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英法 《前沿》2013,(9):57-61
康德的政治哲学通过对作为自然概念的政治和作为自由概念的政治所作的阐明,最终确立了道德在人类政治行动中的基础性地位。作为自然概念的政治开启了关于人之存在的生存论视野,指明了非社会的社会性是人作为生命存在的基本存在特性,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共在和冲突构成了人之存在的基本生存论境域,从而间接地展示了人类政治行动的道德基础;作为自由概念的政治揭示了政治行动作为体现人类理性以及基于理性之自由意志的实践活动,从而直接地确定了道德对政治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2.
康德道德哲学通过对"自由意志"概念的论述与推崇,彰显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的本质性意义,代表了西方人性论一贯高扬"自由"、"主体性"的风格。而荀子对其人性论中的"辨"概念的论述,在道德目标指向性、先验普遍性和主观自信性方面与康德不谋而合,同样代表了中国哲学中的相同风格。中西哲学家关于"道德自由"的致思具有的一致性,说明"道德自由"是人的重要本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于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分析论中四个定理的分析,指出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力图通过纯粹实践理性为意志建立法则,而对人的原则(自由)进行了追溯和确认.自由最终被封闭在康德的本体领域,是"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得以确立的人类学根基.  相似文献   

4.
姜淼 《前沿》2013,(13):47-49
康德政治哲学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当他在维护人类自由时,就是在为人的绝对权利和尊严奠定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础,这正是近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道德根基,也是近代国家合法性基础有力的夯实.对康德政治哲学的思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西方现代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更为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5.
孙成竹 《岭南学刊》2012,(5):99-104
道德幻灭作为市民社会之怪相,构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康德从道德原则中剔除一切经验的因素,维护了道德的纯粹性和崇高性。但是,这种纯粹先天的规定将道德抽象地肯认为超历史的应当如此,从而使其丧失现实性。马克思扬弃康德关于道德的纯粹性规定,使意志自律进入人的存在的历史,确立起道德考量的绝对尺度,进而以四个悖论为例——道德是从邻人的口袋里诱取黄金鸟,道德是出卖身体和良心,道德是禁欲、节制、吝啬和遏制生命,个人与国家的贫富成为判别其道德上诚实与否的根据,呈显市民社会道德幻灭之怪相。由此,道德幻灭作为资本对劳动统治的历史结果,是市民社会人的存在的宿命。  相似文献   

6.
受制于自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认知,早期现代性思想事实上并没有理解人类自由的超越性与社会性维度,对此康德哲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都曾试图作出修正,但是黑格尔决定性地扭转了这一局面。通过将现代经济解释为人类意志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领域,黑格尔重新树立了人类理解、掌控自身社会生活,进而以人类整体的力量实现人之自由的崇高信念。马克思高度重视黑格尔自由观的超越性和社会性维度,但又深刻批判了黑格尔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唯心论解释,进而从人类实践的现实条件出发,重新阐明了人类自由的丰富内涵和实现方式。马克思将现代自由观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重温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我们把握自身时代的处境和前途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的前提。传统伦理学仅仅局限于在人类自身及人与人之间探讨人的自由意志及责任与义务问题,因而对自然的生态道德责任几乎无从谈起。自由意志的存在源于人自身与其内在自然的和谐,它的实现有赖于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即自由意志的生成与发展必然与自然相关。要实现最终的意志自由必然是自然和谐的自由;自由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证成自由意志具有生态性,不仅为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提供了合法性理由,也为保护自然环境提供道德合理性和生态正当性,从而成为生态道德责任的生成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金录 《前沿》2004,(10):24-26
“人是目的”是康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构成了整个伦理学系统的基础 ,是他的伦理学中最具进步性和现实性的成果之一。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动物 ,理性决定了人之为人和人的道德价值 ,因此人是最神圣的。理性以自身为目的 ,而人作为理性存在者 ,本身就构成了自身的目的 ,但是康德并没有完全否定人作为手段的一方面 ,他用意志自律来达到了两者的统一。人的意志自律 ,也就是自由 ,自由是人的本质 ,人有了自由才使道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康德提出的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之命题,虽然为人在社会面前的自由争取到一块地盘,却根本否认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认为人在自然王国里完全被生物法则所支配,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康德这一命题的要害之处在于,为现代人掠夺自然的不法行为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辩护。因此,要证明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道德合理性与生态正当性,就必须首先破除康德在自由王国与自然王国之间制造的鸿沟,不仅阐明自由能够进入自然王国,更须澄明人在自然面前的生态自由优先于人类的任何其他自由。保证生态自由对其他自由的优先权,才能避免人对自然的盲目性,避免社会自由对生态自由的殖民化,使人真正逍遥于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10.
意志自由,即人类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而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意志自由是确立道德责任的前提,西方国家对意志自由的思想阐述比较明确,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古代伦理学家那里也能看到很多蕴涵着丰富的意志自由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家那里,意志自由思想以独立方式存在,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家那里,意志自由的思想以独立和渗透两种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1.
康德德治观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德的德治思想丰富,颇具借鉴意义。在康德道德哲学中,德治可简约为意志自律,从中可推断德治不是人治,也不同于传统德治,而是每个理性的人以基准道德,即守法精神约束自己。康德用自然目的论从人与社会二个方面证明德治是道德的。从人性论、人类文化和伦理共同体三个方面论证德治如何可能,从中可断定,实践理性是德治可能的主体素质和准备条件,社会公正是德治的基本保障和正常期待。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的崇高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德对崇高范畴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论分析,并且在其所建立的先验哲学体系中.将这一理论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确立下来.崇高是康德哲学实现由自然到自由、感性到理性过渡的基本中介,作为美学范畴的哲学意义,在康德理论体系思想中得到了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3.
爱比克泰德认为"由己者"是"哲学治疗"的对象。哲学应对"自由意志"与"表象"这两个从不同角度界定的"由己者"实施双向的本体性治疗。"治疗"即消除"感性"冲动对个体"理性"的影响,确立"理性"对"感性"的主导地位。爱比克泰德对道德的内在价值的推崇、对个体自我克服的宣扬、对个体超脱于尘世生活的向往,使他的伦理观念成为人类实践智慧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创造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康德实践理性“二律背反”的由来和解决温纯如“二律背反”作为康德哲学的辩证法对人类辩证思维的发展曾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果说康德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揭示了人类理性本身产生矛盾的必然性,把辩证法引入认识领域;而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揭示出道德与幸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宋宁刚  张珺 《求索》2013,(5):93-96,195
康德认为人是理性的存在者,他的哲学目标是作为理性主体的人如何实现至善,也即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如何实现自身的自由。席勒则认为,一个服从道德律的人由于感性受到压迫仍是不自由的。真正的自由只能通过感性与理性在美的艺术中的和谐一致才能实现。因此人被规定为美的人性,只有具有美的、完整的人性,人才能够算是真正的人。康德的自由的当下在于道德法,席勒的自由在于美的交往。康德的美是形式规定,席勒的美则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美在康德那里是特殊性的环节,对于席勒则是思想的尺度,具有完整的知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康德道德哲学诉诸理性批判,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与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启蒙现代性道德理论体系,使得自由与平等、权利与义务等道德价值理念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理解.康德的道德理论是深刻的,更是具有前瞻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康德对我们今天的现代性是持批判态度的.在现代性的发展面临困境的当下,对康德道德哲学展开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尼采权力意志的本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涛 《岭南学刊》2012,(2):108-114
尼采的权力意志并不是为强权政治或极权政治理论服务的概念,其政治哲学色彩很淡。它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但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政治学(政治哲学)概念。尽管尼采的整个哲学体系与古希腊哲学或文化关系密切,但权力意志概念却与古希腊哲学或文化关系不大。权力意志与康德、叔本华和欧洲现代哲学的关系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刘英 《思想战线》2005,31(3):20-22
康德哲学从其"理性"概念出发演绎出"自由"概念.他的"理性"概念包含了西方传统哲学中关于理性概念的两大精神要素,即"努斯"精神与"逻各斯"精神,从前者演绎出理性的"先验自由";从后者则演绎出理性的自我规范性,即意志自律.他论证这种基于纯粹理性基础之上的自由则是为了确认人是目的本身.  相似文献   

19.
意志自由,即人类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而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意志自由是确立道德责任的前提,西方国家对意志自由的思想阐述比较明确,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古代伦理学家那里也能看到很多蕴涵着丰富的意志自由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家那里,意志自由思想以独立方式存在,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家那里,意志自由的思想以独立和渗透两种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和《实践理性批判》两本著作的一些差异。前者以"何为最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为逻辑出发点,并以智性世界为基础论证了道德律如何可能;而后者从寻找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实践法则出发,推导出道德律,并且通过一个理性事实论证了道德律的可能性。康德独创性地从人自身的理性中寻找意志的决定根据,并最终确立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成功地在道德哲学领域掀起一场"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