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老同学谭世瑛时,深情地说:“你爹还在东山不?你老倌子有点眼光,那时候我的个性与人家不同,只有他老先生同意我。”“你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呢!……在当时,他能够那样关心我这个学生,真是不容易的呀!”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虽没有关于广告的专论,但透过许多历史资料和事件,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广告的重视以及广告对他的生活、革命工作有过重要的影响。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接触广告,该是在1912年春。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坐上了总统的宝座,当了半年兵的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经过去,于是脱离军队,决定回去念书”但毛泽东不知道过什么学校好,因为他“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来判断学校的优势,对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也没有明确主见”这时,广告帮助了他,毛泽东1936年曾回忆说:“我开始注意报纸上的广告那时候,办了许多学校,通过报纸广告招林新生…  相似文献   

3.
涤生 《党史纵横》2005,(9):31-36
“文革”中,依照毛泽东搞“文化大革命”的思路,中国的大中专学校经历了从停课到复课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毛泽东怀着良好愿望,决心搞好“教育革命”的许多想法,也表明失控的“文化大革命”使毛泽东的想法不能实现,甚至走向反面。毛泽东早就对过去旧的教育制度不满意,他有一个“教育革命”的思路毛泽东在他青年时代接受旧教育时,就对旧的教育制度十分不满。他曾用干脆不进学校读书而是自己每天到长沙定王台去自学的办法进行反叛。后来,在父亲停止供他学费的威胁下,他才又进入学校去读书。但毛泽东对旧教育制度的不满始终存在。新中国…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戎马一生,用兵如神,是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但是,他第一次用兵是在什么时候呢?一般认为,1927年9月秋收起义是他用兵的起点。其实,毛泽东第一次用兵布阵并且打了胜仗还是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 早在1916年,长沙第一师范就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实施国民教育为宗旨”,组织学生志愿军。全校编为一个营,由兵式体操教员任营长、营副,下属两个连。毛泽东在辛亥革命时,曾在正规军队当过半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久经战阵,用兵如神,是杰出的军事家,但是,他第一次用兵是在什么时候呢?一般认为,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是他用兵的起点。其实毛泽东第一次用兵布阵并且打了胜仗还是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 1916年,长沙一师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实施军国民教育为宗旨”,组织学生志愿军。全校编为一个营,由兵式体操教员任营长、营副,下设两个连。毛泽东在辛亥革命时曾在正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合作化高潮中的防“左”及其未能贯彻下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高潮,是毛泽东发动和指导的。在高潮兴起时,毛泽东一方面为自己的创造——农村合作化高潮而高兴,另一方面他也警惕着“左”倾偏向的出现,他在大力反右的同时,在一些场合也提出了防“左”纠“左”的问题。但是十分遗憾的是,毛泽东的防“左”和纠“左”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博采之窗     
王明,这个曾是毛泽东最大的竞争对手,却于1940年写下《学习毛泽东》一文,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1940年5月3日,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王明在会上作了《学习毛泽东》的演讲。他说:“对于青干学校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危急时刻,他果断放弃原定会攻长沙的军事计划,转而向萍乡退却。9月20日,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向战士们宣布前敌委员会关于不攻打长沙而转兵向南的决定时,指出:秋收暴动,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长沙好不好呢?长沙好。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大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  相似文献   

9.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乘车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进北平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们去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毛泽东接着说:“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毛泽东把从西柏坡去北京城比作进京赶考,那么毛泽东进京以后考得怎样?交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请读者阅读下文。 答卷一:布衣平民装 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艰苦,毛泽东始终和战士一样穿着简单。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常想给他添制点新衣裤,毛泽东却说:“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  相似文献   

10.
陈晋 《学习导报》2014,(3):38-41
“中国的老法,实在有些不够用” 毛泽东接触新学和西学,稍晚一些。 他发蒙时,科举废,学堂兴,新学大倡,各种介绍西学的报刊书籍已经比较普及。但在湖南韶山冲这个闭塞山区,新思潮的冲击力似还十分微弱,教育环境依然是旧式的。直到16岁时,从表兄那里借阅《盛世危言》这本新学著述,他才开始“睁眼看世界”。可以说,是新学把毛泽东引向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冯都 《党史天地》2000,(2):30-31
“前头捉了张辉瓒” 1931年1月上旬的一天,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县北一个偏僻的山村宿营,夜晚,他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回味着红军在龙冈战斗中大败敌军、活捉敌18师师长张辉瓒的情景,浮想联翩,诗兴大发,填写了脍炙人口的词篇——《渔家傲》:“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张辉瓒,号石侯,1885年生于湖南长沙县,青年时代先后在长沙“江南陆军学堂”和保定“北洋军官学堂”读书。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14年回国,任北平军需学校总队长兼军事学教员。不久旅行德国研究军事学,1916年回国,成立独立团,充当游击司令。1918年转任兵站总监,1921年任湖南警务处长。1924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4师师长,参加北伐,军阀何键拉拢他,给他“湖南省政府委员”头衔,成为国民党军一名“资格老”、“有声望”的人物。“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受蒋介石器重,于1929年任南昌卫戍司令,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达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3,(10):40-40
1921年12月,毛泽东和弟弟毛泽民第二次来到安源煤矿。在专为工人子弟办的一所学校里,毛泽东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工”字。他解释说,上边的一横是“天”,下边一横是“地”,中间的一竖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都是工人们的。在这期间,毛泽东还在给湖南长沙人力车夫上的夜校课堂上,打了个比方。他在黑板上先写了一个“工”字,又在旁边写了一个“人”字,然后,他微笑着告诉车夫,如果把“人”字放在“工”的下边构成了“天”字,如果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烟民大军中,毛泽东无疑算得上重量级“瘾君子”。毛泽东到底是从何时开始抽烟的,迄今尚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在井冈山时期,他的烟瘾就已很大了。美国学者特里尔著《毛泽东传》认为“毛至少有60多年的抽烟历史,可能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如毛抽掉的卷烟多。”他那被烟熏黑的牙齿就可作为见证。人们在彩色照片中看到的白牙,是照片制作者经过技术处理了的。 其实,毛泽东也是深知抽烟的危害性的,他曾这样告诫别人:“别学抽烟。烟里可是有尼古丁,要害人呢!” 可他自己却几次戒烟都没有成功,仍然常常是手持一柱,不绝如缕。及至毛泽东临终时,工作人员发现他的衣兜里只装有两样  相似文献   

14.
秋收起义前 虎口巧脱险1927年8月30日,毛泽东从板仓来到长沙,参加了湖南省常委会议,当晚乘车从长沙出发到达江西安源。他向这里的负责人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改组的经过以及关于准备发动秋收起义的情况,宣布了省委关于建立前敌委员会和行动委员会的决定。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组织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军事行动的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决定将部队改编  相似文献   

15.
梁奎 《党史纵横》2020,(2):19-22
1963年寒冬的一天,毛泽东在散步时,突然对他的英语老师章含之说:“我还欠行老一笔债没还呢!”毛泽东口中的行老就是章士钊,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章士钊字行严,湖南长沙人,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行老。“也许行老忘了,这笔债,早该还了……”毛泽东为什么会向章士钊借钱?这中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政体,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宪法和党章里早已确认。但它的产生与变化由来已久,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三个阶段。早在1927年初,毛泽东在《战士》周刊上发表文章,就提出县级政权要实行“民主委员制”。而“委员”则是群众选举的代表,需要大家同意,不能由某人指定。这便孕育着民主集中制的起源。1928年,红军在井冈山艰苦斗争岁月里,物质生活十分菲薄,战斗十分频繁,然而却能维持不敝,什么原因呢?毛泽东说:“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内民主主义。”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出:“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一定要在革命斗争中显出它的效力。”同时认为军队在提倡必要民主的同时,也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聘请张浩当“技师” 说起毛泽东聘请张浩当“技师”,还得从恽代英说起。 毛泽东和恽代英在五四运动中,同为长沙和武汉反帝爱国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新民学会和恽代英、林育南等组织的互助社常有书信来往,早已神交已久。1919年底,毛泽东率湖南驱张(敬尧)代表团赴京,途经武昌与恽代英邂逅相遇,两人一见如故,抵掌夜谈,共同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在交谈中,恽代英告诉毛泽东,他和林育南等互助社成员正在筹办一个“利群助人,服务群众”的利群书社,毛泽东十分赞赏,连声称赞:“这个办法好!”并将驱张宣言交给恽代英广为散发。1920年2月,利群书社正式营业。8月,毛泽东返湘后,与易礼容、彭璜等经过积极筹备,也在长沙办起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书社。并请恽代英等作信用介绍,以便文化书社向外埠订购图书时“免去押金”。 利群书社开业不久,在恽代英等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又兴办了作为试验新生活基地的黄冈浚新小学和武昌利群毛巾厂。利群书社的成员经常到该厂劳动,实行半工半读,搞得有声有色。而张浩则是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戒烟     
在浩大的烟民行列中,毛泽东也称得上“杰出”的一员。大量抽烟对他晚年的身体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为此医生要求他把烟戒掉。这对毛泽东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尤其是烟瘾发作的时候。那么毛泽东的表现又怎样呢?《毛泽东戒烟》一文记述了毛泽东这一生活轶事,展现了毛泽东斗志顽强、意志坚定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群众观点最让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后来,尽管犯下了“大跃进”和“文革”等错误,但没有人怀疑毛泽东要尽快改变人民生活、将中国迅速带入富强之境的真诚。对腐败的毫不留情毛泽东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执政党向腐化蜕变保  相似文献   

20.
柯云  育欣 《湘潮》2006,(1):55-56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随着《为人民服务》的发表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出版,李鼎铭的名字响遍全国。那么,李鼎铭究竟是如何与我党合作共事的呢?又是如何受到毛泽东重视从而被写进“毛选”的呢?早在抗战初期,李鼎铭就积极投身反法西斯抗战前线,成了我党我军的好朋友,毛泽东曾多次接见了他。1941年初冬,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他虽身为边区副主席,但对自己是否有职有权表示怀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他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