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建军  于壮  张广君 《世纪桥》2010,(17):112-113
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强身"、"健心"和"学生职业体育需求"三个层面对齐齐哈尔职业学院课程设置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提高散打教学质量,促进我院学生"体育"、"德育"和"未来职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革过去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竞技技术的现状,拓展课程学习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精选终身体育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大多数教师仅仅停留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层面上(包括体育教师本身),笔者通过近几年对有关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及实践后,对体育课程有了新的理解,体育课程不仅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作为学校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美的规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体现.美育可以帮助人们塑造健美的形体,可以促进体育技艺的提高,可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美育与体育的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等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笔者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把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文化之中,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关联入手,初探将高校体育文化作为心理健康辅导的干预手段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路明晶 《湘潮》2013,(1):185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于现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存在的缺乏兴趣的状况,文章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苏玲 《世纪桥》2010,(11):85-86
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学校体育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使学校体育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体育素质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高等院校要肩负起教育的时代责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实现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传授和提高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社会道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谢恩秋  李涛 《世纪桥》2011,(9):92-92,96
定向运动是一项特殊与新兴的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定向运动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定向运动的课程目标又符合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五点基本目标和五点发展目标,它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新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性质、结构、内容、设置有相互支撑、联系、转化的纵横关系。但目前在各个高校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的高校进行调查,通过分析黑龙江省高校开展定向运动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定向运动课程在黑龙江省高校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功概念的复归,个性化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多样化、多元化、丰富性的客观要求,也是受教育者个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在培育学生个性方面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是在相对宽广的环境里,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与教活动,既有全班的统一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和个人的练习,师生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与交流,这无疑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走向青春的花季,人生的新起点。然而,升学的压力使学生和学校喘不过气来,导致重智轻德、德育工作弱化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即使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这种现象依然没有多大的改观。对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育课程是主渠道。改进德育课程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使德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一门课程,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初衷。为此,我刊在重点推出《小学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基础上,再次强势推出《初中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专辑,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初中德育课程的关注,献计献策,共同做好初中德育新课程这篇大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大冶市实验中学左玉梅:心理教育,简称心育。它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为目的。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各种智能、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心理学把个性解释为以上这些心理特征的统一体,个性表现出每个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从教育心理角度看,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格的全面发展。开设心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计算机课程对提高高校学生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计算机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蔡林林 《山西青年》2023,(20):67-6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与不断发展进步,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针对个人审美品位、思想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也全面展开。针对现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如何在基础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指导期间,帮助学生开展学生学习兴趣转移,提升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期间的体育素养,开展积极有效的体育运动锻炼,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广大体育教职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的核心探究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试析“人文奥运”对北京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2008年奥运会承办地,北京高校的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对于实施“科技、人文、绿色”奥运有其特殊的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调研、专家讨论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为了实现北京“人文奥运”的宏伟构想,通过对“人文奥运”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分析讨论,我们认为首都高校需要在校园内建立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同时为北京奥运会培养出知识全面、身心健康,服务意识强、言谈举止得体、热情有礼的合格志愿者。从而提高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市民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王淑华  任玉梅 《世纪桥》2007,(4):150-151
“健康第一”来自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它已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新的课题。围绕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方法开展各方面的研究,加强体育课程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定位,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体育新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转变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体育教学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技校体育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从宏观视角关注国民的体育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通过对我校现行体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从新世纪人才战略的客观需求和我国的国情出发,构建新形势下技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力图以客观、理性和全面的思维来正确认识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不断完善课程体制;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倡导课程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增强学生体质和完善学生人格的学科优势,是促进大学生修身养性、全面发展的必修科目。高校应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的正能量,找准体育与立德修身的契合点,不断更新、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性和针对性,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充分发掘和实现大学体育的修身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张文玉 《山西青年》2023,(8):190-19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将会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当把握时代机遇,创新自身的工作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本文基于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具体方法展开探究,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身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