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判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习近平的讲话、谈话等在许多地方都专门谈到  相似文献   

2.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因马克思主义的融入而枯木逢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当前,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而且将影响到中国的发展方向、道路和未来。一、澄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传统文化观,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提升,提供了遵循与指引。本文从挖掘提炼传统文化价值精粹、普及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等方面,论述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芒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和熏陶,使得全民族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个人品质、思维方式等逐渐趋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与风骨,成为中华文明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习近平同志在其系列讲话中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基因",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5.
付启元  谭志云 《唯实》2021,(1):2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自"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重视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并以此来提升中国文化自信,进而彰显中国文化特色、传递中国文化声音、提升中国文化影响、构建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形成中国特色文化力量。从习近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带一路"的相关系列论述出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发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应有的地位,在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影响力的同时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以更好在"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中促进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与各国文化、各国文明的交流碰撞、融汇合作,推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服务世界各国的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和服务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统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包含着对新时代中国鲜活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包含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吸纳和有机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予以吸收与发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加以承继与运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进行传承与升华,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打上了深刻的中华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从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具有的新特征的实际出发,在实现"中国梦"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他尊重历史,客观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治国理政、实现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现实,突出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关联性;面向未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放眼世界,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传统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6,(7)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升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精髓,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始终保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力,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重点,将中华文明的伟大思想与现实国情紧密结合,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葆有生机、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隋灵灵 《理论学刊》2023,(5):159-168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观、辩证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等哲学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传统哲学价值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记者:杨教授,您好!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等重要会议中多次高度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寄予厚望,而且更进一步具体举证和论述。您对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有什么体会?杨凤城: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话有三个特点。首先,直指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儒学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儒学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利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应对国际复杂挑战、着眼于世界前途和人类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不仅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光辉,也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国智慧,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亟须系统地阐释其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明确了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增强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关键在于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价值,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一、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最为珍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观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  相似文献   

18.
韩洪洪 《学习导报》2014,(21):61-6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历次的重要讲话、署名文章,我们总能体会出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感情。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纪念孔子诞生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基本遵循。特别是反复强调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系列论述内容翔实、逻辑严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观的历史依据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础有机融合,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其主体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两创”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和实践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劲的文化支撑,具有重大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