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给予非洲的援助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中国的企业与各类人员也越来越多地走进非洲,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同时,中国对非援助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对非援助的水平,应从以下方面考虑21世纪对非援助工作:与非洲国家加强磋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对非援助中,继续加强文化教育合作;熟悉和了解非洲文化,本地化经营是发展方向;树立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建立企业非洲投资宏观环境评估体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
自1956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通过真诚的援助,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友谊,非洲国家不仅直接帮助我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而且间接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对非援助是成功的,但受国际结构、民族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也存在“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做得不够的问题.纵观援非历史,总结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层面的工作经验,对于推进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和地位的负面评价开始增多。对中国的指责主要有两种论调:其一,中国正在走西方殖民大国的旧路,在非洲大量攫取资源和能源;其二,不附加条件的中国投资与援助助长或支持了非洲国家的腐败和暴政,不利于或扰乱了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这两种论调显示出对中非关系进行政治化操作和将其"妖魔化"的倾向。对中非关系近年来的实际发展进行考察,就能很容易地驳斥这两种不实论调。实际上,中国不仅推动了非洲经济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为维护非洲社会安全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非洲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眉 《当代世界》2014,(9):25-27
<正>最近几年,西方一些媒体不断地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对非洲的帮助歪曲为"新殖民主义",使中国对非洲的正常投资、援助等受到负面舆论干扰。本文拟分析当前非洲的涉华话语现状及中国话语在非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目前在非涉华话语权由西方主导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西方开始逐渐意识到中国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2013,(7):81-82
一、日举办非洲会议公布援非新举措 6月3日,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日本横滨闭幕。会议由日本政府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共同主办,共计51个非洲国家应邀与会,其中有39住领导人亲自出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宣布,未来五年将向非洲提供320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140亿美元的政府开发援助。会议发表的《横滨宣言》指出,民间是非洲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需要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为地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说起我国的援非医疗计划,最早要追溯到1963年,当时,中国第一个向世界宣布派医疗队开赴阿尔及利亚,开创了共和国援非医疗队的历史.而且,在援非的各个项目中,医疗援助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 1998年,北京市卫生局计划组建第16批援非医疗队,他们的目的地则是有着“除了香蕉什么都缺”之称的几内亚.由于中医、针灸不用携带大量的医疗器械,并且适用于各种人群,所以第16批援非医疗队专门邀请了在中医针灸领域已小有名气的杨光加入,成为了此次援非医疗队14名队员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从二战后至今,西方国家和国际机构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主要目标是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但是迄今为止援助效果并不理想,其援助有效性备受争议。当今非洲国家不仅面临艰巨的经济发展任务,更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发展、民族发展和文化发展任务。然而,现阶段非洲国家能力建设普遍不足,严重影响了对外来援助的充分和有效利用,成为阻碍自身发展的桎梏。非洲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来  相似文献   

8.
卡斯  李一平 《国际展望》2016,(6):132-147
随着中非关系快速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大陆各次区域组织的合作日益重要。东非共同体以其较快的地区一体化进程、较小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相同的斯瓦希里文化及与中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重要目的地。通过援助、收购、合并等多种形式,中国企业主要对东非共同体的农业、工业和矿业三个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促进了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东非区域的技术水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的投资仍面临着许多挑战。通过利用态势分析法,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面临的威胁,认为可通过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相结合,推动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投资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激励与援助是西方管理学中的两大概念,是在吸取多学科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方法。通过激励,来提升团队成员的士气与向心力,通过援助来为团队成员提供心理上和实际生活中的帮助与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和谐团队的形成。本文将激励与援助概念引入高校工会工作的实践,进而探讨在高校工会中建立激励与援助工作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中非卫生合作是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之一,后埃博拉时期中非卫生合作逐渐从传统友谊型援助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方向转变,呈现出从双边援助到多边合作、由临床医疗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由全科医疗到专科特色医疗、从国家层面上助推中国药品走进非洲、注重中国经验在非洲的运用等趋势与特点。与此同时,中非卫生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卫生战略与决策有待进一步规划与统筹,援助项目有待深耕细作,医药产品走进非洲的瓶颈问题有待突破,体系建设的相关技术转移和经验分享有待开发。为此,中国应调整工作思路,着眼长远,将中非卫生合作纳入中国的全球卫生外交与卫生安全战略整体布局中,以中非卫生合作为契机和支点,将中国在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全球卫生战略的实施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正>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提出开展中非合作的"八大行动",您如何看待"八大行动"?对进一步深化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有何看法和建议?费卡都:埃中两国都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八大行动"是旨在支持非洲发展的最重要倡议之一,为非洲发展带来了最佳机遇,得到非洲人民的热烈欢迎。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大力支持增加对非援助,扩大贸易投资,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  相似文献   

12.
武涛  张永宏 《国际展望》2013,(1):68-82,149
美非之间目前尚无专门的科技交往机制,双边科技交往主要渗透在美国对非各项援助计划和双边经贸活动之中。美非间的科技交往关系以涉非的国会立法、政府援助计划、基金会援助项目、经贸合作论坛以及美国跨国公司直接参与等为依托机制,具有法制化、援助化和市场化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曹俊金 《国际展望》2014,(2):123-139
贸易援助的监督和评价制度是贸易援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援助评价制度迄今为止的发展都是在WTO体系内实现的,它调动了大量的援助资金、提高了参与各方对于贸易在发展中的地位的认知,提升了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能力,这很大程度上获益于较为完备的贸易援助评价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贸易援助也是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贸易援助将被整合到更大的全球发展努力之中。无论是其现实发展,还是其未来趋势,贸易援助评价制度均对中国对外援助带来严峻挑战,中国应前瞻性地思考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援外评价体系:一方面,应借鉴贸易援助评价制度的先进经验,坚持定量监督与定性监督相结合,自我评价、相互监督与公众监督相结合,构建逻辑体系完整的援外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应立足于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确立后的贸易援助发展趋势,着眼未来,推动中国特色的援外评价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对外援助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间进行政治、经济合作,实现政策、民心互通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发挥先锋、先导作用,从战略上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在资金上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并通过构建援外制度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目前,中国存在援外制度不健全、援外基本法缺位、援外管理体系不协调等制度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实援外战略、调整援外资金结构和数量、提高对外援助实效等都对中国的对外援助制度提出新的挑战。当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完善对外援助制度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中国可尽快出台《对外援助法》,理顺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加强对外援助绩效评估,通过制度完善提升援助实效,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建国以来,中国对东南亚援助走过了增长、调整和发展三个阶段;尽管维护了国家利益并带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但也面临有效性递减,领域不平衡的问题。而"一带一路"倡议既为援助东南亚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一带一路"倡议既可提升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战略地位,又可提高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资金水平,还可以增强中国在对东南亚援助领域的话语权。同时,中国对东南亚援助既面临如何发挥援助引领作用的挑战,又面临如何兼顾援助领域平衡的挑战,还面临如何提升援助有效性的挑战。中国对东南亚援助需要把握机遇,克服挑战,做出主动应变。中国可以利用援助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发挥印度尼西亚在地区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在兼顾援助领域平衡的基础上,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社会根基。此外,丰富援助政策的灵活性,为东南亚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产品也已成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中非经贸关系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自2009年至今,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2亿美元。[1]非洲则成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并且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援助对象。由此可见,非洲作为中国打造"走出去"战略升级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在中国构筑的"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愿景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对外援助事业随国际、国内形势而变化。近年来官方对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视不仅促成中国对外援助指导思想的转变,也为对外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奠定了理念基础。中国为发展合作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实践不断丰富:一是基于本国成功经验而开展的减贫国际合作成为重要公共产品,二是通过创新农业技术合作方式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三是借助三方合作更好地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四是持续加强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国对外援助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经济、技术实力有限、援助项目可持续性不足、受援国国家治理与互不干涉内政之间协调困难、国际发展合作的话语权有待提升等挑战。未来,中国应注重从制度建设、资金筹集、可持续性提升、受援国能动性发挥、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做更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传统上由西方世界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开始受到来自世界多极化的挑战。以减贫领域为例,中国国内贫困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中国减贫治理强调主权国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导性作用,国内各种社会力量的整合运用,通过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立足国情、有效利用国际援助及对外援助的去意识形态化。中国开始将这些来自国内实践的有效经验合理整合到全球减贫议程中,促进相关治理机制改革及内容调整,进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贫困治理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世纪大考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新时代中非友谊的新篇章。中国在援助非洲抗疫物资、派遣医护专家、提供培训和分享防控防治措施与经验、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援非并率先采取行动等方面均体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担当。同时,中非在携手抗疫的过程中,也遭遇经贸合作受冲击、舆情环境日益复杂等挑战。后疫情时代,中国与非洲国家应加强在卫生、经贸、媒体、民间和国际事务等领域合作,构建更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冷战期间,对外援助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冷战的结束,对外援助的战略地位下降。“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布什政府提出了一套以反恐为核心的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开始重新强调对外援助的战略重要性。为了适应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实现对外援助战略效能的最大化,布什政府在对外援助的目标、机构和重点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形成了与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国家安全战略相适应的对外援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