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就业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建华 《时事报告》2009,(4):114-116
今年以来,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包括:到中西部基层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实施2009年“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计划,征召应届毕业生入伍,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城乡基层岗位开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业信息化部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  相似文献   

2.
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之后,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成为很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整个"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700万左右。所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新闻记者会上指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们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保障》2014,(7):21-21
2014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4.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是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我省将继续强化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的主旋律,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抓手,着力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日前,  相似文献   

4.
黄少洪 《传承》2009,(8):122-123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及上岗成为新职业者的过程中,依法享有不容侵犯的就业权益。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求职过程中的权利观念,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武春梅 《前沿》2009,(12):155-159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伴随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向,我国大学毕业生总量大幅扩张。然而,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增长不同步,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也大幅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及上岗成为新职业者的过程中,依法享有不容侵犯的就业权益.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求职过程中的权利观念,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7.
东北袜业园计划5年内吸引2000名大学生在园区创业,直接吸纳3万人就业,带动相关产业2万人就业。目前,已有21家由43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创办的棉袜生产厂在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开张。作为该袜业园的首批大学生创业者,这43名来自全国17所高校的大学生,。分文不拿”便实现了当老板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09,(1):69-69
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就业意识严重滞后、对相关就业政策缺乏了解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大学生及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有效调整大学生的择业期望与标准,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0.
2014年,727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这一群怀揣梦想的千里马能否马上找到工作?驰骋千里?连续几年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会让他们对就业有什么样的期待?2014,迈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又有哪些新的动向?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多达17.5万名,加之历年累积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待就业总数超过20万,大学生已经成为甘肃省继农民工之后最庞大的就业困难群体。"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时,全国人大代表刘基以甘肃省的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们从未意识到作为社会精英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会遭遇“待岗”问题,更没有意识到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会如此严峻。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向,我国大学毕业生总量大幅扩张,大学毕业生待岗人数也大幅攀升,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约为70%,目前累计已有数百万人以上的无业待岗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待岗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需求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纲 《新东方》2009,(12):46-49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更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加大了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支持力度,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同时,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研究,以期帮助大学生从主观条件上增强个人实力,从而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它也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辽宁省而言.就业市场的择业者中大学毕业生已占主流,就业时间相对集中。造成市场容纳能力下降。相关部门应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9,(3):20-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新宏 《前沿》2013,(10):188-19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调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明确"十二五"期间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长期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大改组和结构大调整,传统的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当前不少大学生依然抱着"非大型国企、外企和机关事业单位不去"的择业态度,不仅使自己的就业道路越走越窄,更直接地加剧了大学生群体就业的难度。而另一方面,不少迅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却面临着"很难招聘到足够的应届毕业生"的尴尬。为此,无论是企业界人士还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都呼吁大学生应该选择去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来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8.
米晓 《现代人事》2000,(4):15-16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的社会背景下,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大家共知的现实问题,笔者多次参加各种毕业生洽谈会,就此问题作一分析,以期为女大学生就业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失范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受社会内外部诸多环境的影响,就业过程中的失范现象愈演愈烈。如何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一个诚信、公平、平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所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当  相似文献   

20.
陆乃麟 《前沿》2010,(10):168-170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在对广西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影响因素之大学生择业心态和择业意向"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现阶段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择业心态和择业意向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高校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引导大学生开阔就业视野和转变就业观念,顺利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