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红岩春秋》2008,(6):81-82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全国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与鄂豫皖、湘鄂赣根据地互为犄角,守望相助,唇齿相依,相互策应配合,对全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1932年春天至1934年秋天,以夏曦为首的湘鄂西分局贯彻王明“左”倾路线,在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肃反,滥杀了大批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直接导致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丢掉了整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贺龙不同意夏曦的错误做法,并在肃反问题上与夏曦进行过激烈的斗争。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集团却在洪湖苏区肃反问题上无端指责贺龙,使贺龙元帅蒙冤受屈。  相似文献   

3.
正唐赤英,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大足县(今重庆市大足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他先后任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三军参谋长、洪湖警卫师师长,参与指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战斗。洪湖苏区被敌人占领后,他与军长贺龙率红三军经豫西南、陕南、川鄂边,到湘鄂边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因反对王明"左"倾路线,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1945年,党的七大追认唐赤英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4.
千里金波的洪湖,涌现出一大批灿若星汉的英雄豪杰。他们在中国革命的长河中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当洪湖人民缅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时,不会忘记周逸群、贺龙的亲密战友、湘鄂西苏区和红三军的卓越领导人万涛同志。  相似文献   

5.
千里金波的洪湖,涌现出一大批灿若星汉的英雄豪杰。他们在中国革命的长河中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当洪湖人民缅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时,不会忘记周逸群、贺龙的亲密战友、湘鄂西苏区和红三军的卓越领导人万涛同志。  相似文献   

6.
正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以湖北的洪湖地区为中心,由散开的几块根据地组建而成。这些地域之间,有的虽然未完全连成一片,但都在湘鄂西特委及以后成立的湘鄂西中央分局、省委、苏维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湘鄂西根据地。1931年,由于敌人连续"围  相似文献   

7.
戴楚洲 《湘潮》2023,(2):43-44
<正>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得到部分恢复1932年10月,贺龙和关向应等人率领的红三军主力与夏曦等人率领从洪湖苏区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在湖北随县会合。10月下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枣阳县召开会议,决定红三军向湘鄂边苏区转移。12月底,红三军进入鹤峰县邬阳关,重建鹤峰县第五游击大队和邬阳关区、乡苏维埃政府,完成由洪湖向湘鄂边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对湘鄂西苏区发起军事围剿,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在贺龙、关向应领导下,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壮大了根据地。1932年7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单纯防御战略,红三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10月上旬退出洪湖苏区,于12月15日进入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在重庆境内,红三军深入农户,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33年12月,红三军向渝东南方向前进,攻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时期.有许多革命志士仁人,来到洪湖西岸的监利开展武装斗争。最著名的革命英杰有邓中夏、贺龙、周逸群、关向应、段德吕、鲁易、柳直荀、许光达等20多人。其中贺龙、周逸群、鲁易三人之间革命关系鲜为人知。贺龙的入党介绍人是周逸群,周逸群的入党介绍人是鲁易。他们受党的派遣,先后都来到了监利,为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10.
在土地革命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5年间,以贺龙、周逸群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到湘鄂边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发展工农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这里,革命前辈们高度重视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问题,自始至终为克服这两大问题不懈努力和探索:苏维埃政府建立伊始,苏区政府就把反腐倡廉提到很高的位置;始终把党内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党员和广大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革命政权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预警防控;严明党纪、政纪和军纪,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时刻敲响警钟;苏区主要领导以身作则,树立光辉典范。湘鄂西苏区关于廉政建设的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成立之时,中共中央赋予其“扩展苏区范围”的使命。确定湘鄂西苏区发展方向,成了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成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综合考虑洪湖苏区空间狭小和1931年水灾造成的严重困境等现实情况后,湘鄂西中央分局制定了“北向发展”战略。从1931年8月开始,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从构建组织体系、夯实群众基础和强化军事进攻三方面全力推进“北向发展”战略实施,在襄北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一年后“北向发展战略”遭到国民党“总力战部署”的强力反制。此时,湘鄂西苏区内部依然纷争不断,内耗严重。这些主客观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北向发展”战略失败。  相似文献   

12.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落成典礼,于1984年11月10日在湖北省洪湖县隆重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曾经战斗在湘鄂西苏区的老红军、老干部的代表和有关方面的代表,及当地干部群众共五千余人。湖南省委顾问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王治国、省政府顾问史  相似文献   

13.
正段德昌是洪湖革命武装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黄埔军校第4期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任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在监利、沔阳一带创建游击根据地。193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员、军政治委员、军长等职,参与创建和保卫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1931年4月后,任红3军第9师师长,同年1 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5月1日,段德昌被诬陷杀害于湖北巴东县金果坪,牺牲时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14.
季格仁 《党史文汇》2002,(11):36-38
在湘鄂西,段德昌的名字家喻户晓.当年他率领红军在洪湖、湘鄂边、鄂西北等苏区进行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歼灭了数以万计的敌人,威震敌胆.湘鄂西人民称他是"常胜将军",称他领导的部队是"常胜之师".  相似文献   

15.
万涛与夏曦     
万涛与夏曦冉光海三新的,更剧烈的论争在红三军和洪湖苏区的发展方向问题上展开了。斗争的结果虽然是夏曦以"胜利者"占据上风,但他在湘鄂西苏区军民中的精神形象和道义行为却随着整个苏区的全部丧失而信誉扫地;万涛作为"战败者"连同他的肉体也在洪湖的土地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照川 《党史文汇》2000,(12):33-34
洪湖苏区是整个湘鄂西苏区的 中心和大后方,在1928年──1932 年间,洪湖苏区所辖范围是以监利 县为中心的湖北监利、沔阳(今仙 桃)、汉川、应城、天门、潜江、江 陵、公安、石首,以及湖南的华容、 南县等县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处 在长江荆江段的下游,正是“万里长 江、险在荆江”的险要之处。在1931 年的特大水灾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作风,组织领导苏区人民同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红军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至今仍在洪湖一带广为传颂。 1 1931年6月,长江、淮河流域暴雨不…  相似文献   

17.
正1933年7月2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宣恩烧巴岩召开会议后,夏曦率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和红7师留守鹤峰苏区,贺龙和关向应则率领军部和红9师到鄂川边一带开辟新苏区。但是,夏曦却未贯彻烧巴岩会议有关"巩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精神,在敌军逼近鹤峰时仓促撤退,丢失了根据地,致使红三军再度失去依托,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得知消息后,贺龙即提出"红三军挺进渝东南,在酉、秀、黔、彭地区创建新根据地"的建议,得到关向应的支持。随后,贺龙相继派出几批侦察人员,分道潜入该地区,侦察地形,绘制地图,探听敌情,并开展对国民党25军第5师师长杨其  相似文献   

18.
戚文红 《党史博采》2005,(6):21-23,27
南昌起义失败后, 担任起义总指挥的贺龙取道香港抵达上海。中共中央决定派他同刘伯承、林伯渠等人,一起前往苏联学习政治和军事,但因联络机关被破坏,未能成行。于是, 不愿离开革命斗争最前沿的贺龙主动请缨,出生入死,回到湘鄂西拉队伍,以洪湖为中心, “导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史剧。  相似文献   

19.
段德昌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8年,党派他到湘鄂西洪湖地区领导武装斗争. 1931年夏,洪湖地区遭遇一场特大洪水,百万亩良田被淹,灾民四处逃荒.正当其时,国际救灾机构筹集了一批粮食、药品和衣物等救灾物资,准备发放给中国各地灾区.1932年初,国际联盟救灾组织负责人约翰·霍普森爵士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推荐在上海公共租界担任总检查员的路易·艾黎来完成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湘潮》1988,(11)
△大庸不仅山川秀丽,而且是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地区,当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夏曦等革命领导人都留有足迹。近几年来到大庸观光的中外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