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是社会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是古今中外公认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运行的道德之基。党员干部作为社会角色的标杆和榜样,其诚信品质关乎社会风尚和政府公信力。党员干部积极践履诚信,敬畏诚信,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是永葆自我价值本色的道德之源。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2)
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党员干部若想从政需常怀敬畏之心:一是敬畏人民群众,二是敬畏法律制度,三是敬畏道德规范;还需警惕"两种现象":"登门槛现象"和"闭门羹效应"。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7,(6)
<正>一、深入理解党员干部的"道德定力"增强党员干部道德定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定力中的一个,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点。道德定力,是人们对道德理想、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操行的坚守。对党员干部道德定力的要求,要比对普通群众的道德定力要求更高、深、严、细。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努力提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6,(10)
正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官德的重要性: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时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党员干部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能力,而且必须具备高  相似文献   

5.
"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为官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更应该"心存敬畏",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做到"心存敬畏",就要做到敬畏法律法规、敬畏党纪政纪和敬畏道德伦理三条最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6.
"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为官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心存敬畏",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要做到"心存敬畏",就要守住敬畏法律法规、敬畏党纪政纪和敬畏道德伦理三条最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7.
何谓敬畏?《新华词典》解释为"又敬重又畏惧"。笔者认为,敬畏就是一个人对某客体保持的一种敬仰、尊重、畏惧。敬,源于自然和社会;畏,发自人性和天理。敬畏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智者、圣人,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所以不凡。而平凡之人,常  相似文献   

8.
赵蓓蓓 《学习导报》2011,(18):44-44
"遵纪守法"这个词,差不多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党员干部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话,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谚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的确,法律不过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及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底线。那为什么说,党员干部要遵从这"最低的道德要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公民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拓展,公共性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表现日益突出,人们对公德资源和维护公德的制度供给的需求日趋强烈.但是,伴随公共空间的拓展,道德秩序迷失、公德环境恶化和公德资源匮乏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要深化对公德价值的认识,强化公德意识的教育和公德秩序的重构,重塑敬畏公德的社会氛围,以维护社会基础秩序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8,(12)
正时下谈到一些党员干部"在岗位不在状态""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尤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时,有一老农直言不讳:"要我来说,党员干部干事业,如同俺们种庄稼,都属于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对此话细细咀嚼,确有深意,颇受启发。民以食为天。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告诉我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敬畏土地、尊重自然,一直都是农人心中不变的道德律令与至上  相似文献   

11.
德国大思想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敬畏之心源自人的信仰,只有当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维持着社会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什么是敬畏之心?"敬"是尊敬、恭敬;"畏"是畏惧、佩服。而敬畏是"敬畏相连,敬中有畏,畏中有敬",是人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反映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准.孔子讲过,"子率以正,熟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唱令不从".中国自古就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党员干部的正与邪、善与恶,对群众的影响是巨大的,上好德而下好善,上做假而下浮夸.加强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康庄 《江淮》2011,(5):50
前不久,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谆谆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即"敬重和畏惧之心"。也就是说,每个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其人品官德贵在敬畏。古人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孔子"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讲的就是"敬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6,(2)
正在"三严三实"要求中,做到严以用权、用权为民,就要知敬畏,守规矩,尽职责。严以用权,当怀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党员干部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组织授予的权力,要严以用权,心怀敬畏。有了敬畏之心,做人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有了敬畏之心,用权才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有了敬畏之心,才会知所避、知所止、知所守,行为才会受到约束。敬畏权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作风,审慎用权。要做深入细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8)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面向全体党员和党员干部明确了廉洁自律的规范,拓宽了对象,丰富了内涵,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不断深入,也是对全体党员发出的道德宣示。当前,在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自律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尚有不少党员、干部面对高压态势,仍然不收手、不收敛,违反廉洁自律规定,顶风违纪,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究其原因,除了教育管理等外部原因,党员干部缺乏敬畏之心,是他们偏离政治方向、失去"廉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余大霖 《当代贵州》2016,(39):50-51
正党员干部守规矩,才能成其志;讲纪律,才能正其身;有戒律,才能懂进退;知敬畏,才能慎其行。十八大以来到今年4月,全国已有170多名副部以上官员和军级以上军官落马。这是我党历史之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为此,党员干部要认真算好"四笔账",把握好人生"坐标",加强党性修养,做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17.
正在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中,官德人品是核心素质。修炼官德人品,是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升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党员干部修炼官德人品需要强化"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引领作用。党员干部要自觉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  相似文献   

19.
敬畏是一种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敬畏之心是"敬"和"畏"两种情感在人心中的互动结合;敬畏之心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一种文化现象。全面从严治党规定了敬畏之心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包含敬畏人民、敬畏党纪国法、敬畏道德、敬畏权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敬畏体系。以敬畏之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心中有党;强化宗旨意识,做到心中有民;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心中有责;严守纪律规矩,做到心中有戒。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明确了党员干部在律己上的标准和要求。严以律己,是指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修养情操、完善品德。党员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克己、自律才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己的思想、心理、言行符合党员干部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