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春节将临,刷卡消费的旺季也到了,银行卡诈骗也可能出现新花样。中国银联有关人士提醒,为应对不法分子实施的种种诈骗,持卡人只需掌握“四不”防范技巧,就能保护银行卡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2.
2005年福建省共受理虚假信息诈骗案件9640起,犯罪造成损失3893万余元。其中尤以台湾籍和福建安溪籍人员为主体的团伙犯罪突出。虚假信息诈骗作案方式利用手机虚假银联短信诈骗犯罪分子假冒银联公司群发手机短信息给银行卡用户,称用户银行卡有消费记录要求确认,如果用户回电,则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要求用户到银行 ATM 更改数据信息,实际上是将受害者卡内现金转到犯罪分子的账户上,随后迅速提取赃款。这种作案方式采取“覆盖轰炸”式群发短信,使某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卡时代”。使用银行卡(又称信用卡)存取款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从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上看,出现卡内存款丢失问题,主要就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了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鉴于能够得知银行卡密码的,往往是持卡人的好友。为此,请你务必不要向好友泄露银行卡密码。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间,各大媒体相继报出多起持卡人银行卡被盗刷事件。有借记卡被盗刷的,也有信用卡被盗刷的;有持卡人在正常刷卡时银行卡信息泄露的,也有持卡人在受到犯罪嫌疑人胁迫时自己说出银行卡信息的;有的持卡人向犯罪分子索赔,也有的持卡人向银行索赔。情况各种各样,令普通银行卡持卡人不禁惴惴不安。那么银行卡被盗刷法律责任到底谁来负?各方又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下面,法官将为您解读  相似文献   

5.
“招行免费信息:xxx于2009年3月26日11时给您尾号为9XXX的银行卡里打进11496元,请检查有没有收到。”这是南京一家报社记者从招商银行“1065795555”短信平台上收到的一条信息。凭着职业警觉,就知道这是一个诈骗陷阱。只是不明白:怎么还“送”钱给我,而且还是显示的招行号码?  相似文献   

6.
新闻影像 2014年12月11日上午,家住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的一位女士接到短信,显示她的银行卡进账4.96亿元.当时,这位女士以为是诈骗短信,便去银行提款机上核实.核实后她发现,自己的卡内确实多了这笔巨款.她很快意识到可能是银行搞错了.于是,她取出银行卡到柜台说明情况,工作人员马上联系总行进行核对,最终成功退还这笔巨款.  相似文献   

7.
杨慧 《法制与社会》2014,(16):75-76
短信诈骗是一种新型的诈骗行为,其犯罪形态成为实践中认定的难点,本文试图对利用手机群发诈骗短信骗取款项,因逃避侦查丢弃银行卡而未实际取出的案件进行分析,认为行为人为了逃避侦查丢弃银行卡后,并未实际取得卡内款项的只能认定为未遂。  相似文献   

8.
一月回望     
[关注] 中国银联卡跨行查询每笔收费1毛, 今年上半年实施虽然反对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银联针对跨行查询的收费计划并没有改变。中国银联总裁助理卫国2月9 日在京透露,中国银联将对跨行查询收取每笔1毛钱的查询费,此项收费铁定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实施。比以前设定费用减少5分钱:卫国昨天给了这个问题一个基本的答案。他表示,现在银联确定跨行查询收费标准为每笔0.10元。相比于此前确定的费用0.15 元,已经减少了5分。“这样的收费标准还是很少的,也就相当于一条短信的费用。”卫国解释道,这也暗合了银联高层此前的一贯表态,“只是象征性收费”。银联收费对象为各家商业银行:卫国还透露,此次中国银联收费的对象为各家商业银行,并不直接对消费者收费,而此前的函中明确表示,查询费用“在交易发生时,由发卡机构直接向持卡人实时扣收”。因此部分中小银行就有可能出于吸引客户的原因,代消费者承担这笔费用。(张诚)  相似文献   

9.
社会已经进入了"卡时代"。使用银行卡存取款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从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上看,出现卡内存款丢失问题,主要就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了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因为银行卡的密码如同钥匙,没有钥匙开不了锁,同样,没有密码,即使有银行卡也取不出钱来。而在能够得知银行卡密码的人群中,被忽视的往往是持卡人的好友。为此,请你务必不要向好友泄露银行卡密码。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14,(22):10-12
正当前,电信诈骗、网络诈骗、银行卡诈骗等新型诈骗行为屡禁而不止,大有推陈出新、愈发猖獗之势。目前网络犯罪嫌疑人利用率最高的网络载体,主要集中在QQ(含微信)、二维码、婚恋网站和论坛网络交友诈骗、固话欠费诈骗等一系列新型诈骗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银行支付手段的多样快捷、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层出不穷。这些非接触性案件的出现,令我们大多人防不胜防。这里,我们精选几个案例,旨在为广大读者擦亮眼睛,谨防受骗。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人员诈骗"您在邮政局有包裹,其中或夹带有毒品及银行卡,公安机关已介入,请尽快与安庆市公安局联系。"3月14日,潜山县的王  相似文献   

11.
仁民 《政府法制》2009,(1):48-49
关于“天价短信”的报道无不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他们在讲述不堪各种诈骗短信侵扰的痛苦之余提出一连串问题:既然这些诈骗短信无论经何人之手以何种方式发送,最终都需通过电信运营商,那么,诈骗短信是否真的难以治理?广大手机用户在遭受损失后,如何才能将骗子绳之以法?笔者为您讲述“天价短信”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韩雪 《法律与生活》2013,(24):26-27
丢失的身份证,它的效力并未随着身份证的补办而消失,反而成为不法人员谋生的手段。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收集丢失、被盗的身份证,招收线下职员办理银行卡。然后,这些被成功办理的银行卡账号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诈骗短信里,成为犯罪平台。从收卡到办卡,再到诈骗,俨然成为一条环环相扣的黑色地下卡链。张勇就是这个黑色链条中的一位“卡虫”。  相似文献   

13.
吴星 《江淮法治》2008,(15):44-44
“尊敬的XX银行客户您好!因目前发生多起资料外泄,取款卡遭复制案件,为避免盗刷,请立即与银行联合管理局联系,电话:XXX—XXXX……”、“尊敬的客户,你刚在XX百货成功刷卡消费XXXX元,如有疑问请拨打XX银行信用卡服务部电话:XXXXXXXX”……相信这类短信,对广大手机用户来说并不陌生,面对越来越高明的短信诈骗手段,不少用户深感烦恼。  相似文献   

14.
程建  朱赟  王春丽 《法制与社会》2010,(26):135-136
手机普及和短信火爆,催生催旺了被称为"拇指经济"的新产业。但同时由于手机、电脑、银行卡等高科技产品的诞生为诈骗分子实施犯罪提供了一个隐身作案的电子平台,手机短信诈骗等新类型犯罪形式现已屡屡出现。本文试从检察机关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角度,对短信诈骗这一新型犯罪类型的定性处理、短信诈骗犯罪证据体系的特点以及证据审查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的痛苦经历· 我,姓唐名彬,年龄三十有七,四川绵阳市民。 2001年“五一”节的一天,我和朋友闲谈喝茶,顺便买了一份知名报纸。报上头版广告栏登载着醒目的“脑白金”广告:“送礼当然还送‘脑白金’”。我通读了全文,其中一段自信心极强的广告语震撼了我,动摇了我的想法,摘要如下: 如果“脑白金”让您睡得更香,请您告诉10位亲友:“脑白金”好! 如果“脑白金”让您精力充沛,请您告诉10位亲友:“脑白金”好! 如果“脑白金”让您肠道通畅,请您告诉10位亲友:“脑白金”好! 如果“脑白金”对您没有效果,请您告诉100位亲友:不好!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许多法院制作的离婚案件裁判文书在涉及子女抚养问题上都是这样表述的:“子女××由××抚养”。据调查,某县法院所有的离婚案件裁判文书 都是这样表述的。这样表述,我们认为不妥。 我国《宪法》第49条第3款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婚姻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见,离婚以后,父母任何一方都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义务。父母双方离婚  相似文献   

17.
秦风 《检察风云》2023,(9):50-51
<正>点击诈骗短信链接之后,储户的银行卡接连被盗刷。于是,储户状告某银行监管不力。那么,储户自行点击不明链接造成损失,银行该不该担责呢?此案历经两级法院审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银行卡被盗刷马进在青海省西宁市经商,他是某银行建国路支行(以下简称“某银行”)的储户。2016年5月5日下午2时,马进开车时看到一则短信,  相似文献   

18.
据《扬子晚报》报道,目前走在一些城市街道,时常会有人塞给你一张广告卡片:“夜深人静,孤独无眠。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人不钟情。请拨通××热线。”“男人是船,女人是帆,××热线是港湾,××小姐随时恭候你。”据一位在声讯台上班的“情感热线”主持小姐介绍,热线电话普遍存在“四多”,即主持人中小姐多、挂进电话男性多、使用公家电话付费多、聊  相似文献   

19.
上海县法律顾问处律师受理过一个案件,说明律师担任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很有必要。案情是这样的: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下午,被害人唐××(女)邀请自己的恋爱对象陆××去她家吃饭,陆要唐晚上到宿舍去叫他。唐到宿舍看到陆××正和周××(女,被告)等三男一女在一起吃酒,就上前叫陆,陆说不去了,唐生气地说:“你再敢喝,我就把台子推翻。”这时,周××在旁插嘴说:“小陆你吃,看伊敢翻台子(口伐)?”还骂唐说:“你这只垃圾,滚出去”。唐与陆恋爱期间,由于周的插足,关系时好时坏。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张××在参观文物展出时,看中了陈列的文物品,他经周密策划,以参观为名,事先多次察看了作案现场,选定了盗窃目标,策划了作案方法,准备了犯罪工具,于×月×日深夜翻墙潜入展览馆,撬开展品陈列室的门锁,窃走了"珍贵文物"多件.案发后,公安机关在群众揭发下,迅速将张××拘捕归案.但事后经核实查明,被偷走的仅是价值数十元之复制品.对这个案件应如何处理,多数认为:张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应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少数认为: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