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前提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我国今后的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适时修改我国宪法,努力保障宪法内容的与时俱进;继续加强立法,构建与宪法发展相配套的下位法体系;强化宪法配套实施法规立法工作;健全宪法实施技术性配套措施。四者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方能起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围绕中国法治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这个主题所进行的研究,在我已有的成果中,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如当代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依法治政的宪政价值、中国特色宪政体制的构建等;中国法治社会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当代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创建的路径: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在具体的法治实践方面,主要有如何完善保障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制度,如何完善地方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基础之夯实,首先有赖于有法可依,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夯实以宪法为龙头,由中央和地方立法共同构成的部门齐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关系和谐的立法平台。为此,需要完善宪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立法,加快社会立法,发挥立法保障积极而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为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进程,成都应该进一步从地方立法、市民法律素养、干部用法能力、基层法治建设、司法公正和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法治建设以提升成都城市"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论宏观调控立法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要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需要,本文从宏观调控立法的基本内涵、宏观调控立法的理论基础以及法律渊源等方面,对宏观调控立法的客观必然性和存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立法,必须充分认识其产生与存在的经济学、法学思想理论基础及其历史发展进程,并应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以期使我国的宏观调控立法更加规范、科学,使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不断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无罪推定原则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乃至宪法原则,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无罪推定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刑诉法修改在即,进一步贯彻落实无罪推定原则必定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重头戏。文章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和要求入手,结合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实践,对无罪推定原则如何在新刑诉法中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韦伯把西方法治的生成描述为一个法律理性化的过程,他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理性增长过程,转化到中国当下的话语范畴,所谓“法律理性化”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一项规定,其实施过程即是中国法治进程一脉,由此透视中国法治进程的理路有着见微知著的意义,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公权力的权威以及通达人士的个人魅力在该制度的理性建构与完善过程分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法律文化又是影响社会变革的最顽固不化的障碍。而在当代中国,国家主义法律观、暴力主义法律观、工具主义法律观则作为传统观念和政府政策的产物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律观念的阐述,探索中国公权力异化的深层次文化背景,从而揭示中国法治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扩大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深化立法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改革完善监督制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关乎人类发展的生育行为及后果,人们越来越习惯用法律的视角去审视,生育权问题已成为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我国,由于有关生育权立法的不完善和不统一,加之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选择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生育权纠纷,导致法院在面临该类纠纷时"无法可依",直接对我国生育权立法形成了挑战,也使得关于生育权问...  相似文献   

11.
自人类有法律以来,法律的局限性便引起东西方思想家的极大关注。法律的局限性既反映在法律的自身属性上,又表现在法律的创制和运行中。在新千年法治建设中,探讨法律的局限性有三点启示:(一)法治并非万能之器,中国的法治建设决不能离开道德体系的建设,失却传统的有益资源;(二)探讨法律的局限性,是为了寻求克服法律缺陷的方法和途径,以使法律更加完备和完善;(三)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规范立法行为,注重立法质量。在保持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强化法官的法律正义理念。  相似文献   

12.
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走出农村法治建设困境,加快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我国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破除城乡二元化格局,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尊重农民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政府协调、多方推动、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治建设格局,进一步拓宽农村法律服务渠道;规范基层政权的依法行政工作,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和改进普法教育,建立普法长效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依法维护群众利益,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于2010年如期形成,就地方性立法而言,应以经济纠纷事实为导向,细化实施性立法;以经济秩序重构为指向,加快回应性立法.以地方区域法治为方向,发挥自主性立法;通过习惯风俗入判、司法判决固化习俗、区域司法合作等三项原则,严格立法权限代理制度、建立法律冲突裁决制度、完善规范清理制度体系,建构司法型立法体制机制,从而实现立法"后体系时代"地方法治建设进程中公共契约精神的解放.充分适用中央立法授权,建立司法型立法模式,授权判决型规则产出,从立法供给侧改革,全面落实"科学立法"的内在要求,推动法治秩序的善化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立法是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有效表现形式之一,能够较好地推进法治建设。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社会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立法程序参与权落地、生根,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公民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和互联网途径参与到地方行政立法的实践中,但其参与机制仍然不够完善。要完善地方行政立法中公民动议权制度,公开制度,听证制度,监督、救济制度,提高公民参与地方行政立法法律文件的效力层级。  相似文献   

15.
游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从法史学的视角观之,游侠缘起于社会变动和复仇之风,且随着国家权力集中化逐渐发生了变迁,因其自身的弱点及国家的严密控制致使产生异化并直至消亡。游侠在法律上可以界定为一种私力救济,私力救济的扩张在现代社会仍有必要。从法社会学和法律文化的视角观之,游侠与社会法制状况密切相关,游侠之出现是对于社会普遍不公正的一种补偿和对抗,侠文化可以透视出民间百姓大众的法观念,侠义精神是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基于此,对游侠的研究对于考察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仍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中国宪政秩序形成的障碍因素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通往法治道路的征程中,摆在国人面前的首要任务应当是改变那种历史积淀下来的有宪法无宪政,有民主形式无法治精神的现实。以2004年的宪法修改为契机,文章从分析宪政的基本理念入手,在探索了西方宪政秩序的发生机制和研究了当代中国宪政秩序形成的各种障碍因素之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构建民主、稳定的宪政秩序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般只注意到法律冲突的危害性 ,但法律冲突作为各种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映 ,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对于推进立法的完善 ,建立符合法治要求的 ,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分权机制和利益平衡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丰兰 《工会论坛》2007,13(3):114-115
法制统一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内涵,而法律渊源的效力冲突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制的统一,从而影响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法律渊源的效力冲突的主要成因在于立法体制、立法观念、立法程序的不完善、不成熟。解决的对策是进一步明确立法权限,加强立法解释,加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体系与内容都直接渊源于伊斯兰教法,并且在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之中融入了中国本土特色。在当今建设法治国家的语境之下,回族伊斯兰习惯法基于其当代价值仍然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实践中,应从"立法中心主义"走向"法律多元主义",进而认可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既有作用和价值;理清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与国家法各自的作用领域与作用范畴;国家法通过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的方式对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中的合理内容予以借鉴,方有利于实现国家法与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达成社会和谐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民间法不仅是乡土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当前,应通过完善民间法的产生机制、维护机制、惩罚机制、干预机制来推动乡村治理,加快农村的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