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吕新符 《前沿》2003,(1):76-78
本文从系统哲学的角度通过对社会系统结构、信息传播结构和大众传媒技术关系及发展过程的考察,分析了网络时代对系统结构和信息传播结构的影响,并对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侧重分析了各国政府、新闻界及普通民众对"维基解密"的不同反应,以及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维基解密给人类信息传播模式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包括媒体运作的新模式、政府信息的运作和处理方式的新变革、对传统信息伦理的挑战和信息公开的法律重构。  相似文献   

3.
张允  张粉 《前沿》2012,(19):193-194
公信力是媒体生存下去的根本,目前美国媒体的公信力危机更是为我国主流媒体敲响了警钟.主流媒体要想维护公信力,就必须注意其制约因素,从运作模式的角度狠抓主业产品质量,保证有效信息的有效发行.此外,还要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深入市场化运作,与时俱进整合媒介产业链,着眼长期效应创新传播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是在符号互动的过程中发生人际关系并对社会造成影响的.本文从符号互动理论出发,分析了符号的缺乏如何导致城市生态安全文化传播的停滞,论述了符号互动理论对于城市生态安全文化建设的促进意义,并对城市生态安全符号传播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陈向军 《理论月刊》2014,(5):118-120
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符号化的思维与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现代人几乎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使用到的处处都有符号。专利标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符号,具有识别性、指引性和法律约束性;专利标识符号的意义在于传递专利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信息;专利标识符号的作用在于披露专利信息提示竞争者注意其权利领域范围,同时专利标识也具有广告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6.
朱松林 《前进论坛》2013,(10):23-24
宣传思想工作是通过政治宣传来教育人、鼓舞人和激励人,是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和政治觉悟为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从政治传播和宣传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传播的5W过程模式,依次为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与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某种角度上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学逻辑就是信息传播与管理的过程.特定信息的传播使得单纯性事件最终走向群体性事件,并且由于不同信息的推动,群体性事件走向发展与高潮,最终由于信息的有效管理而趋于平静.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不同于一般情况下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作为大众信息源的日常媒介信息传播,一般而言,总是由固定的媒介组织、媒介产品、媒介受众和媒介反馈等要素组成.大众媒介传播的突出特征在于其均衡输入与输出,亦即媒介组织收集和加工信息,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信息产品,输出与传播到受众,受众接收到信息后做出反馈以供媒介组织的再一次信息收集与加工.这是一个稳定的、程序性的、均衡的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播(information communcation)是指信息通过附着于一定的载体,被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包括了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各种过程.国外的经验表明,只有灾害相关信息的有效流通及传播,才能保证防灾减灾政策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潇潇 《重庆行政》2016,(2):99-100
正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使传播学研究从"信息传递"、"传播效果"的狭隘视角中跳脱出来,认为"传播的仪式观把传播看作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1]),通过意义符号的传播,一个维系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鲍德里亚认为,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到了消费社会,消费构成了社会的主导性逻辑.对于消费社会,他一方面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出发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符号学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分的社会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据.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消费社会,就必须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11.
沈志军 《传承》2008,(16):102-103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是在符号互动的过程中发生人际关系并对社会造成影响的。本文从符号互动理论出发,分析了符号的缺乏如何导致城市生态安全文化传播的停滞,论述了符号互动理论对于城市生态安全文化建设的促进意义,并对城市生态安全符号传播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试论青年思想教育的接受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本是思想教育中的应有之义,因为没有人们的接受,教育便无任何实际的效果可言.从这个角度对青年思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任何一种信息的传递都是由信息、信源(传者)、信道(媒介)、信宿(受传者)等因素构成.在最初的信息传播模式中,受传者的能动作用未受到充分重视,整个传播过程被看成是单向的、直线的,传播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各自承担的角色固定不变.随着信息反馈理论的提出和推广,终于使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焕然一新.在信息传播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受传者或接受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致于对接受者的研究成为传播学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而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青年思想教育,一般有哪些有意义的课题呢?笔者认  相似文献   

13.
刘绍芹 《青年论坛》2007,(6):147-149
从某种角度上讲,危机管理就是危机信息的传播管理.加强与媒介关系的协调沟通以及信息的主动控制,无疑是组织危机传播管理的中心内容.为此,组织应站在危机管理的战略视角下,通过对媒介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制定出应对媒体的基本原则,实施有效的管理举措,从而维护和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相似文献   

14.
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互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意义的符号与通道,表达与理解某种事实、观点、态度或情感,输出与接收某种信息的活动。传播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人类以实践活动为根本的存在方式,根据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可以界定人的本质。实践活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而主体性特征的基本标志之一就是人类的理性思维,这是保证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的基本条件。既然是思维,就一定会有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一定会通过、表达、传播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一半是…  相似文献   

15.
物质财富的丰富宣告了西方消费社会的来临。消费"文化"化和文化"消费"化的时尚促成了符号化的社会现实,而资本的运作机制和运作逻辑则是所有这些状况的始作俑者与最终发酵因。在完成其社会化物欲的历史使命之后,资本本身所固有的抽象逻辑与符号相互链接,形成了渗透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资本-符号迷宫。资本的加速滚动的非实体性过程逻辑、外在普遍化和内在对立分化的抽象社会关系逻辑以及抽象物质的和抽象社会关系的科技逻辑,是资本-符号迷宫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资本化符号的碎裂、抽象、肤浅等混沌特性,恰恰说明资本在各种自然性的、人性的、社会性的因素高度互动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失去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息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息文化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点(一)概念的酝酿(20世纪70~80年代)1968年,美国丹尼尔·贝尔发表了《后工业社会:推测1958年以后的美国社会》,揭开了关于信息社会研究的序幕.此后,不同领域的学者纷纷从各自角度对信息社会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一大批论著,如马克卢普在《知识在美国的生产与传播》中首次对"知识产业"进行了阐述,并将信息产业同传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并列,称之为"第四产业";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技术和社会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以及未来变局;约翰·奈斯比特于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描绘了未来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转变的必然趋势;曼纽尔·卡斯泰尔发表了《信息化城市》、《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从历史、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信息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集体谈判是劳动者利益代表——企业工会或产业工会与资方组织之间就关切双方利益的实质性条款与程序性条款进行反复谈判与信息决策的过程.三方协商机制是政府、企业方和工会方就各方关心的问题在国家层面、地区层面或行业层面进行利益博弈和信息决策的过程.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集体谈判双方的自主博弈过程及产业工会干预下的双方反复博弈过程,对劳资双方组织博弈和企业劳动关系运作进行初步探索,并探讨劳、资、政三方协商过程中的三方博弈行为,分析了理性人假设条件下各方如何实现各自长期效用的最大化,期望对了解劳动关系的运作机理有所帮助,对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社会信息"传播的基本含义,从方位、渠道和载体等方面介绍了"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分类法,以及模式研究的类别特征,并具体说明了新媒体所带来的传播模式研究的新趋势;最后讨论了传播模式的演变与我国当代媒体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潇潇 《重庆行政》2016,(4):99-100
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使传播学研究从“信息传递”、“传播效果”的狭隘视角中跳脱出来,认为“传播的仪式观把传播看作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1],通过意义符号的传播,一个维系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得以建构[2].人们的传播行为借以不同的媒介技术得以进行,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人们对传播的认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媒介和文化是合而为一的:一方面,媒介技术本身就是人类的文化产物;另一方面,文化通过媒介技术得到展示.  相似文献   

20.
(一) 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为了协调彼此关系,需要交流、沟通,产生了传播现象,而信息传播的不断发展,又进一步紧密了社会结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是由一个传播网络连结、构筑的整体,传播依赖社会而存在,同样,传播又给社会供给了血液和氧气。当今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传播都将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我们要力求建立国际间良好的新闻传播秩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