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燕妮 《红岩春秋》2014,(5):F0003-F0003
正老鸹冲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涂井乡友谊村四社的长江左岸。2001年至2007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其先后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战国晚期至蜀汉时期墓葬223座,其中竖穴土坑墓205座,砖室墓18座。老鸹冲墓群分布范围较广,依据地形分为A、B、C三个区A、B区主要以战国晚期至六朝时期的墓葬为主;C区则有较为深厚的商周文化层分布,在遗址高处还有较多的汉代竖穴土坑木椁墓。B区墓葬排列比较规律,可以  相似文献   

2.
张以杰 《当代贵州》2013,(16):53-53
贵州西北部的赫章县,无论从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还是近年来的地下考古发现,都可以感受到其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2000年,赫章可乐夜郎考古获重大发现。此次发掘,考古人员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共出土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类文物2400多件,占全省同类文物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出土的文物中,能进入国家珍贵文物档次的约有四分之一。其中,以铜釜套头、铜洗或铜釜套脚的奇特"套头葬",为夜郎民族  相似文献   

3.
正大湾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大湾村,地处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上,面积约37500平方米。2001至2005年,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先后两次对大湾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了东汉至南朝时期墓葬87座,出土随葬器物840余件。大湾墓群是较为典型的东汉至南朝时期的砖室墓群,砖室墓以中小型墓为主,均为单室墓。墓葬结构相对较简单,平面形状包含刀形、长方形、凸字形和曲尺形  相似文献   

4.
正柑子梁基群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下中村7组,分布面积约28000平方米2001年至203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至明清时期墓葬61座,出土随葬器物870余件。柑子梁基群的基葬时代包含西汉、东汉、南北朝和明清诸时期。西汉基均为竖穴土坑墓,以长方形墓为主,凸字形墓次之;东汉基包含土坑墓和砖室基两类,土坑墓以长方形基为主,刀形墓、凸字形基亦有发现。砖室基多数为凸字形,刀形次之,长方  相似文献   

5.
悬棺疑云     
正在古代,三峡地区的一些巴人去世后,选择在江河岸边悬崖峭壁的半腰、离地面和崖顶均几十至100米位置,将棺材置放于天然或人工凿打的洞穴中,或搁置在嵌入孔洞的木桩上。这种奇特的安葬方式称为"悬棺葬",也称"崖葬""岩葬",因棺材做成船形,还称"船棺"。三峡是全国3处悬棺葬区之一,另外两处在武夷山区和川南地区。  相似文献   

6.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一直被视作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星。随着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现公布,6座祭祀坑、500多件文物重见天日,引发了全球关注。在中国考古迎来百年诞辰的重要时刻,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现无疑锦上添花。3月24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前往德阳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他指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遗址考古发掘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展示中华文明成就、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大地 《红岩春秋》2014,(7):F0003-F0003
正将军村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将军村长江右岸的山包(梁)上,由枞树包、将军包、庙二包等10个墓地组成,绵延2公里。该墓群作为三峡库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项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2001-2008年间先后8次对其实施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汉至六朝时期墓葬257座,出土可复原器物近4000件,另发现乌杨阙、泰始五年石柱、南朝石辟邪等一批墓地神道旁的重要石刻构件。将军村墓群是西南地区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涉及家族数量最多的汉晋时期家族墓群,同时又  相似文献   

8.
正汇南墓群位于丰都县三合街道,地处长江南岸二级阶地上,分布范围约3.5万平方米。1993年至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先后对其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共计约1.7万平方米,共清理西汉至六朝时期各类墓葬近200座,其中,土坑墓57座,砖室墓125座,崖墓2座,石室墓1座,瓦棺葬1座。西汉墓出土器型有陶罐、盆、鼎、豆、甑、  相似文献   

9.
“葬事”小议冯庸五月末,赴安康途中,我在陕南一县城内旅馆休息。日中时分,忽听管乐吹哀,炮响连天。拉开窗帘,街面上涌动着一队送葬人群,足百十米长。中间的白衣孝子们手挽白练,扯牵着一棺彩椁套罩着的灵柩,徐徐走来、队前面的香幡、彩幡、花圈、挽幛招展晃动,重...  相似文献   

10.
夜探崖墓     
正墓葬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存之一。在中国墓葬史上,从竖穴土坑墓到椁墓,再向横穴室墓的发展过程,暗示着黄泉微观世界观念的演变。通过形制不一的墓葬可以了解古代的葬制、葬俗,根据墓葬中的出土文物还可了解古代的工艺水平和社会生活状况。永川高洞子崖墓位于永川区板桥镇。崖墓,顾名思义就是在崖壁安葬遗体的一种葬俗。所谓"凿穴筑室,藏棺其中",高洞子崖墓就深藏在山岭草木之间。这里车不能驶入,只能步行前往。  相似文献   

11.
龙王迪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陕西宜川县壶口镇。20多处用火遗迹、包括磨制石铲在内的2万余件石制品的发现,使其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亮点。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广东深圳市。该遗址器物制作的工艺水平也最为先进。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刻有类似文字符号的陶片和岩画的发现为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物证。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位于福建浦城县仙阳镇。2006年出土的一批保存相对完整的青铜器、原始瓷器和印纹陶器,填补了福建北部地区西周至春秋考古学的许多空白。  相似文献   

12.
正翠屏山崖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对面的长江南岸,墓葬分布于翠屏山北侧临河及西侧面江的断崖上。2007至2008年,为配合三峡水库的二期蓄水工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先后两次对翠屏山崖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东汉至南朝时期崖墓41座,共出土随葬器物465件(组)。翠屏山崖墓群是三峡库区发现的较为典型的汉至六朝时期崖墓群。崖墓以中小型墓为主,形制绝大部分为单室墓,仅见一座双室墓。墓葬结构相对较简单,平面形状为凸  相似文献   

13.
周勇 《红岩春秋》2014,(1):F0003-F0003
正余家坝遗址位于开县渠口镇钦云村(原云安村)。1992年,调查确认其为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遗址周围群山环绕,长江支流彭溪河从西北向东南沿遗址台地前沿穿过。遗址南北长410米,东西宽170米,分布面积约50000平方米,由数个小山包及平坝梯田组成。余家坝遗址以墓葬为主,整体保存较好,面积较大,前后共计发掘130余座竖穴土坑墓。墓葬多有木质葬具,是继涪陵小田溪墓群之后,又一处级别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近日,汉墓考古工作基本结束。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出土的920余支竹简中疑似含有失传已久的扁鹊派医书,堪称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宝塔坪遗址位于奉节老县城东1公里的长江北岸。2000年至2005年期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奉节县白帝城文物管理所先后对这一地带进行了5次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13008平方米,清理遗迹近300处。其中唐宋墓葬近200座,数量之多,在整个三峡地区也属罕见。宝塔坪遗址发现的唐宋墓葬主要有土坑竖穴墓、土洞墓、砖(石)室墓、石板墓和石圹瓮棺墓等几种形制,其中以土坑竖穴墓和土洞墓为主。遗址发现的墓葬数量虽多,但  相似文献   

16.
正画像石棺是我国西南尤其是川渝地区的一种极具特色的葬具,其存在时代以东汉时期为主。璧山县是我国汉代画像石棺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境内以各种途径发现的汉代石棺总数达18具。画像石棺依其构造可以分为与墓室相连的崖棺和独立的整石石棺两大类。其中,整石石棺表面多可见精美的画像,内容也较为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伏羲女娲、双阙(凤阙)、凤鸟、羽人、各类人物(执剑、执胜、执戟、执矛、执金吾、执笏、吹箫、杂技)、胜纹、钱纹、柿蒂  相似文献   

17.
正走马岭墓地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明冲村四组澎溪河右岸的坡地上。2003年至2004年,四川大学考古系对其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秦至东汉早期墓葬33座,其中竖穴岩坑墓23座、砖(石)室墓10座,共出土近900件随葬器物。走马岭墓地是三峡地区众多汉代墓地中的一处典型墓地,从总体上看,岩坑墓在西汉之前已流行,砖(石)室墓出现在两汉之际,流行于东汉及以后。墓葬分布规律明显,时代越早的墓葬所处的位置越高,随着时代的推移,晚期墓葬开始葬于山坡和山下。通过对周边汉代遺址的分析,走马岭墓地与附近的李家坝遗址  相似文献   

18.
晋州市明代朱家古墓群位于晋州市城南25公里营里镇大尚村村西北角,古墓群始于明初,朱玘乃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叔叔,任镇京总指挥。洪武四年,因奸臣所害,迁至大尚村,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已有600多年,朱玘及家庭葬于此形成庞大古墓群。墓群分主墓群、子墓群。主墓群位邻村西北角,原五十余亩,现存36亩,坟丘500个,古碑34个。子墓群共有1-10号共10  相似文献   

19.
李飞 《当代贵州》2013,(16):15-17
威宁中水考古,2005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中水遗址群的文化序列,基本上反映了黔西北滇东北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威宁中水因为重要而丰富的考古发现,与赫章可乐、普安青山一起,被誉为贵州夜郎考古的三大重镇。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该地区展开过近10次的考古调查,进行了3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10余处  相似文献   

20.
鸟形尊 《红岩春秋》2013,(6):F0003-F0003
小田溪墓群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乌江西岸的小山坡上。该墓群发现于1972年,出土了战国晚期秦灭巴蜀前后的大量珍贵文物。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等级较高,是一处规模巨大、规划有序的大型墓地,被认为是战国晚期巴国的王陵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