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扩大,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情况增加了了解,发现当今世界上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比我们快,实力要比我们强,生活水平比我们高。于是就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有发言权。为此,本文以“从两种社会制度比较中谈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和生命力的比较,首先不是作为理论问题,而是作为活生生的现实运动,摆在人们面前的。中国人民信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带来了在其他社会制度下不曾有也不会有的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人民的解放和光明的前途。但是,社会主义实践中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有人主张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因此,这两种制度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研究的每一步骤,都牵涉到方法论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若干粗浅的、提纲式的意见,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思想铁道部党校锦州分校郑治社会主义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当代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历史条件下,所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指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比较和竞争中所发挥出来的优于或高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前提。而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常常需要把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比较。本文拟就两种社会制度的比较问题谈点看法。关于纵比与横比比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人们对问题的分析中,“纵比”与“横比”又是两种基本的方法。有一阵社会上流行一种“老年爱纵比,青年爱横比”的说法。其实,不论纵比还是横比,都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比如:纵比可以使人增强信心。继续前进;也可以使人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横比可以使  相似文献   

5.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如辛 《理论探讨》2006,2(1):29-32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列宁开创了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纪元。列宁根据世界历史出现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客观现实,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相互斗争、并存和共处的科学理论,并对这一科学的理论进行了多视角的阐述,论证了与资本主义世界并存和共处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其应坚持的原则,为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列宁的思想对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科学地对待资本主义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当今世界客观存在的两种不同经济制度。它是可以由人们自主决定和自由选择的,因而,人们在作出自己的选择之前,必然要对现存的不同制度进行比较和鉴别,以决定自己的取舍。在社会主义面临全球性挑战的今天,这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大肆推行人权外交,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把人权问题作为推行其国际战略和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手段,攻击别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以人权的卫道士自居,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的内政,企图把西方的一套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权观强加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权问题成为它们大搞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一根大棒。一、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标准  当今世界主要有两种社会制度。我们期望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能和平共处、和平竞争,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洪波 《理论导刊》2004,(8):60-6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出现了新形式和新特点。两者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矛盾斗争性也具有新的历史形式。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应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快速发展自己,坚持国家民族利益是最高行动准则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沉着应对来自资本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有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没有先例,社会主义和平演变成为事实出发,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产生怀疑。作者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当前现实阶级斗争,对为什么在1989年东欧某些国家会和平演变,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过渡,暴力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也掌握政权,而却被和平演变,以及如何看待当前两种不同社会制度较量,所谓资本主义处于“攻势”,社会主义处于“守势”,新的国际共运高潮是不是会必然到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针对性强,观点鲜明,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趋同论”是近几年在我国理论界广泛传播的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它认为,在当代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中,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在互相学习和吸取对方的长处,相互靠近、差异减少,逐渐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这样,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和根本对立消失了,人类进入了极乐的世界。这种论调貌似中庸,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质是在新的形势下,美化资本主义、取消社会主义。因此,加强对资产阶级“趋同论”的分析批判,进一步肃清其影响,就成为我国理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的车轮已辗转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观念的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格局。国际资产阶级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在有的地区、领域不同程度地凑手。面对这种严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世界上存在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就不仅存在,而且还是复杂和激烈的。在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之前,资产阶级就千方百计地丑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围剿、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时,他们又公开地进行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巩固和发展时,他们又采用“和平演变”的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渗透,以期达到颠覆社会主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资产阶级的“趋同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初,但这一理论的背景却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20年代初,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的问题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当代首要的实践问题。列宁提出了两种社会政治制度有可能和平共处的思想,并本着这种思想,努力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关系。1922年4月。在热那亚召开了包括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到30年代,苏联在解决国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长。这一切,使当时最保守的人  相似文献   

14.
自从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开始并存于世界之上。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一对矛盾,双方处于对立统一体之中,这对矛盾在社会主义最终取代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以前将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优劣和生命力的比较,首先不是作为理论问题,而是作为活生生的现实运动摆在人们的面前,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较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民主这个概念被搞乱了。在一部分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民主就是美国,民主就是多党制、议会制、竟选制,民主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毫无疑问,这些认识都是完全错误的。那么,民主的涵义究竟是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哪一个更民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而且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民主首先是一种社会制度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权利,其基本功能是保证人民能够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经济利益不受侵犯,而这种权利只有建立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并存的两种主要社会制度。二者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这是个悬而未决,然而又是个不容迥避,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必须作出严肃回答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禁锢下,人们把资本主义视为洪水猛兽,把社会主义与资本  相似文献   

18.
认真剖析"国家资本主义论"基本观点背后的理论实质,可以发现"国家资本主义论"在理论上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二是混淆了两类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混淆了两条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西方学者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论"的实质在于通过混淆概念,转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以达到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辩护的目的,进而掩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改革给社会主义注入了活力,但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难题。国际资本主义力图利用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暂时困难,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自由化势力适应国际资产阶级的需要,打着改革的旗号反共反社会主义,妄图把改革引向资本主义.围绕改革方向进行的斗争,日益成为国际国内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要解决这一危机,就必须要对造成危机的社会制度作出彻底的变革,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但它并非是自身社会制度的产物。相反,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支撑,使我们第一次有可能将促进经济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以保证人对自然的利用不会危及人的生存条件,进而危及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