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措施广泛传播党的政治主张、纲领路线和革命理论,产生了积极的传播效果,赢得了政治资源,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作为战时环境的产物,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推进的。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其主旨使然,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其使命所在,教育动员农民是其现实所需。  相似文献   

2.
漫画作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俗易懂,感染力极强。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广泛利用漫画等形式为载体进行政治传播。中央苏区时期的漫画是应宣传动员和文艺创作的需要而生,其具备贴近生活、结合时事,主题鲜明、感染力强,载体多样、题材广泛等个性特色,具有提高传播内容的可读性、扩大传播范围、创新传播载体等政治传播功用。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4)
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主导力量,它影响着整个政治沟通的内容、流向和范围。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具有独特的机制、功能与价值。政治沟通机制主要由党内沟通机制、党政沟通机制、党际沟通机制与党群沟通机制构成;政治沟通功能主要体现为促进科学决策、塑造政党形象、实现社会整合和维护政治稳定;政治沟通内在价值集中表现为民主价值、和谐价值与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4.
纪念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相伴随.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的纪念活动,注重塑造政党形象、动员组织群众参加革命,已具有组织开展纪念活动的策略意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纪念活动成为国共党争的工具、塑造苏维埃政权与红军形象的载体、协调中苏关系的纽带、联通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桥梁.但这一时期的纪念活动,存在"左"的偏差.抗日战争时期的纪念活动,主要围绕抗战动员、协调国共关系、建构中国共产党形象、争取国际支持等方面展开,对于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放战争的纪念活动,主要服务于解放全中国的政治动员、谋划新中国建设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外向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文化的外向性功能,是指政党文化对政党自身体系之外的社会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功能作用,主要指它对政党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功能作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外向性功能,在驱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确立经济发展及其制度安排的内在机理和图式、提供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调动人们创造财富的激情等功能;在引导政治发展方面,具有规范政治发展方向、规划政治发展路径、培育政治发展的心理环境等功能;在引领社会文化方面,具有整合文化资源和传播优秀文化、勾画文化发展的蓝图、为民族精神提供精神资源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究其原因,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领,编制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民生活实际的话语资源;以党组织为组织引领,动员广泛的群众参与;以党报机关报等官方渠道为载体引领,运用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7.
在参与政治成为政治潮流的背景下,“参与、民主”成为政党政治的主题。随着民主参与理论的发展,政党也在不断探索动员公民参与政党活动的途径。本文探讨了外国政党动员公民政治参与的四种途径,即政党纲领、传媒与网络、社会团体动员作用以及选举投票活动,以期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政党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 ,其在社会中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党所在社会中发挥的历史性作用。每一政党 ,由于其理论、性质、纲领不同 ,组织构成和功能各异 ,尤其是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有别 ,政党所发挥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作用如何 ,是一个政党在社会中存在、发展的价值所在。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政党。党的性质以及在中国社会中的定位 ,决定了党在中国社会现代化中的历史作用有其特殊表现和客观要求。发展导向。现代化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迁 ,其整个过程无非包含着社会革命和渐变这两种类型。在一定时期内 ,现代化需…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政治和社会体系中,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与政治体系发生交互关系后形成的政党政治主要具有政治沟通、政治动员、政治选举、政治转换、政治管理、政治有序(政治稳定)、社会服务、特殊利益代表和维护等8项功能;而在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形式具有很多西方国家不具备或不突出的政治社会功能。中西政党政治功能的差异是政党和政党政治在中西政治体系中的法律和政治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政党与政治体系关系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中国和西方的政党政治各有长短、好坏,都需要改革、发展,才能适应中国和西方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试论政党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瑞 《唯实》2008,(11):28-31
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政党形象,特别是执政党的政党形象已经成为影响其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政党的执政绩效、领袖权威和自身建设对政党形象的塑造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大众传媒和意识形态教育在政党形象塑造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在党员塑造、群众凝聚、大众文化投射方面承载着"以文化成"的重要功能。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要通过开发政党文化的"标的物"、转变政治话语的表达方式、彰显政党文化的信仰力量、配备政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机制,让政党文化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2015,(4)
良好的政党形象对于政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对自身政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自媒体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媒和党员队伍是自媒体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三大主体。自媒体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带来了机遇,有利于提升党的权威形象、高效形象、亲民形象、民主形象、廉洁形象和法治形象,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提出了意识形态、党员队伍和政治参与能力三个方面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必须建立健全自媒体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各级党媒应努力实现与自媒体的深度融合,党员队伍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自媒体素养,以建设自媒体环境下良好的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和苏维埃政府结合时代特征展开了全方位的政治动员,其鲜明特点体现在动员方式的多样性与深入性、动员过程的高度组织性与广泛参与性相结合、阶级动员与民族动员以及利益驱动与革命教育的有机结合.政治动员激发了苏区民众的政治热情,推动了苏维埃革命的发展,并对尔后中国革命的动员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为指导,立足丰富翔实的社会调查,以中央苏区为试验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开辟了社会改造的"新道路",构建了中央苏区的"新经济""新政治"和"新文化",实现了整体性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发展形势以及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教育的政策与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社会教育的成功开展。中央苏区社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呈现出群众性、战时性、灵活性等特点,而且起到了动员工农群众投身于革命洪流、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破除苏区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等历史成效。  相似文献   

16.
刘超 《学习月刊》2012,(2):114-115
大庆精神作为一种红色资源,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它具有红色资源所共有的优势,承担着多项社会功能,主要有:1、政治引导功能。政治引导功能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及其理论形态的表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任务不同,政治思想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这个特定政治事物,其具有所有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具有的一般功能,即利益综合和表达功能、政治录用功能、制定纲领政策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性质、成员构成、组织结构、理论主张、存在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其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即领导功能、行为示范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协调关系功能、权力监督功能.在阐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功能的同时,还揭示出影响党功能定位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杨家兴  杨宁 《唯实》2013,(6):41-44
@@政党形象建设作为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政治生活中作用日益显著。政党形象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政党自身本质的外现。事实表明,从基本理论到世界各国政党的具体实践,政党形象对民众的政治认同及政党合法性影响极大,它已成为今天影响政党执政地位获得和保持的重要因素,也日益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维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充分论述,这是我党对于自身建设的反思和宣言。而全球化微时代的传播环境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严峻挑战。基于此,我们对微时代传播形态下我党形象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群众》周刊立足抗日救亡图存和维护中共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需要,有选择、有针对地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著作和生平进行系统介绍和深刻诠释,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军事理论和文艺理论等宣传,在传播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取向。《群众》周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既是中共动员群众的过程,又是塑造中共形象的过程。因此,《群众》周刊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坚定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政党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动员农民与建立政权——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心城市建立的政党,但其夺取国家政权并进行现代国家建设却依赖于动员和组织农民。通过新民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动员农民并建立新生国家政权的考察,展现了土地政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