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18年下半年,邓小平(希贤)第一次来到重庆,进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两年后的夏天,他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即踏上留法求学,追求救国与革命真理的道路。1920年,邓小平离开重庆的时候,他年仅16岁,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29年后,45岁的邓小平再次踏上重庆的土地,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他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已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方主帅。1952年邓小平奉调进京,担任中央人…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又到了一个追思和感恩的日子。三年前的清明节,我写过一篇短文《追思与怀想》,我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仍然活在我们的心里面,我们将永远活在他们的事业中!"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如今,邓小平还活在我们这座城市里。邓小平与重庆的缘份起于1918年到重庆读书,那年他15岁,第二年离开重庆赴欧洲求学。邓小平第二次到重庆是1949年12月,那年他45岁,  相似文献   

3.
"离乡人"曾是戴刚在心中给自己贴的一个标签。20岁那年,戴刚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铜梁小林镇庆云村,踏上了前往广东的列车。在那时的他看来,大城市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十年打拼,戴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离开广州后,他在重庆、贵州等地做起了与农业相关的工作,这一做,又是十多年。多年的努力让戴刚在重庆主城区有了稳定的居所,儿女双全,家庭幸福美满。但随着年岁渐长,离家愈久,他对家乡的眷恋愈发浓厚。  相似文献   

4.
1983年初,彭士禄从北京水电部副部长职位调入广东,以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身份担任广东核电站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提出广东核电站的首要任务是核电起步。彭士禄是红二代。他3岁时母亲蔡素屏英勇就义,4岁时父亲彭湃壮烈牺牲。他被列为通缉犯,遭敌人搜捕于8岁坐牢。故乡广东留下他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悲惨辛酸的童年。彭士禄的少年青年时代,党组织一路助其成长。他14岁时即1939年,由香港地下党负责人连贯周密安排送他到重庆,与周恩来、邓颖超一起住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并于年底  相似文献   

5.
一个教授,夜半逾墙;一个工程院院士,在号称火盆的重庆,家中竟没有空调;在八岁女儿的人生经历中,这位父亲竟只陪她上过一次公园……他就是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中。他荣获了众多科技奖,拥有着3项专利。他的动力是什么?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重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这样引人注目?”带着“要弄清楚”的想法。90岁的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西默·托平,去年底专程来到重庆。托平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曾赴延安,采访过刘少奇、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个采访周恩来总理的美国记者。《瞭望》新闻周刊最近详尽露托平在重庆的所见所闻所感,本刊特别摘编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重庆刮起"傅高义旋风"4月8日上午,天气晴朗,在重庆江北机场,83岁的傅高义面带微笑,从博鳌论坛来渝的他,缓缓走出机舱。这不是傅高义第一次来重庆,但是,这一定是他在重庆引起关注最大的一次——他在重庆大约停留了33小时,各家媒体纷纷大版面报道,读者争相购买其著作,俨然在重庆刮起了一阵"傅高义旋风"。在重庆机场迎接的人群中,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是傅高义的老朋友。两人一见面,便热切拥抱。刚进入休息室,傅高义就迫不急待地问周勇:"为何当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是一个风云际会之点,是一个具有夸张的地理意义的临时宿营地……重庆是一个成千上万人分享过的插曲……大人物和小人物,高尚者和贪污者,勇敢的人和胆小的人,都曾在重庆聚会过一下。"抗战时期曾在重庆生活过的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如是描述。这期间,著名文学家茅盾也来到重庆。不过,他不是过客,也不仅仅是来"聚会"。他肩负使命,以纸笔作刀剑,投身于抗  相似文献   

9.
陈利 《当代党员》2007,(5):49-49
2月12日,重庆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劳务经理李世彬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十佳农民工”。从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农民工的杰出代表,40岁的李世彬一路走来,一直伴随他的,是淳朴的农民本色。  相似文献   

10.
牛瑞芳 《红岩春秋》2014,(10):45-46
正2002年3月,得知我国杰出的外交家王炳南之子王黎明先生有意到重庆,访问抗战时期随父母在重庆的居住地"良庄"以及母亲曾经工作过的"保卫中国同盟旧址"(重庆宋庆龄旧居)。我们与他取得了联系,热情地邀请他到重庆。10月15日,67岁的王黎明来到重庆,并将珍藏几十年的宝贵文物——抗战时期由国民政府颁发给母亲王安娜的"国民政府防空洞出入证"捐赠给了重庆宋庆龄旧居陈  相似文献   

11.
在叶挺任新四军军长期间,他曾先后五次来到国民政府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重庆。前三次是以新四军军长身份到重庆办理军务,后两次则是作为蒋介石的囚徒被押往重庆。叶挺先后在重庆逗留了26个月,其中17个月是在蒋介石的监狱里度过的。叶挺在重庆的经历,可称为他传奇人生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正最早的电厂和电灯自古以来,重庆人夜间照明用的是植物油(菜油、桐油)灯,农村乡间甚至点燃松节棒照明。近代重庆开埠后,才开始用上煤油灯和煤气灯。1906年11月25日,是重庆总商会会长李耀廷的70岁生日。这天晚上,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商人刘沛膏为表庆贺,启动了他安装在重庆城太平门一间房子里的100千瓦发电机,李府院内的50盏电灯顿时齐放光明,照得整个院子如同白昼,一时轰动全城。李耀廷因此成为重庆城第一个用上电灯的人。刘沛膏的这台发电机主要供  相似文献   

13.
陈敬学在别人眼中是个传奇。 47岁下岗,创办重庆精益仪表厂,七年产值就上亿元; 60岁时,他“净身出户”把企业交给儿子,宣布退休; 62岁重出江湖,创立黑猪“神户”品牌。  相似文献   

14.
<正>孙加夫。当这3个汉字,构成一个中国人的姓名时,十分别致。我一直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会取一个这样的名字?这是一位88岁的老人,老兵。他编辑了一本他写的,以及写他的集子,名为《岁月·随忆》,上面这样介绍作者:孙加夫,男,山东观城人,新四军老战士。原成都军区军事代表处(即现总装备部重庆军代局)主任、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现为重  相似文献   

15.
怀念黄觉菴     
黄觉菴同志1908年出生在涪陵一个榨菜商家庭,自幼同情穷人,崇尚正义,追求真理。在重庆联合中学读书时,他积极投入五卅运动,参加反帝爱国示威游行,同学校内的国家主义派斗争,国家主义分子骂他们为“卢布虫”,他回骂这些人是“狮子狗”。这样做,当时是要冒风险的。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时,觉菴在现场,随人流跑出来,在领事巷被撞倒,后边的又被他绊倒,几重人压他身上,几乎使他窒息。脱离险境后,他回到涪陵,和同学组织“三·三一惨案后援会”,通过发快邮代电,散发传单和街头宣传,介绍惨案真相,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和四川军阀的暴行,毫不畏惧地同反动派斗争。这时他还不满20岁。  相似文献   

16.
霜凌  叮咚 《廉政瞭望》2013,(3):40-41
副县长的"幸运女神""我没有教育和管好自己的妻子,致使妻子插手我分管的工作,并与建筑老板有不正当经济往来,我也听信妻子的话,经常为老板打招呼,帮他们揽工程……"2012年10月,在重庆监狱服刑的赵应明写下了《忏悔录》,回溯他被"枕头风"刮倒的灰色经历。赵应明与吴雪梅曾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现年50岁的赵应明出生于重庆市忠县一个贫困的山区家庭,17岁那年,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7.
正革命青年郝谦是在1924年夏秋之间结识杨闇公的,那时杨闇公刚刚结束赴上海的旅程,回重庆参加团地委的工作。在郝谦最初的印象里,杨闇公仿佛一个"突然"闯入重庆革命阵营的陌生人。他回忆道:突然见到一个陌生人。他,中等身材,体质虽不强壮,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川东武装斗争失败,地下党党员李泽海被叛徒出卖遭逮捕。后关在了有着人间‘活棺材’之称的国民党重庆渣滓洞监狱。1949年“11·27”大屠杀中,他身中两枪后死里逃生……苦命的孩子17岁加入地下党,19岁不幸被捕1929年6月15日,李泽海出生在四川省遂宁横山镇一个小商贩家庭。李泽海的父亲李春和在家里排行老三,是当地有名的卖油匠。  相似文献   

19.
膝下味道     
顺祥 《廉政瞭望》2011,(4):38-39
他能招来身家亿万的老板陪自己赌博;他打一次麻将可以输赢三四十万元;他赌到哪里,身后都跟着专业"放水"公司,场面"蔚为壮观"。他就是"涉黑赌王"、"重庆第一贪"—原重庆保—税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信勇。从"小玩两把"到澳门豪赌刘信勇第一次涉赌,是在199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故事人尽皆知,他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和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一起被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监狱秘密杀害。宋振中牺牲时年仅9岁,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而在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