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马边养猪协会探索出了一种饲养成本低、育肥时间短的科学养猪技术,使仔猪满双月就能长到20公斤,双月断奶猪4~5个月就可以育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租来一所空房子,建好200平方米猪舍,买来80头仔猪,前进镇华山村57岁的老党员曾德安开始了他的养猪之路.  相似文献   

3.
"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这一传统说法,如今在巴中市巴州区酒店乡箭弓村再也找不到支持者了.要问这是为什么?群众都说,这得多谢村民李寿贤,是他致富不忘乡亲们,带领大家养猪齐致富.如今,全村及邻村已发展LY母猪150多头,种植黑麦草900多亩,涌现出了年出肥生猪10头以上的专业户225户、50头以上的大户43户,去年仅生猪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950元.全村生猪改良面为100%,三元杂交面达49.6%,成为巴州区三元杂交改良重点繁育养殖基地,他本人也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在南江县上两乡庙垭村,秦祥志的"银杏农庄"显得格外抢眼--两幢小洋楼,数间酿酒的大瓦房,加上养猪养羊的两大片圈舍,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富足.  相似文献   

5.
在猛山乡皂桷村,52岁的普通党员卿德明积极带动村民养猪致富,唱响了一支欢快的"猪之歌".  相似文献   

6.
见到乐山市中区关庙乡花台村养猪专业大户、党员黄秋莲时,她正在给猪喂饲料,虽然正值隆冬季节,她却忙得满头大汗.看着猪圈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猪儿,黄秋莲开心地笑了,去年,她家出栏肥猪500多头,纯收入1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参'六方合作'养猪,我很有信心"   上联:标准养殖配猪配料农户高兴;   下联:政策支持六方互动机制创新.   横批:"六方合作".   这幅写在大红纸上的对联,端端正正地贴在阳志高家大门的两边.这幅对联,是阳志高真实心里的反映,说出了广大养猪户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8.
一大早,六师奇台农场十七连"兴边富民"养殖小区就忙碌了起来.60岁的于同山是这个养殖小区的主人.从1999年开始自建温棚养猪、养鸡,摸爬滚打了近20年,在养殖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8年承包了农场占地8000平方米、有13栋彩钢棚圈"兴边富民"养殖小区,主要是春夏养鸡,秋冬育肥牛羊.  相似文献   

9.
在岳池县裕民镇,一提到胡端阳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他依靠科技养猪,不仅使自己成为致富的典型代表,还带领村民养猪,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现年44岁的李广云是丹棱县双桥镇奶牛协会党支部书记兼会长.之前,他曾担任过几届县、镇人大代表,也当了三届石牛村村主任.李广云是个爱思考的人,他看到村民已经习惯了"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打油盐"的小而全模式,各种项目都没有形成规模,且效益低下,就向有关技术部门咨询和广泛开展调查.李广云认定:发展农业,必须重点发展畜牧业,其中,尤以奶牛的经济效益为高.巧的是,眉山此时大力实施"奶业强市"战略,双桥镇成为发展奶业重点乡镇之一,李广云顿时信心倍增.  相似文献   

11.
"现在喂猪肯定是赚得到钱的,看你咋个喂,咋个算账……"在一个饲料销售门市前,一群人正围着一名黑瘦的年轻人,听他讲喂猪的事.这个年轻人就是何场乡大兴村的养猪能人高华斌,他靠养猪圆了自己的致富梦.  相似文献   

12.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徘徊不前乃至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在于: 1.农民增收的原动力不足。我国农民受传统的思想影响,那种“三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吃饭靠种田,一混就一天”的小富即满、不富也安,缺乏创新、风险、竞争的思想意识,已远不能适应农业国际化、科技化、产业化的要求。另外,传统的生产方式及耕作手段同样不适应现代大生产的要求。老牛套犁、毛驴拉车、春种秋收的原始半原始状态必须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3.
去年发生在我省部分地区的猪链球菌疫情,给广大养殖户敲响警种:要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防患于未然,就必须掌握科学养猪知识和技术.下面将郫县部分养殖大户科学养猪、疫病防治技术介绍给广大农民朋友.  相似文献   

14.
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兽医站,有一个占地2.1万平方米的巴州天益屠宰场,这里绿树环绕、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场主人就是农二师养猪协会会长熊光辉。他的名字在垦区家喻户晓,但“光辉”之“路”却鲜为人知。敢为人先—闯路光辉今年36岁,13年前原是二十一团种猪场的一名合同工。2001年  相似文献   

15.
要讲颜三舟发展庭院自营经济,带头致富,要从他刚参加工作谈起。1975年9月,16岁的颜三舟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十六连参加工作,便开始干起养猪行当。1977年,他采用直线育肥法养育肥猪,6个月出槽,每头猪平均产净肉80公斤,以每年产肉36吨创利润6万元的成绩轰动农二师,在兵团养猪排行榜上名列第一。1986年7月,颜三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  相似文献   

16.
《党的文献》2004,(5):3-17
1975年七十一岁 7月11日同刘兴元①谈话,强调四川要树立"农业第一"的思想.指出:根据国家计委六月份统计,四川农业增产比例在全国倒数第一,农民分配水平在全国倒数第二,农业机械化程度在全国倒数第三,一九七四年全省人均农业产值全国倒数第二.当地群众没有肉吃,没有菜吃,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拉菜,这样就不能安定.谈话要求省委加强各级管农业的班子,注意研究农业方面的政策,包括养猪政策.并指出:政策不能随便改变,改变了群众就不信任.四川要在几年内把农业搞上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柳平国从报上看到介绍科学养猪的方法后,便试着科学养猪.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小有赚头.从此,他便迷上了科学.1990年,他毅然自费参加了中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的学习,以两年时间完成了家畜专业和林果保鲜专业的全部学业,并在实践应用中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业技术员.  相似文献   

18.
致富参谋     
《先锋队》2005,(21)
张安英的养猪经张安英是山西省吉县东城乡柏东村一名普通妇女,近几年她因养猪而出名,也因养猪而获利。仅养猪一项,年收入超过6万元。2002年张安英迁居移民新村后,院落大了,交通方便了,便产生了发展庭院经济的想法。于是,她投资6万元建起一座养猪场,购进100多头仔猪,去年出栏350  相似文献   

19.
北京郊区这几年发展养猪成绩很大,出现了不少先进单位,积累了不少经验,顺义县木林公社就是许许多多先进单位中的一个。木林公社发展养猪的经验,是比较全面的。他们总结了八条基本经验。但是,最关键的一条是领导抓得紧,抓得具体,抓得是地方。他们认真贯彻党的有关养猪的方针政策;注意解决思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安排和处理一些具体问题。因此,这个公社,最近两年內,养猪头数猛增了一倍多,一九六四年累计养猪二万五千多头,平均每人养猪一点二二头,每户五点九头。养猪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一九六  相似文献   

20.
五十不算老     
五十岁下岗,但斗志昂扬;五十岁养猪,却成了养猪能手. 施召文1998年从乡企办清退回家,他没有跟儿子进城享清福,而是毅然回到大竹县高明乡洛阳村七组.他请人新修了25平方米砖石结构的猪圈,在农历二月初,买回仔猪12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