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反恐合作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恐怖主义的产生与国际社会反恐合作的发展恐怖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从国内走向国际。随着国际恐怖主义蔓延,国际社会在加强国内打击恐怖行为的同时,开始了对合作反恐的摸索与尝试。20世纪60-80年代的合作,大致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以联合国为舞台,营造国际反恐合作的舆论。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首次把反对恐怖主义的合作问题列入大会的议程,并同时成立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特设委员会,以研究恐怖主义的危害,推动国际社会的合作。1973年、1979年、1982年的联大均通过专项的反恐公约和大会决议。二是列入重要国际会议的议程,…  相似文献   

2.
国际核恐怖主义是当今乃至今后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国外学者一般认为防范国际核恐怖主义需要阻止核武器与可用的辐射材料被潜在的核恐怖主义组织和核恐怖主义分子掌握。基于此看法,美国学者迈克尔.利维和格雷厄姆.艾里逊博士分别提出了威慑范式和"三无原则",来杜绝国家成为核恐怖主义核手段的"来源";此外,国外学者也提出了加强核安全、减少高浓铀生产与使用、打击核黑市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情报共享等防范国际核恐怖主义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恐怖主义根源问题是恐怖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从多学科视野,研究冷战后和地区间的国际恐怖主义根源。民族、宗教矛盾是恐怖主义的诱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以及人自身发展中的矛盾等,都是恐怖主义的根源性因素。现有研究中也存在国际宏观视野不足、关注新型恐怖主义不够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以平民为目标,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破坏国际秩序的恐怖主义,是基于政治动机而使用暴力手段的现象,始于18世纪,20世纪以后演变为有组织的犯罪.当前,恐怖主义已从国内发展到国际,是国际社会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它是经济、政治、民族和宗教等各种矛盾的综合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因而单纯地用军事手段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在当今世界,有效地防范和惩治恐怖主义,需要世界各国间的国际合作,尤其是推行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合作.进一步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内法律机制,充分发挥已有的国际公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方式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作用,缔结全面统一的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性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现代意义的恐怖主义犯罪经历了由老式恐怖主义犯罪向新型恐怖主义犯罪的转化过程,新型恐怖主义犯罪在性质和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异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恐怖活动犯罪由恐怖主义犯罪转换而来,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恐怖活动犯罪属于集合性概念。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恐怖主义以其血腥的暴力活动为显著标志,在世界许多地区制造混乱,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9·11"事件更是使这种活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以空前的破坏力、冲击力和影响力,给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带来深刻的变化;它也迫使世界各国再度聚焦恐怖主义,重新评估恐怖主义危害,并把反恐纳入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虽然恐怖主义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恐怖主义威胁并没有在国际反恐斗争的严厉打击下日趋减小.仍不断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显示,恐怖主义威胁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一些地区还不断恶化.由此可见,反恐斗争仍是一项十分复杂、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与秩序构成巨大威胁。“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在美国的推动之下,全球反恐斗争全面展开,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没有消除,恐怖活动依然猖獗,全球反恐斗争任重而道远。 国际恐怖主义打而不垮,恐怖活动依然猖獗 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以  相似文献   

8.
恐怖主义,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特别是政治目的而对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使用强迫手段,如暴力、胁迫等手段造成社会恐怖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当犯罪主要因素不限于一国时,称国际恐怖主义,如在美国纽约发生的袭击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9·11”事件,就属于国际恐怖主义的性质。恐怖主义是一种行为极端的犯罪活动,它对正常的国际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犯罪及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三者关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及其与相关刑事犯罪的区别,旨在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日益猖獗的今天为打击该类犯罪提供刑法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是第一个反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在国际社会反恐怖主义立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公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国际恐怖主义的定义,确立了对恐怖主义的普遍管辖权和“或引渡或起诉”的原则,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反恐怖主义的情报交流机制,设立审判和惩治国际恐怖犯罪的国际刑事法院。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年多来,国内恐怖活动规模和频度的增加,有国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其中,国际环境中一些因素直接刺激了新疆的暴力恐怖活动一年多来,我国的暴力恐怖活动规模和频度都明显增加,尽管也有一些具体原因,但总体来讲,它是国际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加强活动的一个表现。根据美国国务院近期发布的《2013年度反恐国别报告》,2013年全球恐怖威胁发展迅猛,恐怖袭击事件较2012年增加了近一半,全世界大约发生了9707起恐怖袭击,造成17800人死亡。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在面对恐怖主义威胁时要想独善其身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刘小力 《新东方》2011,(6):66-68
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长期性的严重威胁。各国应该积极构建有效的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机制,积极寻找利益的结合点,求同存异,加强地区与国际合作,制定出应对恐怖主义的综合性措施,不断探寻抑制恐怖主义的发展、制止和预防恐怖主义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控制恐怖主义犯罪国际法律合作的历史和 1997年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及 1999年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的基础上 ,认为尽快制定控制恐怖主义犯罪的全面公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已成为全世界的统一行动,各国情报安全部门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俄罗斯是遭受恐怖主义活动困扰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国际恐怖组织训练营地的分布重  相似文献   

15.
<正>一、当代恐怖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一)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全球化趋势1.暴恐分子纷纷外溢随着各国反恐阵营的联合军事打击,以"基地"组织、"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实体组织被重创甚至瓦解,恐怖活动开始裂变为"形散神聚"的庞大流动势力,恐怖组织的人员、物资自发或有组织地向邻国扩散,甚至伪装成难民进入欧洲。2015年发生在法国巴黎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1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16.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即二○○一年六月十五日《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各方(以下简称“各方”), 遵循联合国有关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鼓励国家间睦邻友好关系及相互合作的宗旨和原则, 认识到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以及实现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7.
巴黎恐怖袭击案震惊世界,凸显了国际恐怖主义的猖獗。由于多种原因,国际恐怖主义已向世界扩散,欧洲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异军突起,其极端恐怖行径引起世界共愤。国际恐怖主义已是世界公敌,国际联合反恐已成各国共识。目前,各国已采取联合反恐行动,但要根除恐怖主义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0月发生在印尼、菲律宾等国的几起暴力事件,使世界各国再次减到国际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为此,有关国家采取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加大对国际恐怖活动的打击。  相似文献   

19.
恐怖主义的危害和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公害,然而,对恐怖主义的概念、特征等理论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普遍一致的看法,值得深入研究."东突"、"藏青会"等恐怖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对新疆、西藏各族群众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防范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对策主要是:发展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消除"东突"、"藏独"恐怖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重视在思想意识领域与"东突"、"藏独"等恐怖主义做斗争;制定和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法规,完善反对恐怖主义的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完善反对恐怖主义的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启动反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对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9·11”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2002年10月8日至11月7日,三名中国医生前往以色列接受一项特殊培训,即突发事件后的创伤抢救。在反恐成为全球主要任务的大背景下,此举从某种程度上透露出一个信息:中国的反恐方阵已全方位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