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73年秋季的一天上午,我到富强胡同看望住在那里的耀邦同志。当时耀邦同志还没有出来工作,主要是在家里看书学习。这天就耀邦同志一个人在家,我去了他很热情,从四合院里摘了几串葡萄放在茶盘里招待我。耀邦同志第一句话就问:“中宣部撤销后,你分配到哪个单位工作?”我说:“分配到卫生部下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然后我向耀邦同志汇报,说到了张际春遭受的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2.
当我闻讯彭塞同志在川医逝世时,我真不敢相信,然而事实又是无法改变的。以前,彭塞同志也住过医院,我还到医院去看望过他,这次住院的消息我是在他进院几天后知道的,当时,我就想及时去看望他,但又听办公室的同志说:彭老的病目前正在检查确诊,据说比较重,希望我们暂时不要去看望,以免影响他的休息和治疗。我想,那就只有等到彭老的病好一些,天气暖和时再去看望,可我没有等到这一天……彭塞同志是1983年到我们单位任领导的,这时他的年龄已60多岁了。从此,我才第一次认识和接触彭塞同志,并有幸在他的领导下从事中共四川地…  相似文献   

3.
1958年7月初的一天,总理对我说:“青长同志,你准备一下,过两天我们到广东省新会县去蹲点。”听后,我随即对总理说: “何必一定到南方,那里的天气已经很热了。”“火热的天,火热的锻炼嘛。”总理是有备而去的。行前,总理特别强调此行要轻车简从,一切活动不要惊动地方领导,途经郑州、武汉、长沙,只同意警卫到机场照料。我当时作为周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与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同志一起陪同总理南下。到广州军区乘一辆旧吉普车,经珠江几个渡口来到了新会县。  相似文献   

4.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20年了,思念之情,历久愈浓。40年前周总理的一次亲切接见,时时浮现眼前,铭记不忘。那是一次意外的接见。1955年7月,我和榆次地委、专署的七八个同志到广东省新会县参观。一天,我在街上行走,迎面开过来一辆吉普车,前座上坐的是周总理!我一眼就看见了,回到住处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同来参观的同志,大家异常兴奋,有的同志疑惑地说,你看错了,总理还能坐吉普车?前面没有开道车,后面没有警卫车。我说我看得清清楚楚,我见过总理。有人提议,这是个机会,我们想见见周总理。我解释说,周总理来这里一定…  相似文献   

5.
1968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给我谈话。总理说:“罗元发同志,要你到国防科委工作。你去后主要是抓政治工作。有什么意见?”我感到很突然,便说:“总理,国防科委是搞科研的单位,技术性强,知识分子多,我是工农干部,文化程度低,是不是找比我更合适的同志去?”总理笑着说:“元发同志,你文化虽然较低,但也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过。你过去做过政治工作,在北空工作得很好嘛?协助处理昆明问题也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6.
领导者要强化服务意识徐长安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干什么的?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今天,我还是这个态度。”“领导就是服务”这一论点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运用到...  相似文献   

7.
1980年至1983年,作为一名保健医生,我很荣幸地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了三年。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伟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了伟人的教诲。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么的亲切。随邓小平同志视察1981年8月8日,我随小平同志前往新疆,10日到达乌鲁木齐。小平同志一下火车就对前来迎接的自治区领导说:“我这次偕王震、王任重同志是借假期来新疆的,不要宣传,一切从简,切不可兴师动众。”接着又说:“明天就到石河子垦区看看。”小平同志说是到新疆来“休假”,其实是来考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75年撤销编制,以农垦局取代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时间过得真快。郑林同志逝世已是10多年了。山西的同志们在筹备出版《郑林风范》以示怀念,并且要我写一点文字作为对他的缅怀。郑林和我在山西共同有过近30年的战斗历程。他是我的战友、同志、朋友和兄长。我确实应该写点东西表示对他的哀思。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我没有给他送行,只是在他去世后,我在回太原的机会,到双塔寺烈士陵园骨灰堂去看望了他和卫恒、武光汤等先我而去了的同志们。这个烈士陵园是他生前负责监督修成的。我在他和别的同志的像前三鞠躬后,感到十分凄凉。我默默地流泪,低声地说:同志们,安息,巴!我永远不会忘j已…  相似文献   

9.
王一敬 《当代党员》2008,(10):18-19
8月20日晚上8点多,陈俊和还在办公室里忙碌,最近他正忙于对奥运期间的信访工作进行督导。 今年3月,陈俊和刚通过“市委组织部公开选调机关工作人员”的考试,正值试用期。“从志愿者到公务员,再到市级机关,我用了5年时间,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陈俊和说。  相似文献   

10.
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1990年1月24日,陈云同志曾给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同志写过一幅条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同志说: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  相似文献   

11.
病休的老支书20世纪60年代末,我在山西省长治县手工业局支农办公室工作。一天,局领导引来一位原在某厂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同志,介绍说:“李新松同志是县里批准因病在家休息的,他再三要求到支农办工作,精神可嘉,请同志们适度安排好工作。”李新松接住领导的话说:“领导和同志们都知道,我已被医院判了死刑。顶多再活10年,  相似文献   

12.
博览链接     
邓小平南巡中的几个细节10年前,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同志,自始至终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负责接待和警卫工作,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和细节。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1992年1月19日,按原定计划,小平同志千里迢迢来到广东,旅途劳累,他抵达深圳第一天上午是安排休息的。因此,省市负责人见过面后,为了不影响老人家休息都走了,只剩下我搞秘书长工作的不能离开。想不到小平同志进房子不一会就出来对我说:“到了深圳,坐不住啊。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吧。”这看出他十分迫切的心情。我说,其他人都走了…  相似文献   

13.
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生日恰恰是7月1日。人们在为党庆祝生日的同时,也向她送去生日的祝福。她幸福地说:自己一天过了“两个生日”,其实,每个党员都有“两个生日”。  相似文献   

14.
我的长征路     
参加长征,女同志体检中我第一个合格1934年10月,我在瑞金中央党校学习。一天,中央组织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把我们几个在党校学习的女同志找来,说:“现在形势很紧张,蒋介石猖狂‘围剿’我们,中央苏区面临考验,你们几个女同志也要随中央机关到前方去。有三个条件,一是身体好,能背东西,二是不怕苦能走路,三是必须到中央卫生部检查身体。”我们这些女红军虽然思想革命、解放,但平生都没有检查过身体,害羞得很。现在体检,还要脱上衣,还要用机器照心照肺,觉得特别难为情,真是硬着头皮去检查,旧社会农村女子谁检查身体呀!在参加体检的女同志中,我是第一个身体合格的。接到合格通知,我特别高兴。之后,又有二十几个女同志接到身体合格的通知。相当一些女同志  相似文献   

15.
陈云同志生前非常喜欢杭州,多次来杭视察、休养.新中国成立后,一共来过23次,从1977年到1990年,每年都要到杭州住一段时间.他是上海青浦人,随着年事日高,江浙的气候水土更适宜于他的身体.记得在杭州最长的一次是从1989年10月8日到1990年4月28日,住了近7个月.他常说杭州的环境好,气候好,山水好,以致每逢回京,对我们总是说要"出发"去北京了,可见对杭州的深情.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多次接触陈云同志.特别是1985年以后,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我直接负责陈云同志在杭的警卫、接待工作,这是我一生中非常荣幸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6.
1979年6月13日午夜,我刚刚投笔而眠,就听得一阵急急叩门声。我的也一向睡得较晚的妻子连忙下床开了门。来人是新华社国内部政治组同仁赵永西。他急促而简短地转达社长办公室的电话说:“耀邦同志约你明天早晨7点前到他家里去,磋商修改中纪委会议新闻的事,总编室要我陪你一道去。”我不禁一惊:耀邦同志看稿子竟看得这样快!几个小时前,我在中纪委副书记魏文伯同志那里研究修改这篇稿件的时候,魏老的秘书说,耀邦来了电话,他也很想看看这篇稿件涸为稿中也提到了他的讲话。他希望把修改过的稿子尽快给他送去。当时已暮色苍茫,想来耀邦…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1975年,我出生在江油市,1978年被送养到德阳一位农民家。这么多年来,养父母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还操办了我的婚事。我亲生父母从把我送养时起,就再也没有看过我。如今,他们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因车祸死亡,一个不供养他们。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没有了生活能力,才想起了我。前几天,他们说我要是再不供养他们,就把家里的老二和我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8.
正还有几天,陈俊的女儿就要参加高考。每每女儿在电话那头说:"其他孩子的妈妈总是拿着吃的去看望,而我的妈妈却在遥远的新疆。"陈俊听了心里感到很愧疚,安慰女儿在她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会回去。2010年7月,陈俊作为东莞前期援疆干部来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她是6名援疆干部中唯一的女性,现任广东省前指驻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队项目组组长、师发改委副主任。  相似文献   

19.
1948年7月初,受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同志的派遣,我到北平地下电台任译电员。进城后我曾先后于8、9两个月给刘仁同志写过两封信。十几年前从城工部档案中发现了这两封信,现抄录如下:第一封信刘仁同志并转何钊:用英文发报,我发现加英乱时,有时超过2...  相似文献   

20.
李强 《党史文汇》2007,(1):53-54
一次带孩子到一家麦当劳餐厅吃饭,见到两个妇女因不慎碰撞吵架,其中一位用油得发腻的京腔奚落另一位说:“吃——过麦当劳吗你!”那意思仿佛是说,吃过的便高人一等,便是与国际接了轨,没吃过这洋玩意儿的便不配进来,只有去吃大碗面。这话虽是对另一位妇女说的,却也捎带着扎到了我。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也是没有吃过。要不是正好路过,也正好到了饭点儿,我是不会去那里的,当时也只是怕浪费而吃了一点孩子剩下的薯条。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却让我始终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