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遥远 《党史纵横》2010,(1):48-51
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有明显的新月诗风格;她是建筑学家。她的丈夫、著名的建筑学家粱思成曾对学生说。自己著作中的那些点睛之笔.都是“她”给画上去的;她是演员.曾是三个最优秀男子心中永远的“齐德拉公主”。  相似文献   

2.
出生于1914年的吴健,现在依然神情健朗,和蔼达观。对进步与光明的渴求与追寻,已然铭刻在她心底,那是此生永不能忘的记忆。谈及影响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家族往事,她的记忆总会不经意地绕回到那首曾唤起无数志士仁人投身革命、慷慨悲壮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相似文献   

3.
王恩收 《世纪桥》2010,(4):54-57
<正>1966年6月,毛泽东曾写下了一首七律诗,这首诗在当时是秘而不宣的,直到30年之后的1996年9月,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刊印发表。此诗写于毛泽东酝酿和准备发动"文化大革命"之时,反映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复杂心境,同  相似文献   

4.
夏克斌 《党建》2013,(4):32-32,34
她曾是最早到达汶川地震灾区的志愿者之一,至今路过北川县城时仍会禁不住泪流满面;她曾是绵阳平武地震灾区103个孩子的"妈妈",至今仍抚育着4位地震孤儿;现在,作为四川省平武县龙安镇报恩寺社区居委会主任,她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她就是全国优秀志愿者、共产党员李海燕。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顶形式关系到纪念碑整体风格的统一。在纪念碑的方案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碑顶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建筑学家和雕塑家的意见分歧较大,并一度形成了"建筑顶"与"雕像顶"之争。在纪念碑正式开工后,纪念碑的形式已经确定以文字为主题而不使用雕像。但雕塑家们一直没有放弃以雕像为主的愿望,转而建议碑体以碑文为主题,而碑顶以人物雕像为主,以取得生动的轮廓线,并为此做了多种草样进行比较。建筑学家们则主张用"建筑顶",理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本身是一座碑,要用来承载文字"以文铭功",应该以碑的形式为主,群像在40米的高空,无论远近都看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古书曾有一记载,说的是唐代诗人自居易写好诗后,常常读给邻居不识字的老太太听,若有不懂处则修改,直到她点头为止。正是如此,白居易的诗朴实通俗,流传极广,曾被人盛赞为“说尽世间俗语”。  相似文献   

7.
<正>一、关于翻译的标准两百年前,英国的泰特勒曾提出过翻译的三项原则:其一是"应把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其二是"译文必须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其三是"译文应当与原作同样的流畅自如"。然而,根据奈达的理论,翻译的"绝对一致"是不可能的,那只是一种理想而已。国际文坛曾一度出现所谓"诗不可译"的论调。美国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声称: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德国诗  相似文献   

8.
猛虎和蔷薇     
正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如果一行诗句可以代表一种诗派(有一本英国文学史曾举柯立治"忽必烈汗"中的三行诗句:"好一处蛮荒的所在!如此的圣洁、鬼怪,像在那残月之下,有一个女人在哭她幽冥的欢爱!"为浪漫诗派的代表),我就愿举这行诗为象征诗派艺术的代表。每  相似文献   

9.
董丽萍,沈阳铁路局沈阳分局沈阳站货运车间值班员。提起她,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铁大门"三个字。她曾上书铁道部,以详尽的事例阐述对货场堵漏增收的建议;也曾自套"枷锁",为维护铁路收益亮出廉洁自律的"约法三章"。十几年间,她为国家挽回损失345万元。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12,(1):4-7
她是我国唯一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曾先后13次见到过毛主席、周总理,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称赞过她,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总书记叫她"申大姐",李鹏、朱基、薄一波、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西沟看望过她。作为新中国妇女的代表,她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过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前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她——就是申纪兰。她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相似文献   

11.
赵平 《新长征》2011,(4):34-35
她的生命像一团火,尽情地释放着光明、希望还有炽热;她的生命像一首歌,跳跃的音符中有幸福、有欢乐、也有坎坷;她的事业像一首诗,诗中抒发着信念、智慧、更有拼搏。她用最凝重的情感,以最优美的旋律,在心底里唱着奉献之歌、忠诚之歌!  相似文献   

12.
正泥土会埋葬人与事,淡漠和遗忘也会埋葬人与事,但历史不会埋葬人与事。——题记她出生在江西瑞金一个贫苦农民之家,为生计所迫,19岁那年当了红军。她曾跟随原红军独立师师长、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打过游击,还当过原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苏区中央局军委)主席项英的机要员兼保姆;她曾不顾死活,在白军的枪口下为毛泽覃擦洗遗体;她"躲山"被捕枪决时,连遇3颗臭弹,大难不死,虎口余生;她  相似文献   

13.
曹志辉 《湘潮》2010,(10):34-37
<正>美国友人史沫特莱在她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曾记载了朱德赞誊伍若兰烈士的一段话:"她是个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既会搞宣传,又会打仗,智勇双全,这样的女士难得呀!"  相似文献   

14.
向群 《党史纵横》2001,(8):28-30
刘丽英是谁?她就是12年前公审江青的那位不辱使命大义凛然的女审判官;她就是敢把江西前省长倪献策拉下马的那位铁面无私的中央联合调查组负责人.改革开放以来,经她查处的大案要案几十起,被称颂为"当代女包公".刘丽英,这位曾长期投身公安战线以刑侦破案著名的"女福尔摩斯",以她那干练、机智和敏锐的洞察力,常常出奇制胜,敢于将身居高位结党营私者绳之以法,着实令国人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15.
<正>凭借着出色的长相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菲律宾前第一夫人伊梅尔达被人称为菲律宾"铁蝴蝶",她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不过在90岁寿宴上,为数不少的人在宴席上食物中毒可就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了。伊梅尔达曾是菲律宾政坛风云人物,她的丈夫费迪南德·马科斯从1965年到1986年担任菲律宾总统,此后因贪腐在民众的反对声中下台,携妻子逃亡海外并在1989年病逝。伊梅尔达后获准回国并在2010年以80岁高龄当选国会议员。她以生活奢侈和收藏大量鞋子而闻名,曾被曝有数千双名鞋。2018年,因七项腐败指控,伊梅尔达被判11年监禁,目前已被取保等待上诉。  相似文献   

16.
正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不仅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等方面成就斐然,还致力于建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气质如兰的多才少女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  相似文献   

17.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8.
正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她曾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曾开设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规格还高的中关村大讲坛。没人能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她被"理所当然""舍我其谁"地请在这条道上,有人评价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她就是李佩,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09,(2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20.
《党史天地》2006,(2):55-55
抗战时期曾传言丁玲离世了,鲁迅写诗悼唁她;后来她出现时毛泽东设宴欢迎。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的惟一一首词就是为她写的;她的一篇小说,让不少国民党士兵掉转了枪口。毛泽东的“战令词”丁玲因为倾向抗日入狱后,因很长时间没有任何音信, 于是就有了她已离开入世的传闻。当时上海左翼文学的领袖鲁迅先生还写过一首名为《悼丁君》的诗:如磐夜气压重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