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2月20日,我国大型民营企业上海胜华电缆集团召开大会,成立中共上海胜华电缆集团委员会,并直接挂靠中共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这是上海成立的第一个总部在上海、生产经营跨地区的“两外”(上海在外地、外地在上海)单位党委。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9):123-123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籍省市和农村人员到上海打工,支援大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已在上海落户的均为新上海人。”这曾是一个网民给“新上海人”的定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人的成分愈加复杂,更趋于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上海局势异常复杂与特殊,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却风起云涌并深入持久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党在上海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到抗战胜利时,共产党已成为上海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这一时期上海党组织领导能力的重大提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根据上海市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来沪农民工总量已达到403万人,不仅在上海660多万流动人口中占61%以上,而且超过上海1300多万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上海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毋庸置疑,随着大量农民工在上海的长期工作、生活和居住,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正在发生重大的社会嬗变。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对陈云一生影响至深至远的一座城市。陈云热爱上海、关心上海,亦对促进上海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 15岁那年,陈云离开家乡青浦县练塘镇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这是陈云人生道路上的霞要转折。从1919年12月到1927年4月,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生活了七八年。成为职业革命家后,他又在上海进行了五六年革命活动,直到1933年初离开上海赴苏区。13年间,包括商务印书馆在内的上海,给了陈云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海纺织工业的历史性转折,启动了再就业工程 上海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上海纺织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曾经有过自己光辉的历史。从1949年到1996年上海纺织局创造产值6699亿元,利税828亿元(其中1981年一年就达到41亿元),出口创汇314亿美元。上海纺织局在自身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吸纳了大量劳动力,1988年职工总人数达到55.16万人,另有离退休职工27万左右,号称80万大军。半个世纪以来,上海纺织为上海稳定、为上海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被称为上海的母亲工业。  相似文献   

7.
上海,历来是全国的上海。一方面,由于上海自身缺乏能源、原材料和市场,因此上海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全国各地的支援,否则,上海也成就不了今天的上海;另一方面,上海也以其在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和突出的综合实力,长期以来,一直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支援着全国各地的建设发展,在全国一盘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支援全国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也在发生着或潜移默化,或对比强烈的不同变化。本文试图对上海在改革开放前后支援、服务全国特点的变化,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五个方面作一个…  相似文献   

8.
1931年3月顾顺章叛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四处搜捕中共地下党员,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考虑到地下党同志的安危,中共党组织决定将一部分人员撤离上海。12月,在中共特科从事地下工作的聂荣臻等奉命离开上海,到达江西革命根据地。1932年3月12日,红一军团重新组建,下辖红四军和红十五军,  相似文献   

9.
出身京剧世家钱浩亮,原名钱浩梁,祖籍浙江绍兴。1934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钱麟童原为上海新华京剧团麒派主演.在上海受到京剧爱好者的欢迎,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京剧名角。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09,(9):58-59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机关从武汉陆续搬到上海。中央机关在上海,有利的因素是: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地方大,好隐蔽,租界情况复杂,不登记户口,住房容易找,便于设立机关,搞秘密活动。上海又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党的工作一直未间断,  相似文献   

11.
上海将建国家级人才市场据上海《人才市场报》8月29日讯:为充分发挥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便上海成为国内外人才聚集和交流的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人事部经过协商,决定联合组建“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将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建立健...  相似文献   

12.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彻底攻占大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拥有600万人口——是人口最多的中国都市,而且当时中国一半的贸易额和工业产值都集中在上海。上海的重要和复杂,使得中共领导人曾经希望再晚一点接管它——有人曾回忆说,上海的接管比预计的早了一个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曾一再嘱咐上海的发展必须两手抓、两手硬。要求上海抓住开发开放浦东的历史机遇,到20世纪末交出两份答卷,一份是经济建设,一份是精神文明。①以 1990年 4月18日党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为契机,上海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历史性成就,圆满地实现了邓小平要上海交出两份答卷的遗愿、本文先以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论证上海交出的经济建设的满意答卷,并以此文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十周年。 浦东开发十年来,上…  相似文献   

14.
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1920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魏金斯基一行来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商谈了在上海建党的工作。为了沟通中俄两国间的关系,他们决定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建立中俄通讯社(后改称华俄通讯社),由魏金斯基的翻译杨明斋负责。  相似文献   

15.
当前,知识经济如狂飓突起,正日益以不可阻挡的气势震撼全球。“科教兴国”战略,在上海被提到空前高度。综观上海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大势,令人兴奋,令人鼓舞,同时也感到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一、地位与作用上海在实现高科技产业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其它任何一个城市或地区不能替代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上海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把实现高科技产业化作为国家兴衰和上海发展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来认真对待,认为“没有高科技产业,就没有上海的明天,就没有上海在世界上的地位。”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知识创…  相似文献   

16.
陆志仁是上海党史、地方史志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在粉碎“四人帮”后,他多方联络,收集材料,集中意见,为上海地下党冤案的平反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吁。在担任上海党史资料征委会领导的过程中,他亲手筹建了上海市委党史办公室,明确了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组建了专业队伍,开拓了地方史志工作新格局。为了编纂上海店员和职员运动史,他呕心沥血、埋头苦干,不为名利,完成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为上海党史工作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7.
上海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市,在全国、在上海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解放初期,私营工业产值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83%,私营商业零售额占上海商业零售总额的92%;在全国私营工业产值中,上海占36%。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1950年春,曾发生被毛泽东称为上海“四月危机”的严重经济困难。“四月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原因何在?“四月危机”又是怎样被打退的?有些什么经验和启示?一、上海“四月危机”的由来解放以前,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国民党政府政…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上海拥有一段谩长的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历史,早在上海建县之前的1275年,回回、蒙古、维吾尔等一些少数民族就开始陆续在上海定居。现在,上海共居住着44个少数民族,人数达62171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0.47%,其中,回族人数最多,共有50392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105%。上海的少数民族绝大部分居住在市区。在上海少数民族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169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314%。其中有&X)多人具有高级职称,他们中不少人是各学科的专家,主持着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日上午,日军在上海从苏州河以北开入公共租界,从此,公共租界这个孤岛也被日军侵占。日军侵占租界后,对整个上海实行了更加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上海人民在租界内原有的极有限度的抗日自由被视为非法,大批工人失业,在业的工人也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上海人民的斗争并没有停止,上海的工人更加机智地通过各种方式同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煤气工人磨洋工在日军侵占上海的时候,上海煤气公司的工人在日军的枪口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杨树浦煤气厂和吴油煤气厂的大门口,日军设置了武装岗哨,工人每…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有着极其优越的地理历史条件,它的发展很快。古代上海是个海滩渔村①,宋朝时已是通商重镇②,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式设上海县③。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即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抗日战争前夕,上海不仅仅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是远东第一的国际大都会。上海更重要的特点;它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鸦片战争中,吴松夺将陈化成率兵御敌为国捐躯。太平天国运动,小刀会刘丽川等起义,同清兵洋枪作殊死战斗.维新变法,康梁首先在上海发动.武昌首义,上海响应,光复成功。新文化运动从上海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