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1928年4月,他与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所剩不多的老战友。“文革”期间,陈毅遭到江青、康生、陈伯达之流的诬蔑和攻击。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临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并向陈毅夫人张茜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相似文献   

2.
孙伟 《传承》2010,(31):54-55
<正>江西井冈山的大井是朱毛同志的旧居,当年的红四军军长朱德就曾经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1962年3月,朱德千里来寻故地,重上井冈山。在大井参观毛泽东旧居时,井冈山管理局的领导问朱德:"我们正在准备修复您的旧居,请问您当年住在哪栋民房呀?"朱德十分谦虚地说:"我当年的房子就不要恢复了,有毛泽东同志的旧居就可以了。"他还嘱咐大家要多宣传毛主席,自己的可以不谈或少谈。朱老总的话语虽然不多,却充分展示了他一生的作风——虚怀若谷的伟大品质。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1)
1956年12月16日是马子杰终生难忘的日子。他这个旧社会过来的民族工商业者作为特邀代表晋京参加了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扩大会议,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陈毅、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一天的中南海勤政殿前,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工商界代表欢欣鼓舞,热血沸腾。下午3点整,庄严、热烈、隆重的时刻来到了,毛泽东主席身穿灰色风衣,红光满面,风度翩翩地向代表们走来。走在他身后的是朱德委员长,刘少奇主席,陈云、陈毅副总理……顿时,人群沸腾了。时值严冬,代表们却纷纷摘下棉帽,挥舞着高呼口号,任热泪流淌。毛主席也热情地向大家问好:“代表们好,大家好!”并绕代表们转了一周,然后坐下合影留念。马子杰热泪纵横,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个新社会要接  相似文献   

4.
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会议前后,围绕着争论与分歧,36岁的毛泽东、32岁的周恩来、43岁的朱德、28岁的陈毅超越个人情感、个人恩怨和个人利益,用坦荡无私的胸襟和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和阻挠,团结一致推动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可以说,没有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就没有古田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5.
国管局为了给领导同志提供一个休息的机会,从五十年代到1965年,先后在北京饭店和中南海紫光阁举办周末舞会。参加舞会的有中央领导同志,也有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在中南海工作的一些工作人员也常参加。刘少奇、朱德、陈毅、李先念、习仲勋等领导同志经常光临,而周总理只要能抽出时间,也是经常要来的。周总理参加舞会,一方面是为休息。众所周知,周总理日以继夜、呕心沥血地处理着党和国家方方面面的工作,他的工作日程分分秒秒都排得满满的,经常把上床睡觉、吃饭、洗漱的点滴间隙都用来批文件、听汇报,很少有休息的机会。举办周末舞会…  相似文献   

6.
1927年冬,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曾在湘南与国民党范石生结成了合作。对此,史学界说法不同,评价各异。笔者认为,他们的合作是两相情愿,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而且为我党在新形势下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新鲜经验。首先,朱德与范石生合作,突出表现了朱德的革命策略和实事求是精神。南昌起义后,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12)
正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一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从此,他们领导的军队被称为"朱毛红军"。毛泽东、朱德在连续打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中,概括出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领导红四军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在同国民党军队八九个团甚至十八个团兵力的战斗中,不畏强敌、不畏艰难,使井冈山根据地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8.
孟红 《传承》2012,(9):10-11
陈祖德到北京国家围棋集训队后,陈毅一有空就来看望大家。每次陈毅来时总那么随便,没有随同人员,穿着简朴。他常和运动员一起在国家体委食堂用便饭。他喜欢吃四川菜,什么辣子肉丁、担担面……他总拉着陈祖德坐在身边,给陈祖德捡菜:"要吃好吃饱,也要注意锻炼,跑步、打乒乓球什么的,把身体练好,才有足够的精力下棋嘛。"陈毅还常开玩笑地对陈祖德说:"哪天有空还要和你下一盘,跟你拼一下,别看你是全国冠军,我还不服这口气呢!"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的一些亲友,纷纷给他写信,希望能在毛泽东的关照下,获得工作、入党、救济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亲友做了那么大的“官”,自然会给“自家人”以照应,解决诸如此类的事,应该不成问题,何况他们的要求也说不上过分。但毛泽东不这么看,他一一复信,对要求工作的,他明确表示“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致杨开智》)。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本人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0.
走向井冈山     
井冈山坐落在湖南和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当时的井冈山可谓穷乡僻壤,它的中心地茨坪离南昌380余公里,离长沙420公里,离它最近的县城宁冈也有近50公里.从1927年10月起,由毛泽东、朱德等人建立的井冈山根据地,全盛时面积也仅7000余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就在这弹丸之地,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共和国10位元帅中的5位,即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林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起点.因此,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11.
刘统 《同舟共进》2012,(5):43-46
“朱德扁担”的不同版本1960年代上小学时,语文课本有一篇《朱德的扁担》,我们都能背诵: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说陈毅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李学明这个题目,是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说是毛泽东对陈毅有这个评价。“陈毅是个好同志。”毛泽东对陈毅的这个评价,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作为元帅,陈毅是个伟大的军事家;作为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作为外交部...  相似文献   

13.
陈毅吃苹果     
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有一次,陈毅、贺龙等人去看望班禅。班禅用苹果招待客人。起初,大家都很客气,谁也不动手,于是,大师亲自递给他们。客人们吃得很香。陈毅同志情不自禁地说:“好久没有吃苹果了,真好吃!”班禅惊奇地问:“真的没有苹果吃?”陈毅回答说:“困难时期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水果!”班禅更觉不可理解,便问:“您这外交部长,天天接见外宾,就不吃水果?”陈毅说:“那是给外宾的,我们不能吃。外交部几  相似文献   

14.
陈毅同志是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是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的名将,也是一位豪放爽朗、独具风格的革命诗人。我们衷心尊敬陈毅同志,也非常喜爱他的诗词。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陈毅同志勇敢战斗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在陈毅同志逝世后,毛主席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并勉励陈毅同志的家属子女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但是,祸国殃民、罪恶滔天的“四人帮”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妄图打倒一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6,(Z1)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毛泽东在“八大”开幕词中的名言。毛泽东作报告、演讲的底稿,从不让人代笔,唯一的例外就是中央“八大”开幕词。毛泽东曾起草过两个稿子,可不知为何都没有写完。于是毛泽东让陈伯达起草,然而他的稿子让毛泽东觉得写得太长,扯得又远。于是毛泽东找到了田家英,说“: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时间非常紧迫,这时离八大召开只有几天了,田家英花了一个通宵把初稿赶了出来。毛泽东比较满意他写的这份稿子,立即送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有关同志那里反复修改,最终定稿。“八大”召开那天,…  相似文献   

16.
正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一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从此,他们领导的军队被称为"朱毛红军"。——《中国共产党简史》井冈山,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由于这里四面环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旁边又有一条小溪流过,迁徙至此的广东客家人称溪为"江",  相似文献   

17.
华史 《协商论坛》2007,(11):49-50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军,在江西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一伟大创举成为中共建军史上的里程碑。而促成朱、毛井冈山会师的重要联络人正是毛泽东的小弟弟毛泽  相似文献   

18.
夏莉娜 《辽宁人大》2007,(12):29-29
1949年1月,在欢庆解放的时刻,严景耀、雷洁琼欣喜地接到了访问华北解放区的邀请。他们夫妇二人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同去的还有中国民主同盟会的费孝通、张东荪。在西柏坡,他们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当晚,毛主席与他们彻夜畅谈,使他们备受鼓舞和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过冕宁和举行“彝海结盟”五十周年。一九三五年五月,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刘伯承、聂荣臻等同志的率领下,红军巧渡全沙江,从十九日起陆续进入冕宁。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接见了彝族代表古基达列,朱德总司令宣布建立了长征中的第一个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20.
东方巨人的魄力青年毛泽东为何不留学?任武雄到国外去留学打工,几十年前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数人在欧洲战场上丧生,法国等国家缺乏劳动力,于是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提倡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勤“打工”,俭学就是过着俭朴的读书生活。那时,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等就在他们所组织的新民学会内响应。他们认为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国外去可以开阔视野,吸收世界上有益的新思潮和科学技术,又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对闭塞的中国,对求学无门求业无路的青年来说是个佳音。于是他们从1918年开始就积极酝酿,推动青年到北京、保定等地的留法预备班学习法文,准备出国。毛泽东又多次到上海欢送青年到法国去,然而地自己却没有去。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外国学者说:因为毛泽东没有学好外语,所以他后来始终没有去。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当时到外国去的青年,并不都是学好了外语才去的,大多数人是到国外才学好外语的。那么,青年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到外国去留学呢?青年毛泽东未将赴法勤工俭学视为青年的唯一去向,他认为要根据各人的特长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国。他在1918年一开始推动青年赴法留学时,就劝新民学会会员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