、视频罪”作为《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之一。  相似文献   

7.
权利的保护是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隐私权作为一种国际人权,得到世界各国法律及《世界人权宣言》等诸多国际人权文件的确认与保护,但绝不能说隐私的法律保护已几近完美,特别是在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即是观念意识的普适化,也是理论创设和体系的构建过程。隐私权作为一项制度上的安排,在中国必须至少具备两个存在条件,其一,人们对隐私及隐私权之类的概念在观念上的认同,特别是在现实保护上的有所需求;其二,法学自身对此项法律制度的全面设计和实际操作。因此,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系统工程,强化和提升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是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其法律保护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患者隐私权作为隐私权的重要种类,也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由于我国立法对患者隐私权的规定不够全面,加上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混乱、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患者隐私权极易受到侵害。应完善相关立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改进医疗机构硬件条件和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建立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微型话筒、针孔摄像机、可拍照手机等录音、摄像设备的不断普及,私自录音、摄像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公民的隐私权。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隐私权的规定尚不完善,有关私自录音、摄像行为侵犯隐私权的立法严重不足。我国应在法律层面明确公民的隐私权,并在民法、刑法中对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予以规制。同时,加强行政管理,对录音、摄像设备实行严格的市场管理,提高公民个人防护意识,以保护个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属于基本人权。现代信息社会公权力是隐私权的最大侵犯主体。对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已呈一种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对隐私权保护也应该入宪。目前我国人权保护对隐私权观念的缺乏造成其法律保护空缺。中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可以站在宪法的高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