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琪 《青年论坛》2009,(3):27-30
青少年人格养成受到社会、家庭、学校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发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中美两国在对青少年人格养成中双方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人格养成教育上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并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对应的,区别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促进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把社会教育概念运用于青少年需要进行概念的转化。青少年社会教育更关注青少年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性经验,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理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强有力的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因此,家庭对教育子女上的特殊功能是任何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父母自身做起,从家庭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状况,前不久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青少年室对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四川、湖北、辽宁、新疆等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名小学生、中学生、工读生及少年犯的家庭教育状况做了问卷调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是否端正,教育方式是否得当,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对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个"关键"尚未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负有直接责任的父母所掌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令人担忧。现将这次调查的结果做些剖析,以期引起为人父母者和关心、从事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青少年的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性别观、独立性、失范行为、学习成绩以及行为习惯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应该从创新家庭教育机制,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完善家庭教育方式,强化家庭教育技巧等几个方面改善家庭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自身内部及外部原因。自身内部原因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外部原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应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应从青少年本身和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去进行分析,解决方法须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引导,在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及教育活动中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青少年犯罪率占刑事犯罪总数的70%,并且呈上升趋势。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速度快,以低龄化、团伙化和行为不计后果,不懂法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城郊乡镇,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灾区。改革开放以来,城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居民亦农亦商,他们常外出经商,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加之城郊青少年学生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容易受不良诱惑影响而产生不良行为,因厌学而逃学、辍学,混迹于社会。在不良诱惑面前,缺乏拒绝不良诱惑能力是城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小军的父母忙于生意,对小军…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前途和社会的稳定,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重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作机制,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李慧君  姚海霞 《前沿》2012,(3):148-150
本文从一般的家庭教育理论入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类型、特点及其心理机制,着重论述了我国家庭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我国家庭的基本特点及其教育类型,完整的家庭教育应该包括父母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基础工程,家庭的特殊职能、地位和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标志,也是社会对一代新人教育与培养的要求。任何忽视青少年道德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行为,都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李长安 《世纪行》2015,(3):9-10
<正>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或其他家庭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其核心是立德树人。作为国民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家庭教育更具基础性、早期性、终身性和独特性,它不仅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更是接受和提升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3,(2):31-31
黄小芮在《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10期撰文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生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优势在于其具有延续性和终生性的特点,家是培养孩子最好的环境,父母教育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刘柳 《青年论坛》2011,27(1):38-41
青少年价值观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情感教育是教育的新领域,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消除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加强青少年对价值观认知的深化以及价值行为的转化。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学校教师提升素质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与网络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结合,开创情感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家庭环境、父母监控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少管所、工读学校和普通中学的74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家庭环境、父母监控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关系.根据自我报告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分,将青少年分为3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组、中等违法犯罪行为组和无违法犯罪行为组.研究结果表明,严重、中等、无违法犯罪行为三组青少年的家庭环境、父母监控均存在显著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道德观和矛盾性、父母监控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道德观和父母监控水平越高,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5.
徐进  陈峰 《青年论坛》2000,(4):F003-F003
青少年时期主要在家庭中度过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作用。常言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宣筑 《中国妇运》2004,(11):45-4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一个温馨和睦、文明幸福的家庭,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和基础。进入新世纪,我们的生活更趋色彩斑斓,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入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愈加显得重要和紧迫。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谓家庭教育,是指家中长辈、尤其是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和生活实践对后代施加影响的活动。对青少年而言,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启蒙教育,也是日常教育、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学…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时期是确立人生目标、实施人生规划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从青少年"人生目标"这一概念入手,指出个人通过实现阶段性的"具体目标"来不断接近"人生目标"。执行力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执行力的青少年能够抵制外界诱惑,通过自律行为完成目标;而低执行力的青少年则缺乏自律精神,无法完成计划,最终导致目标落空。执行力是一套良好的惯习,这套惯习的培养场域是家庭和学校。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氛围是帮助青少年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官丽凤 《传承》2011,(26):48-49
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性工程,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官丽凤 《传承》2011,(10):48-49
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性工程,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良行为青少年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失真”,大众传媒失当,同龄群体不良亚文化,社会化主体冲突是不良行为青少年现象产生的根源.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视野下,围绕青少年“失范——规范”,运用教育、舆论、行政、法律等手段,多层次、多渠道综合治理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力量,建构新的社会规范管理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