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网络普及催生出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不仅拓展了文化疆域,也催生了新的价值取向、社会精神和行为准则。网络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全面而深刻,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网络文化安全建设中,意识形态起着核心作用。加强意识形态在网络文化安全建设中的作用,可从四个维度出发,一是主体维度,二是道德维度,三是法律维度,四是技术维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与以往社会不一样的风险社会时代。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可避免地走进了风险社会时代,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潜藏着风险。从来源上看,我国的意识形态风险源主要集中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意识形态引导难度的加大及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等方面。这些风险源的生成,又与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较弱、网络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双面性等因素密不可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提升我国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关注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民生视角,同时,要利用大数据来引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准则与内核呈现,对意识形态安全发挥着重要功能,它彰显了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解力和实践价值、增强了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共识、承担着统领多元文化和抵御不良思潮的重任。完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的话语表达,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增强主体价值认同,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强化公众认同的实践路径上,要注重对理论的深刻阐释和加大宣传力度,为此,应注重传统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的耦合和创新,占领和巩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关注公众利益诉求,用生活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舆论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从根本上说是政治意义上的安全,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遇到来自国际、国内各种思潮、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在思想碰撞和交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威胁与挑战,导致统治阶级的思想不必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从理论上丧失表达价值诉求、发展目标、文化塑造的主渠道;从实践中遭到行动和行为合理性质疑。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既来自西方敌对势力,又来自中共党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意识形态工作自身。对此,我们要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规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纪律意识、厚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根基、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几个方面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与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着“睛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且更加关注现实,行动性因素增多,现实影响力增强;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交锋日趋激烈,分化趋势加快,价值立场和政治态度日趋多变;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关系愈加微妙。因此,要客观地看待社会思潮,深刻认识科学疏导社会思潮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开放发展的中国,获得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尊重与认同;另一方面,也必然面临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带来挑战。在当今我国更为频繁深入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歪曲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党执政的合法性的挑战;民族与宗教文化安全面临着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网络文化的跨时空、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以及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直接,西方价值观对国民的消极影响更趋强烈,对传统文化的侵蚀改造更显悄无声息。  相似文献   

7.
制度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安全,离不开参政党的支持与维护。参政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属性,要求其注重自身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参政党中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社会思潮敏感度不高、互联网新媒体意识不强、意识形态工作不积极等问题。需要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力参政议政平台,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更新观念理念,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此,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守党性、协调互补、科学选择、主动性、开放性、与时俱进、科学宣传、循序渐进等重要原则,处理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与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学习与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等若干紧要的关系,并将它们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具体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安全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的安全、政治信仰的安全、道德秩序的安全、民族精神的安全等内容。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意识形态总体是安全的,但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西方民主输出、网络信息舆论负面干扰、宗教渗透等各种严峻威胁,需要我们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和引导,增强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审慎应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风险、威胁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技术平台和工具。网络虚拟社会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挑战:网络空间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阵地;网络渗透是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模式;网络谣言是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隐患;网络问政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新领域。网络虚拟社会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提出了新课题,加大了意识形态的引导难度。要从理论保障、政治保障、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法律保障和技术保障方面,构筑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