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故意杀人案件中加害人与被害人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故意杀人案件中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关系在性别上具有差异性,在年龄上具有“重合性”,加害动机目的突出表现在因情、因财杀人,有78.5%的案件发生在熟人之间且多是关系亲密的情人、夫妻、朋友、邻里,同时有62.3%的被害人具有过错。  相似文献   

2.
提高命案侦破能力,实现“命案必破”的奋斗目标,是摆在公安机关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在故意杀人等严重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和方法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公安机关应根据新变化.把握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侦破命案能力,努力实现“命案必破”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1命案现场照片常见问题命案系指根据公安部现行的统计标准分为八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爆炸、投毒、放火、抢劫、强奸、绑架致人死亡的案件。纵观近年命案卷宗的现场照片,常见的问题主要有:1.现场照片缺乏全面、客观、真实、形象、清晰和连贯性。2.方位照片范围窄小,没有  相似文献   

4.
三、疑难杀人案件的形成原因 杀人案件形成疑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说它是由诸方面共同“感染”而形成的“综合并发症”。目前,从我省侦破杀人案件的实践来看,其成因主要是: (一)现场条件局限,犯罪证据不足。这是形成疑难杀人案件的一条主要客观原因。在杀人案件的侦破中,现场条件的局限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一是犯罪分子利用智能和专业技术进行杀人,如电击杀人、爆炸杀人、杀人劫车和杀人纵火等。犯罪分子不仅作案前精心预谋策划,而且作案后移尸碎尸抛尸和处理现  相似文献   

5.
命案必破 中国警方的决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春伊始,继去年颁布实施“五条禁令”,推出30项便民利民措施,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后,中国警方再次大动作出击,全国公安机关将开展为期一年的“侦破命案专项行动”,集中打击故意杀人和爆炸、投毒、纵火、绑架、抢劫、强奸杀人等侵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严重犯罪活动。据了解,这是中国警方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的侦破命案行动。  相似文献   

6.
杀人案件对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生命安全危害极大,而无名尸体案件更增加了案件的恶性程度和侦破难度。从谭光文、谭光太故意杀人案件分析,犯罪嫌疑人故意掩盖被害人身份是形成无名尸体的主要原因;无名尸体案件既有一般杀人案件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从查明死者身份入手,再根据案件的因果关系发现犯罪嫌疑人是侦破此类案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印 《公安教育》2005,(8):19-23
所谓“命案”,是指故意杀人、伤害、抢劫、强奸、绑架、爆炸、纵火、投毒等致人死亡的这八类刑事案件的统称。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是公安实践部门对这八类刑事案件统称的一种专门术语。2001年以来,武汉市公安机关创造性地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命案必破”的工作目标。经过三年来的实践和摸索,各地公安机关都将“命案必破”作为公安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先后开展了“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公安部负责人于2004年11月4日表示,2004年年初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战果,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命案侦破工作一抓三年…  相似文献   

8.
关于命案概念的思考——兼评“命案必破”之承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命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多种分类。人们对当前公安机关使用的命案概念分歧较大。从公安机关关注命案的目的着手,针对命案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特点,命案即经刑事诉讼定性的、行为人故意实施犯罪致死人命的案件。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下,公安机关积极关注命案意义重大,但命案的侦破必然有其现实的底线,“命案必破”在理论上固然有其必然性,但在实践中只具有偶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杀人犯罪动机的系统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判断杀人犯罪动机,通常是将现场情况和死者的背景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推论.有些杀人案件现场所反映出来的犯罪动机比较复杂,判别犯罪动机就比较困难,需要弄清杀人案件多种动机迹象形成的原因,分类分析甄别.侦查实践中见到的"四不象"案件的形成原因大致有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未完成、侦查人员未能查明案情和非常规动机杀人三种情况,侦查人员应打破思维定势,不拘泥于常规杀人犯罪动机,注意从各种非常规的杀人动机中寻求答案,并注意挖掘某些类型的非常规动机杀人案件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分析判断杀人犯罪动机 ,通常是将现场情况和死者的背景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推论。有些杀人案件现场所反映出来的犯罪动机比较复杂 ,判别犯罪动机就比较困难 ,需要弄清杀人案件多种动机迹象形成的原因 ,分类分析甄别。侦查实践中见到的“四不象”案件的形成原因大致有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未完成、侦查人员未能查明案情和非常规动机杀人三种情况 ,侦查人员应打破思维定势 ,不拘泥于常规杀人犯罪动机 ,注意从各种非常规的杀人动机中寻求答案 ,并注意挖掘某些类型的非常规动机杀人案件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中,犯罪的发生一般是源于犯罪人和被害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我国刑法以犯罪人为中心,被害人过错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常常被忽视。对于以犯罪人和国家的二元结构模式,不利于犯罪人权利的保障。因此,司法机关在处理聚众斗殴的案件中很少考虑被害人是否有诱发和促进犯罪的发生。在聚众斗殴过案件中,一旦出出现有刑事被害人死亡的情形,司法机关通常按照刑法292条中的规定,以刑法232条故意杀人罪对犯罪行为人进行定罪量刑。鉴此,有必要将被害人的过错纳入聚众斗殴罪之定罪量刑中,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对犯罪行为人进行归罪惩处。  相似文献   

12.
事后抢劫罪并非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经法律拟制为抢劫罪。司法解释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能否成立事后抢劫罪出现了不一致的规定,立足解释论的立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被重新理解,故此承认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是本罪的犯罪主体。事后抢劫罪与承继的共犯也是一个疑难问题,事后抢劫罪不是身份犯,后行为人成立共同正犯和共犯的想象竞合。但是,根据正犯优于共犯的法理,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论定刑事责任。最后,事后抢劫罪存在未遂,盗窃等前提行为相对于事后抢劫罪是一种潜在的实行行为,经由后续暴行、胁迫行为的实施,成为一种显在的实行行为。  相似文献   

13.
积极修辞的有效运用,可以打破词语的一般意义层,鲜明生动地联结起意义网络。中国政法大学滕彪教授为沈阳小贩夏俊峰故意杀人罪撰写的刑事辩护词为现代汉语修辞分析提供了典型的法律文本,展示积极修辞在刑事案件辩护词中的作用,有利于形塑社会经验,介入、影响法律的文本功能,构筑、编织法律话语把人类的共同生活调控到有序的法制轨道上。  相似文献   

14.
犯罪学诞生至今已有近两个半世纪的历史。对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仍有不同的主张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犯罪学这一学科尚欠成熟。古典派犯罪学、实证派犯罪学和近现代犯罪学都将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对策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所谓狭义犯罪学意义上的研究对象只是一些学者进行研究和著述时的个别选择而已。就犯罪学学科而言,其研究对象始终是广义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为犯罪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犯罪学的研究空间.为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犯罪学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形成新的犯罪学学科体系.只有坚持走"和谐之路",才能进行有效的犯罪防治.  相似文献   

16.
男女平等主义犯罪学思想对传统犯罪学忽视女性的做法提出强烈的批判 ,并就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犯罪处遇对女性的错误理解和不公平待遇提出质疑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学中的性别意识问题 ,这一点对犯罪学的发展意义重大。男女平等主义犯罪学思想只有进行进一步的、更加具体的理论构建才能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7.
李希慧  廖梅 《思想战线》2004,30(5):33-38
产生于西方20世纪70年代的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对忽视女性的作法提出了强烈的批判,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刑罚执行过程中对女性的错误理解和不公平待遇提出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学中的性别意识问题,为传统犯罪学的理论重构,尤其是女性犯罪学理论构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论犯罪学的恐怖犯罪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暴力恐怖犯罪”等概念不应是犯罪学研究的概念范畴 ,“恐怖犯罪”概念才能更准确地体现犯罪学的学科特点。在这个概念体系下 ,恐怖犯罪的内涵既不同于恐怖主义 ,也不同于刑法上的恐怖活动 ;它与一般暴力犯罪的区别在于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制造出了恐怖心理或恐怖气氛 ;恐怖犯罪的目的可以是多元化的 ,政治性不是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 ;恐怖犯罪既可以是集团、组织、团体实施的 ,也可以是个人实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