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基于中国关系本体论对安全的本体和视界进行解析,并且建构中国的安全理论范式,是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方面。安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在”,这是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而以什么样的“视界”考察安全,则是非常棘手的认识论难题。“关系和合度”解析为“广义安全论”视域下的安全本体、视界与范式提供了哲学诠释。安全是“关系性实在”,是和合状态的共享性秩序,是呈现人与世界“广义性联系”的“关系和合度”。如果关系的和合程度是安全获得的程度,那么安全就是以“关系和合度”为自变量的函数,广义安全便是呈现人与世界“关系和合度”的安全,是“行为体间的优态共存”。广义安全凸显“关系和合度”的适然性,安全之境即是保持优态共存的“适然之境”,是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关系的总体性和合,这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全球安全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广义安全观是集成与整合诸安全构成要素与安全领域的大安全理念,是“场域安全”思维的完好体现,是多重时空关系状态与多种活动性质特点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国家安全本体论、安全体系认识论与安全实践方法论三个维度考察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思想,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时间分段,讨论新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演进。有限性与延展性是这一演进过程中安全思想的连贯体现,分别涵盖了安全目标、认知与方法在各阶段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的特征。虽然新中国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安全环境和安全需求,安全形势愈加复杂,但是安全思想和实践总体符合安全有限、延展演进的特征。安全具有弹性但不可过载,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空间,而狭义的、单一领域或维度的安全亦无法有效支撑对国家安全的维护,特别是在愈加复杂和不确定的国家安全环境中更是如此。新中国国家安全思想“有限—延展”的演进特征反映了安全环境的客观变化与领导人主观能动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使原来苏联的疆域上出现了15个新兴国家(其中12个为独联体国家),使与中国有共同陆路边界的国家由12个增加到15个,同时也使相关国家面临新的安全环境。1991年12月以来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开始探索建立一种新型安全关系模式——合作安全关系。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有关国家在边境地区各自裁减军事力量并在边境地区建立相互信任;其二是有关国家在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划分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