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珊-洛里·帕克斯在其两部"林肯戏剧"中使用了"重复与修改"的历史书写策略,再现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两部剧中的林肯总统都是由黑人演员来扮演,而且不断地被刺杀和复活。这一书写策略不仅揭露了历史的荒诞性和不可靠性,而通过黑人对林肯总统的扮演也使他们回到舞台和历史的中心,同时引发观众和读者再次思考林肯总统在美国黑人中的接受问题以及当下美国黑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丰国林 《前沿》2010,(12):153-156
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都是现代著名的黑人女权主义作家,一生都在为黑人女性的自我追寻而写作,作为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们站在边缘人的立场,关注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痛苦,用自己的作品开启了美国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综合这两位女作家的几部主要作品,对女性自我意识进行了多层次解读。指出建立在白人价值观念之上的分裂的自我,是造成黑人女性否定自我、迷失自我的原因;而建立在反叛社会价值观念之上的叛逆的自我、建立在黑人文化历史传统之上的完整的自我、建立在姐妹情谊之上的群体的自我、建立在争取女性话语权之上的知性的自我才是黑人女性积极走向成功、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的文化认同及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评述美国黑人对非洲文化和美国文化认同的历史沿革 ,认为美国黑人对两种文化的认同一直是矛盾和不定的。他们有时认同其中一种 ,有时认同两者 ,且其内部也常常观点不一。美国黑人的文化认同矛盾与其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密切相关 ,其根本原因是黑人及其文化长期被美国社会歧视和排斥 ,这一矛盾至今仍困扰着他们 ,影响今后黑人民权斗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音》2006,(7)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郑的复台大军之中,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战士在为中国的统一而战斗,包括大批黑人士兵。非洲黑人伴随西方殖民军队来华明末清初,随着西方殖民者叩关  相似文献   

5.
文彬 《现代领导》2001,(4):27-27
2000年12月16美国当选总统布什在得州的克劳福德任命已退体的黑人将军鲍威尔为美国第65届国务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也是担任最高内阁职务的黑人。  相似文献   

6.
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大众欲望的投射,又是整体社会思潮的反映。在经过大规模的放映后,电影能通过其建构的虚拟光影世界中隐含的观念指涉来影响大众,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现实世界。本文将美国电影中黑人形象的嬗变分为三个阶段,一方面从电影史角度对美国电影中黑人形象的变迁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另一方面尝试从电影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美国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美国电影中黑人形象嬗变之间隐含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黄颜色     
还是在天津的时候,便被告知,我们将要进入的是黑非洲。非洲并不都黑,撒哈拉沙漠作了它的分界,撒哈拉沙漠以南诸国,人口以黑人为丰,6亿多人十分之九是黑人,所以被成为“黑非洲”。刚踏上黑非洲的土地,视觉便受到强烈冲击,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远远近近,满眼全都是黑人。我去过欧洲、美洲、大洋洲,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男性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白人文化侵蚀下的黑人世界。她笔下的男性人物在黑白文化的夹缝中或沉沦或错位或窒息或探寻,她刻画的黑人男性在既是美国人同时是黑人的双重文化冲击下自我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嘻哈文化源于美国底层黑人街头文化,是美国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青年文化的今天,嘻哈文化作为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和隔离,表达黑人青年真实生活状态和自我认同的载体,对黑人青年,尤其是对他们的语言有着巨大影响,使黑人青年的语言体现出创新、简洁、自由的风格特点,给黑人青年语言打上了独特的嘻哈烙印。  相似文献   

10.
近四十多年来,美国黑人投票率的提高及黑人民选官员的增加使美国黑人的状况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长达近一个世纪束缚黑人投票的历史被<1965年选举权法案>终结,投票权的获得使黑人开始了从二等公民到参与政治的转变.如今,黑人总统奥巴马"问鼎白宫,登上权力宝座,充分参与政治"的梦想成真,奥巴马的成功是踏上黑人先辈们用生命搭建的历史阶梯实现了几代黑人的美国梦?还只是美国想为世界展示其民主的力量.为世界人民在当前金融危机未消褪的情况下传递新希望的信号,民权运动之路依然漫漫?奥巴马的当选是否会更加推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总的来说,他的当选为黑人民权争取带来了新希望,更是美国为世人展现新的外交形象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周标  孙勇彬 《求索》2013,(10):170-172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文学随着社会和政治生活变化,这种变化与黑人民族觉醒与抗争的政治斗争相伴而行,也与黑人作家和民众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对人性认知的逐步深入直接相关。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学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黑人文学文本通过反映主流文化霸权下黑人的生存状态,同时对文化身份的寻找、定义与建构打破了传统僵化的、白人主流文化框定的族群文化身份,代之以流动的、差异的、主体的黑人生存体验,给主流文化带来了创新式变革。  相似文献   

12.
赵纪萍 《青年论坛》2009,(6):130-132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经历了黑人文化复兴的全过程,而且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创作中融入了诸多的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以及极富特色的黑人英语,在文化层面上体现了黑人文学的独特审美观点,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灵动之感;而且小说在关注主人公珍妮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着力渲染黑人文化所引发的民族自信心,并由此指出黑人文化是黑人民众的根,是黑人重获自信、进行自我身份重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赵昌汉  甘莉 《求索》2014,(2):129-132
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的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美国黑人文学正是这种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承载体,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揭示了黑人长期被迫面对的种族歧视和文化身份危机,也记载和推动了黑人文化身份意识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反过来,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黑人文学的发展。从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发展路程可以看到,通过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加强文化身份认同及建构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2年苏珊·洛里·帕克斯凭借《强者/弱者》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成为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戏剧家,成为当今美国非裔戏剧的领军人物。在这部获奖作品中,她通过黑人兄弟俩的叙述,刻画了新世纪里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女性群像,深刻揭示出处于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权双重统治、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本文以帕克斯戏剧《强者/弱者》中的黑人女性为研究对象,以女性身体为研究视角,全面考察该作品中所反映出的黑人女性的三种反抗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孟庆娟  王军 《前沿》2014,(1):186-187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书写主要是建立在对白人主流文学的解构以及对黑人女性文学传统建构的基础上,黑人女性主义经历了由边缘迈向主流的辉煌时期。在种族、阶级、性别以及历史与文化压迫下的黑人女性,从自身生活经历和感受出发,开始了对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感的追寻。伴随黑人女性的不断努力和耕耘,黑人女性的整体领域内的思想得到解放,促成了美国文学的发展,并为美国文学领域的进步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6.
马旭 《友声》2009,(4):23-24
<正>应对外友协邀请,全美小企业出口商协会会长、前美国商务部长顾问、著名黑人女作家莎朗·弗里曼博士夫妇于3月2日至14日访问北京和深圳,为撰写一本反映中国与非洲关系的书收  相似文献   

17.
骆洪 《思想战线》2003,29(6):70-74
文学文本拓宽了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视野。美国黑人小说《无形人》(又译《看不见的人》)再现了黑人与白人两个文化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美国白人种族中心主义给黑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不得不采取种种极端的应对策略和手段。良性的跨文化互动必须坚持平等对话原则,反对种族中心主义。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对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1月20日,奥巴马正式就任第44任美国总统,这是白宫建成209年以来首次迎来黑人总统,也是390年前首批非洲黑奴登陆美洲以来,美国黑人首次登上美国政治顶峰。  相似文献   

19.
于贺巾  王莹莹 《前沿》2014,(9):236-237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传统、怀疑一切的西方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后现代语境下的黑人女性戏剧在语言、取材以及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黑人女性剧作家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化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美国黑人族群的独特性,激起了美国女性正视种族歧视并追求身份认同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正>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遗体,在比勒陀利亚市政厅接受他的国民瞻仰三天后回到他的老宅安葬,永远离开了我们。一段时间以来,曼德拉的去世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在众多的报道中,我记住了美联社的评价,"曼德拉是宽恕仁爱的大师"。曼德拉1944年加入非洲国民大会,开始投身政治。在非国大的一次会议上,曼德拉发表题为《自由之路无坦途》的讲演:"治疗我们(南非人)伤痛的时代到了,弥合我们裂痕的时机到了,这个时代应由我们建立。"不少人评价,这次演讲是对种族主义政权的"宣战书"。1961年,非国大被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1962年,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