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中 《理论导报》2014,(12):13-13
正研究中国问题,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能从概念出发,更不能用所谓西方模式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西方宪政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许多关于法治乃至政治发展道路的话题,都被这样一个具有特定西方政治法律话语含义的概念所遮蔽,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事实上,西方宪政从表现形式来看,是多元化、多样性的,不可能呈现出一个单一的模式。无论是英国的宪政还是美国的宪政,都是地方性知识,都没有普适性。今天,中国在全面推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方的语言丛林中,"大众文化"是一个较易被人们在多种语境中使用的概念.为了了解其含义,我们有必要对"大众文化"一词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从"民营"到"民有"是一次历史性的质的飞跃.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民营"这个概念是历史的产物,以往,它曾在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过积极作用,但这个概念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轻视,因而,它必然要发展到"民有"的概念.江总书记在"5·31"讲话中强调:"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求是》2014,(23)
<正>研究中国问题,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能从概念出发,更不能用所谓西方模式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而西方宪政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许多关于法治乃至政治发展道路的话题,都被这样一个具有特定西方政治法律话语含义的概念所遮蔽,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事实上,西方宪政从表现形式来看,是多元化、多样性的,因为西方社会的政治本身就是多元、多样的,宪政不可能呈现出一个单一的模式。无论是英国  相似文献   

5.
卢刚 《唯实》2011,(1):69-73
原始积累是当今被弄得比较混乱的概念之一.此概念的前身是斯密所谓的"预蓄的资财",后来在马克思手中才得到科学的阐释.而在后来的历史中,"原始积累"概念因其复杂性又被各派思想家误解,一种误认为"原始积累就是抢本钱",另一种误认为"原始积累不会再重现".从源头上辨明这两种误解,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原始积累"的科学涵义."...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政治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7):33-34
政治是被人误解最多的一个概念,也是定义最不确定的一个词。它常被人误会为权术、争斗或干脆日:说不清。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政治     
梁衡 《新湘评论》2012,(17):33-34
政治是被人误解最多的一个概念,也是定义最不确定的一个词。它常被人误会为权术、争斗或干脆日:说不清。  相似文献   

8.
"偶然性"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对马克思来说,"偶然性"不仅仅是一个与必然性相对应的认识论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关乎人的存在与发展、关乎人的自由的重要问题.因此,对马克思的"偶然性"概念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后女性主义是一个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运用但颇具争议的术语,对其概念的界定通常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历史分期联系在一起,但当前关于后女性主义概念的三种理解各有偏颇.应该从女性主义理论转型的视角,结合妇女运动发展历史来理解这一概念.以后现代女性主义为代表的后女性主义,表明女性主义不仅在学科建制,而且在思想观念,方法论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多元共生的理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军界,"班长"被誉为士兵的父亲,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在中国农村,村支书被称为全村的"班长",是名副其实的"当家人".  相似文献   

11.
宪政作为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鲜明的政治主张。它是西方近代历史的产物,不具有"普世性"或"普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制度保证,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显示出鲜明的制度优势。中国绝不会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宪政亦不可能成为我国政治发展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概念诞生于西方,是社会学范畴创新的重大成果之一,近些年来经过多位知名社会学家的建构与阐述而日渐风靡社会科学学术界.目前,"社会资本"概念已被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等)所接受而逐渐发展形成为富有解释力的社会科学分析工具,同时也为政府及联合国组织(如世界银行)所接受并运用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可见,"社会资本"概念及其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从而具有诞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应该说,"社会资本"概念是继舒尔茨"人力资本"概念之后而提出的具有重大学术创新的概念或范畴,弥补了人类关于"资本"类型认识的不足或缺漏,也为人类重新审视自身社会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3.
李云霞 《理论学刊》2003,1(3):41-43
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进路可看作是形上智慧的外化,即形而上学已被认为是人的本性,重视并极其强调的是实践修养功夫,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知识论进路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拒斥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凸显了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并通过实践全面展开人的现实世界.在此意义上探究开去,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又多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既是一个时空概念,也是一个观念概念,中国以不同于西方的逻辑和机制接受"近代"概念是中国宪制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国宪制思想的发生是由进化主义导引的,康有为、严复、胡适的宪制思想是其典型代表;正是由于进化主义,宪制被中国的思想者看作是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途径和工具,具有工具理性特征,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宪制思想的契约主义发生原理。  相似文献   

15.
支振锋 《红旗文稿》2012,(12):22-26,1
使用西方术语、概念和研究范式,曾被不少人看作是一种时髦。中国社会科学院支振锋在《鬼话、童话、神话与真话——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话"》一文中认为,将西方神话其来有自,神话西方的背后,是基于近代以来这样一个悖论:以武力为基础的实力问题,被转化成了一个价值问题:强的就是对的,弱的就是错的,强弱的事实问题,被不合逻辑地转化成了价值上的是非问题。学习西方不是为了妄自菲薄,而是为了吸纳西方、超越西方,应让"西话"成为不隐其善、不匿其恶、客观呈现的"真话"。  相似文献   

16.
宪政是近代以来许多中国仁人志士的追求,同时宪政也是一个过程.本文从西方宪政的基石--自由主义入手,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宪政历程上的理念的逐步形成,找出其合理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利于中国宪政之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镛 《探索》2007,1(2):8-12
长期以来,我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同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认识混乱。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尽完全相同的概念,从时间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比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使用的时间要晚一些。从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属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无疑已不再是西方语言、西方风格,而具有中国的形式、内容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分析近年贪官"出事"的轨迹,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大多数贪官,都是被"咬"出来的.本来干得好好的,该开会开会,该讲话讲话,该考察考察.可突然有一天,"进去"的人撑不住了,于是开"咬",说给谁送过钱,谁也受了贿.专案组总不能不查吧.结果,"咬"上谁,谁就"倒霉".  相似文献   

19.
“风格即人”是布封提出的论点。对此 ,我们不应与中国文论中的“文如其人”进行简单比附 ,而应作具体的实际分析论证。风格是西方文论中特有的范畴概念 ,指反映作者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而非其他 ,故风格一般成为品评、鉴赏作品的标准之一。中国文论史上实际并没有这一概念 ,正如“意境”之于西方文论一样。  相似文献   

20.
华裔作家戴思杰的<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被普遍视作是关于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征服的文本,在无形中迎合了西方的文化优越感.但笔者通过认真解读后认为,该小说的"人性倾向"远大于其"政治倾向",戴客观地叙述了一个那个时代可能会发生的故事,关于思想的禁锢与精神的突围、文化的无着与青春的冒险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