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实力的象征。中国航天事业源于导弹武器的研制与开发。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毅然作出了我国发展“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英明决策,并提出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序幕。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国航天事业伴随着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征程,创造了一个又…  相似文献   

2.
孟兰英 《共产党人》2006,(20):52-55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纵览》2011,(1):50-54
王淦昌(1907—1998),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在长达70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在  相似文献   

4.
星下朱光亚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朱光亚曾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  相似文献   

5.
他在最优控制系统理论、分布参数控制理论等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被钱学森誉为“控制理论权威”,为控制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控制理论运用于航空航天技术,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的设计,制造、试验和装备生产工作,反导弹武器的总体论证和设计、试制与试验工作,核潜艇发射的潜地导弹研制工作,以及中国第一颗通讯卫星的发射、飞行控制试验,以其渊博的天文学知识和控制技术方面的造诣,为发展中国的航天制导技术做出了贡献;他将控制论应用于社会科学、建立了人口控制论学科,从而结束了从18世纪马尔萨斯以来长达200多年的激烈争论,把人口学变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科学,这一学说的创立,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控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引起我国和世界人口学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邓稼先:为中国"两弹"大漠埋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稼先是新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可谓“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但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死后才名扬天下。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为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7.
他亲身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发展的历史进程,主管了多项航天重点型号火箭的研制等重大工程建设。 他参与并指挥了包括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在内的一系列成功发射和回收。 他统领的中国航天团队,把“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8.
他,作为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创造出杰出的成就,尤其是提出了“相对性粒子螺旋态理论”,在国际物理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并率先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 PCAC 定理奠基人之一;他,作为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开拓者之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并参与了我国的爆炸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二维流体力学、中子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和战略核武器的逐步改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先后被1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是目前中国拥有外籍院士头衔最多的科学家,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为表彰他的非凡成就,特意将一颗小行星冠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周光召星”。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9,(4):F0004-F0004
中核四○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四”)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特大型核工业联合企业,为我国“两弹一艇”的研制,为核科技、核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经过调整改革的风雨洗礼,“四○四”演绎了风凰涅檠的浴火重生,真正焕发出了青春活力,走出了困境,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战略家,流体力学的开路人与工程控制论创始人,现代航空科学与航天技术先驱,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的大名以及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卓越功勋,可以说尽人皆知;但这位科学巨匠和妻子蒋英长达55年的相濡以沫,以及他在妻子心目中的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航天界,任新民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一起,被称为"中国航天四老"。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成功研制到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直到83岁高龄时依然担任"风云一号"卫星D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乃至神舟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和功勋簿上,几乎都能找到任新民的名字。然而,对于足以堪称辉煌的事业成就,任新民却总是看得很淡,说自己"一  相似文献   

12.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3.
马祖光院士生前是著名的国防科技专家,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办了核物理专业,创立了国家首批激光专业,创建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重点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根据国家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国防光电子应用等专业学科领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成果,为国防科技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毕生奉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马祖光同志是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技术基…  相似文献   

14.
熊杏林  赵可 《湘潮》2014,(11):31-35
赵伊君,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物理力学、激光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核爆炸光辐射最小照度到来时间测试仪,参加中国第一、二次核试验,获得有价值的测量结果。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从事强激光技术研究,被任命为我国激光某任务专家组组长,带领来自全国5个部门、10个研究所、数百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经近30年的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使我国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对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政道先生,热烈祝贺您从事物理研究60年。”温家宝总理紧紧握住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的双手说。恰逢80寿辰的李政道精神饱满,他高兴地对温家宝总理说:“我虽然在物理学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学无止境,我今后仍愿为物理学的研究做更深入的工作,同时继续为祖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刘书永 《党课参考》2023,(Z3):62-82
<正>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十三个方面成就”全面展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其中包括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  相似文献   

17.
正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至2016年,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60年,实现了全面自主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2007年10月8日宣布:自2007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8日确立为"航天日",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是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典范。他在奠基中国航天事业、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创新国民经济结构学、创建系统科学、发展地理科学等诸多领域,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在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钱学森的人生历程与科学成就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值此钱学森归国60周年之际,破解"钱学森之问",探寻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方略,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王淦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他的名字始终和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紧紧联系在一起:探测中微子、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两弹突破、惯性约束核聚变……对于王淦昌一生的成就,曾有评论说:"任何人只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就足以在中国科技发展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20.
大连郝氏蛇毒开发企业集团董事长郝文学教授,从事蛇毒抗栓研究开发40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各种荣誉称号十几个,在蛇毒抗栓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为人类健康作出了杰出贡献。郝文学教授1950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从事医疗科研工作。1965年他收治的一位晚期食道癌患者因食用“蛇(?)”而延长生命的奇迹,启发他走上了研究用蛇毒液来防治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征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