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丁如 《学理论》2013,(24):161-162
在中国古代政治与行政演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两条主线。专制主义的性质和官僚制度的特征共同决定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可避免。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会形成一个内在平衡,一旦平衡打破,行政的运行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与此同时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又是趋势。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讲,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崩溃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2.
李俊 《学理论》2013,(33):24-25
两千多年的中国专制政治历史中,君权和相权为代表的中枢权力之争伴随始终,对于那些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来说,坐皇位如坐针毡。出于维护皇权及封建统治的整体利益的需要,历代君主无不穷其智慧精力制衡和平衡各种权力,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美国行政学家F·J·古德诺认为:“政治与指导和影响政府的政策相关,而行政则与这一政策的执行相关。”即政治主要承担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而行政主要承担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在政党产生之前,政治与行政运行的轨迹是基本一致的。政治与行政尽管存在着某些分工,行政只不过是皇权政治或神权政治的工具。中国古代权力机制是以皇权为中心,皇帝处于至高至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下,自秦迄清,中枢权力机构的沿革。历代专制君主无不运用种种手段削夺和分散臣僚权力,从西汉到明清,君权长而相权消,中枢权力机构的沿革充分说明专制皇权固有的扩张性本质。中国古代绝对君权不存在与之平行的制约权力,但依然存在着权力的相对制约。探讨历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沿革,需要注意名实不符、非程序化权力经常取代程序化权力、权力机制缺乏恒定性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帅 《学理论》2014,(5):155-156
大礼议,又称"大礼议之争",是发生在是明代中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事件。这场争论震惊朝野,卷入人物之多为历史罕见。这场争论围绕着新即位的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的封号问题,朝廷上下分为两派:一派以弱冠之年的嘉靖帝为首,辅以中下级官员席书、张璁、桂萼等组成的"议礼派";另一派以三朝老臣首辅杨廷和为首,辅以乔宇、汪俊等阁臣和言官组成的"护礼派"。君臣关系如此激烈对峙对抗,这在皇权高度集中,相权逐渐衰微,大臣地位低下的明朝还是第一次出现。  相似文献   

6.
晏建怀 《侨园》2013,(8):40-40
<正>范质总结自己做宰相心得时有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他把宽容作为一个好宰相的必要条件,认为作为一个宰相,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难天下难容之人,在斡旋上下、协调左右、平衡利益、维护稳定中雍容大度、海纳百川。在历史的画廊中,范质风度翩翩。他既有君子的风度,也有书生的软弱,宽容而不果敢,仁慈而不决绝,一句话:心太软。范质一生,五朝为官、两朝为相,一路风风雨雨,他总是本着慈让之心,宽厚之怀,容易感动,颇为顺从。后汉时他是  相似文献   

7.
宰相在中国古代作为“百官之长”,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宰相制度是君主制度的调节机制和必要补充。本介绍了与宰相制度相适应的行政中枢机构的萌发、形成、发展和转换过程,力图在动态描述中把握中央辅政体制的演变规律和发展态势,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问题一直是史学研究和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从现行教材和教学现状来看,目前高中阶段教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依然没有摆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统历史教学内容。对此,笔者在梳理明代中央政治权力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明神宗时期的君相权力矛盾为例,对"明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观点进行质疑和重释。笔者认为,明代皇帝始终掌握中央政治权力,但皇权也依然受到来自内阁、六部、司礼监等政治权力的限制,明代相权依然存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史发展脉络的再释,启示中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提高自身历史逻辑和实证意识,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实证、辨伪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小范 《侨园》2012,(9):62-62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观众经常可以看到对尚方宝剑的描写,比如《包青天》中的包公就有一把尚方宝剑。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真有尚方宝剑吗?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国的秦汉时期说起。"尚方"是专门为皇室制造刀剑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机构,秦代就有了。由于"尚方"所制的宝剑锋锐无比,利可斩马,所以又被称为"斩马剑"。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法,由于尚方制剑只能由皇室使用,所以这种宝剑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皇权和特权。"尚方宝剑"源于西汉成帝时,据《汉书·朱云传》记载,直言敢谏的朱云希望皇帝赐给他一把"尚方斩马剑",用以诛杀皇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结果朱云不但没有得到"尚方宝剑",反而差点丢了性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折槛朱云"的故  相似文献   

10.
徽商在明清时期堪称中国第一大商帮。徽商的崛起与其精心构建依附型政商关系的战略选择是分不开的。结交权贵、重金买官、送女联姻、行贿寻租、为君分忧、资助寒门是徽商依附皇权官僚阶级的主要策略。在依附皇权得势之后,徽商又通过贱买贵卖、排挤同行、垄断经营等手段攫取巨额利益。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及利益输送链条的断裂,徽商与皇权的依附关系终究还是破裂了。徽商的兴衰史对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企业方面,应该更多地把重心放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坚持合法经营,不搞钱权交易和利益输送;政府方面,应该减少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长远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完善法治建设,培育新型的政商互动文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9)
国际条约是国家间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有关国际条约的利益博弈也贯穿于国家行为的始终。在美国的国际行为当中,国际条约及其内部的利益博弈既是国家间的利益博弈,同时也是国家内部各个权利集团之间的博弈。第一部分是对美国的国际条约行为背景及其理论模型即双层博弈理论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以介绍美国参与下的国际条约现状为例阐述美国具体的国内及国外政治决策过程,第三部分将基于以上内容提出结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长期以来,我们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蕴含有国家利益的思想。综观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思想概括为。国家利益是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包括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和国家的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职能的最终动因。一、国家利益是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中央集权国家中制度变迁的主要类型。中央治国者推动的制度变迁,其制度变迁效用主要包括政治稳定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而中央治国者的行动遵循着政治稳定首位、社会效益最大化次位的逻辑。明太祖废宰相制度是中央治国者在制度变迁中行动逻辑的生动体现,通过分析明太祖废宰相制度的行为,可以看出中央治国者在制度变迁中的终极目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涉及的问题很多,但主要涉及利益关系,即如何有效地协调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要理解和回答这一问题,应当在密切关注现实的基础上,注意把握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基本立场、观点。马克思早期主要研究和批判的是法哲学,因而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成为其关注的重点。在对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实现从皇权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过渡始终是一条历史主线,而政党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则是瓦解皇权专制、实现民主政治的内在动力。但是,政党政治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个好的载体才能支持。不幸的是,民国初年的政党不仅出生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中,无法得到国家的保护和规范,而且它未能自觉地意识到政党与国家的内在关联,政党之间的竞争突破了政治的底线,这就直接导致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种种乱象和最终失败。后来的政党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一教训,都在力争把一个竞争性的政党变成一个整合性的政党,所以它们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防力量的主体,也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对象。古往今来,青年国防意识的强弱,无不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全民国防素质的优劣。因此,笔者认为,青年的国防观是青年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课题。一、国防意识与青年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防观念,是指人们对于国防的看法和态度。高度的国防观念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国防观的核心是国家利益观,即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的高度责任感,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和抱负。国家利益是凝聚国民意志、召唤全民族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明确国家利益不仅有助于青年认识国防的地位、作用、任务、功能。同时也有助于认识它与青年自身及青年的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从国家利益的若干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而言,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权建设的关键性议程,而战略支点的打造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紧密依托"一路"规划"一带一路"是中国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对外大战略。其中,"一路"即建设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18.
皇权统治下的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二元结构,其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确立皇权统治条件下,统治阶级以郡县制度为基本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与此同时,皇权影响又受到时空地域的制约,对于尚不能或尚不宜直接统治和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以一  相似文献   

19.
徐祝申 《学理论》2023,(1):85-88
清代内务府皇庄是皇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在东北地区及长城内外设立大批的皇庄。皇庄作为清朝皇室的私产,建立时间早,经营时间长,经营管理完善,是皇室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皇庄的生产关系和经营方式对壮丁的剥削严重,由于壮丁的反抗、租佃关系的发展,皇庄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0.
<正>自有国家以来,就有了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点和核心内容。因而,在长时间的国家发展史上,国家利益也是国际关系的出发点和核心价值。不过,在冷战时代,国家利益一度受到意识形态的冲击和遮蔽。随着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各国开始更加注重国家利益,不但在国家政策和对外战略上体现出明显的国家利益原则,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掀起了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既有关于"国家利益"概念本身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