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何仿,歌曲《茉莉花》的采集、整理者。1942年,何仿在江苏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集到了歌曲《鲜花调》,1957年,他将《鲜花调》重新修改,进行了再创作,完成了歌曲《茉莉花》,就是今天传遍世界的这首富有中国江南特色的歌曲。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何仿曾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何仿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有过非常亲密的接触。在他的文艺创作中,融入  相似文献   

2.
正何仿是唱响全球的歌曲《茉莉花》的采集整理者,也是新中国政协筹备会议的见证者、参与者。在参会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开国领袖们的非凡风采。听了何仿指挥的《淮海战役组歌》,毛泽东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1949年7月,共和国即将成立,全国政协会议正在筹备,党中  相似文献   

3.
<正>"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据江苏民间小调整理改编的《茉莉花》红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诞生于明清时代的民歌《茉莉花》曲调,几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在静听《茉莉花》优美的曲调时,一个故事又让人们能体会到其中更深一层的蕴意。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以前笔者在国内念书的时候,记得所有院系的外教,美国的也好,德国、法国的也罢,一到联欢会出节目的时候,张口就是《茉莉花》。当时,每每看到那些外国人在台上表情生动、情绪高昂地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时,笔者和一帮同学就在台下忍俊不禁,但还是要做出一副被他们的歌声感动得陶醉不已的表情。  相似文献   

5.
<正>《茉莉花》:飘向世界的中国音乐英国人约翰·贝罗1804年出版了著作《中国游记》,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讲诉一位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  相似文献   

6.
禾佳  谭丁  高斌 《前线》2010,(9):60-62
<正>2010年9月24日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今年也是他的著作《雷雨》问世76周年。1933年《雷雨》剧本完稿于清华园时,曹禺先生年仅23岁。1934年,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0月15日,笔者来到浙江省杭州市大运河畔一幢高知楼内,采访了93岁高龄的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音乐家周大风,老人回忆起了他的音乐生涯,特别是创作《采茶舞曲》前后的一些往事。17岁创作《国际反侵略进行曲》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上海道一商科职业中学读书的周大风,被迫返回故乡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灵  相似文献   

8.
一个仲夏的周末,笔者在北京东城区校尉胡同中央美术学院宿舍,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素描《周总理像》作者伍必端。 伍必端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15岁时就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木刻作品《血的仇恨》,曾引起哄动。他还创作过《列宁与中国志愿战士》、《鲁迅先生像》等版画精品,获得过中国版画艺术最高奖——鲁迅奖。几十年来,多次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国举办过画展。 76岁高龄的伍老声情并茂地向笔者  相似文献   

9.
项南在花乡     
1982年6月14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来到漳平永福花乡,他对花乡的发展寄予厚望,他称赞养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他说:“这是一个好地方。我这次来主要是看花,永福的特点是花,所以我着重讲花。” 他首先从一首歌讲起。他说,有一首歌很好听,就是《茉莉花》,这首歌出在苏北,可我在苏北呆了8年,从没看过茉莉花。这里是茶花,你们介绍茶花苗就有几百万株,我过去连听也没听过,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茶花上为国家作贡献,使农民从中富起来。农民富起来了,我们非常高兴,共产党就是为了人民富嘛。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就是希望农民富起来。你们研究一下,如何搞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3,(5):44-44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启蒙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在59岁时开始小说写作。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和《罗克萨娜》以及若干传记.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实践》2007,(5):40-4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全国防沙治沙代表时盛赞"胡杨精神",盛赞我区治沙英雄额济纳旗林业治沙局局长李德平。温家宝总理说,前两天,我看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叫做《胡杨情》。这篇文章开头几句话是大家所熟知的:胡杨呵,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这篇文章记述了我们的一位治沙英雄,他就是额济纳旗的林业治沙局局长,他叫李德平,他的治沙事迹非常令人鼓舞。李德平从19岁开始治沙,40岁去世,仅活了’40年,但是,21年都献给了治沙事业。他就像胡杨  相似文献   

12.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起步很早,13岁时便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1年,刚满15岁的刘绍棠写出了他初露头角的小说《红花》。稿件寄到《中国青年报》后,受到该报编委兼文艺部主任柳青的赞赏。经与陈绪宗总编商定,这篇小说被特别安排在1952年元旦刊出,还破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9月4日上午11时52分,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南开大学教授杨敬年在天津逝世,享年108岁。不久前,他就读过的牛津大学圣体学院授予其杰出院友的最高级别头衔——"荣誉院士"称号。37岁留学,86岁退休,88岁写完20多万字的《人性谈》,90岁翻译74万字的亚当·斯密《国富论》,100岁出版27万字的自传《期颐述怀》……一生中命运跌宕起伏,他  相似文献   

14.
刘仁静(字养初)出席中共一大时才19岁,是年龄最小的代表。1902年4月,他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县新集街,1916年秋考入武昌私立中华大学中学部。中华大学哲学门(现称系)本科二年级,其时有一位在中国思想界崭露头角的新星。他品学兼优,坦诚真挚,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文章写得漂亮,又擅长演说,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榜首。他在《东方杂志》、《光华学报》上发表的《义务论》、《新无神论》、《怀疑  相似文献   

15.
<正>焦裕禄是人民群众的好公仆,是领导干部的好榜样。他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当地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之际,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努力改变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2岁。1966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时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献给“二苏大”的壮歌 2001年,笔者应命执编《壮怀激烈——瑞金群英谱》一书,曾向家在外地的瑞金籍老红军、老干部发去征稿函。是年6月,老红军钟仁辉从北京寄来了他的回忆文立《渡乌江进遵义》。同时,他还寄来了“找到了的1934年召开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时的一首歌——《拥护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歌萝’。因为在他看来,“它是历史史料”。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穆棱县。父亲18岁时从哈尔滨市第一中学考入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正在大学读书的父亲积极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唯物史观》,一本是《中国向何处去》。读了这两本书以后,革命的火种就在他心中点燃了。父亲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几位共产党员发现他做事踏实、忠诚可靠,几次传送秘密文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是胡耀邦诞辰100周年。笔者前些年在编撰《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时搜集到了一些胡耀邦关于设置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谈话,现撮要举凡,存其大体,并加以简单分析,以纪念他为中国改革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杨建民 《湘潮》2005,(11):12-17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起步很早,13岁时便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2年他高中一年级时,发表了小说《青枝绿叶》,引起广泛关注。这篇小说不仅被臧克家主编的《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还得到著名作家、当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的赏识,被编入1953年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这之后,刘绍棠成了团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由此,他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刘绍棠在人生多个重要关头得到了胡耀邦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两人的友谊,贯穿终生。五年计划1951年,刚满15岁的刘绍棠写出了他初露头角的小说《红花…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读《水浒》时发了一些议论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著作。在这些古典文学著作中,他最偏爱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官场现形记》。对这四部书,他说不清读了多少遍。其中的《水浒》,是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的。在他此后的人生历程中,打仗时,他读过《水浒》,也运用过《水浒》中的计谋;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