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子云老人离我们而去已一年了。按说王子云先生94岁仙逝,也算高龄了。可他是在写作累了,躺在藤椅上,休息一会儿就没有起来,有许多事情还等着他醒来去做。比如:《中外美术考古游记》还在印刷车间,《欧洲雕塑史》只写了一半,《埃及雕塑集》、《希腊雕塑集》还在编写中。他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留下的工作别人又难以接替,所以,对于他的逝世,艺术界人士无不感到切肤般的沉痛! 王子云先生是艺术界的巨子,但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生前故后知道他的人范围很小。  相似文献   

2.
告密者沈括     
正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沈括,因为他记录了活字印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至少有一种,跟他的名字相关。后来,又知道他不仅在《梦溪笔谈》里提到过活字印刷,还记录过石油,而且石油这个名词,也是他第一次命名使用的。而且,人家在天文历算方面,也有大把的成就,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科学家。怪不得宋代那么多文人笔记,就他的记录了活字印刷。可惜,这样的完人,也有不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3)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我国近代最负盛名的文学批评著作,其独树一帜的文学思想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浓厚兴趣。中国传统诗话/词话体类本身就包含着方法与内容之二面向,即既包含对词和词家的评说,也包含对词创作及相关问题的方法论评述。王国维《人间词话》在后一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而近年来阅读史有关作者—读者—文本之间关系的讨论,足以引发我们对《人间词话》的重新审视。倘若转换阅读的角度,《人间词话》完全是一本方法论的著作,同时其方法论提出方式之自然、引申范围之广博、阐述程度之深刻,都是其中的显著特征。从这种"微言"中读出"大义",可以加深我们对王国维及其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林雨洁 《慈善》2016,(2):38-39
爱是什么?说实话,我对爱并没有多少概念,直到遇见了它——《慈善读本》,我才渐渐懂得了爱。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有一个由被爱到会爱,不懂得爱到懂得爱的过程,这是苦涩而又甜蜜的。你会发现,爱,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如同一个坠入人间的天使,那般纯洁美好,不染尘埃。犹记得那时,学校开展资助贫困山区儿童的活动,妈妈在...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日报》2015年4月7日刊登梁衡的文章指出,"文革"中很多学者都是靠读书挺了过来,并留下了著作。如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杨绛的《干校六记》。我的一位干部朋友,受挫折后就去读书,他说读书可以疗伤,后来也很有学术成就。毛泽东在病床上一直读书,直到距去世70多个小时的时候还在阅读。只要有阅读,人就不会倒,不会老。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比如,我们说:阅兵、阅卷、阅人、阅尽人间春色,就不说"看兵、看  相似文献   

6.
说诚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但我很长时间不知道它的出处,也没有去深究,直到读《论语》时才知道这原是圣人之语。《论语》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相似文献   

7.
打文学官司     
小时候念《论语》,念到孔夫子说的“听讼吾犹人也,必焉使无讼乎?”对他的正本清源的卓见,真是佩服得很。大起来以后才懂得这是书呆子的话。顶多是善良愿望或虚幻的理想主义。有人际关系就有纠纷,草昧之世也不能免于人间争讼,得靠部族首长或士师之类来辨曲直,何况有了国家机器,政治法律的周朝?他老夫子挟着这种迂阔之论,“西恓一代中”而终于道不行,真叫活该。  相似文献   

8.
雨林 《慈善》2021,(1):46-46
我看过太多从监狱服刑后出狱因生活无着落而重新犯罪的例子。我相信许多人也知道这个事实。但台湾的一个人,一个从监狱服刑后出狱的人却很幸运。这个人在即将出狱的时候,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的《静思语》。书中那富有哲理,又特别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人都会感到温暖感到亲切感到有信心的警句,就像一阵阵春风、一滴滴...  相似文献   

9.
“有用”的基本解释是:“可以利用、有价值、耐用、有功用、有用处”等。《庄子·人间世》上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鲁迅在文章《落花生》中写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自然科学上,“有用”也是一个常用的词,比如物理上的术语“有用功”和“无用功”。  相似文献   

10.
猴王世家 最近播映了一部新电视剧《猴娃》,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孙悟空,几乎家喻户晓,但对他的家世,人们知道得并不太名。 “有人说,三十多岁的人就拍专题片,是不是宣扬个人?其实不是。我拍《猴娃》,目的是为了弘扬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为了让人们知道,猴王家族为演孙悟空所付出的代价。”六小龄童率直地说。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在家塾读书,《论语》当然是必读的。不知怎么知道了赵普“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的故事,立刻也有了“治天下”的大志。那时《论语》已将近读完,自己翻来翻去查找,不知赵普用的是哪半部,更不知道如果象我这样读完了全部,又可以治什么。请教老师,他也说不明白。我很失望,于是自己动手来研究(请不要见笑,当时的确自命为研究)。先想找出《论语》中一节与一节之间的联系,先后次序之间的微意,进而找出一章  相似文献   

12.
快乐     
钱钟书 《党政论坛》2008,(18):56-56
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是同样的意味隽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于一九二八年为俞平伯散文集《燕知草》作序,说了这样的话:“近来有人和我论起平伯,说他的性情行径,有些象明朝人。我知道所谓‘明朝人’,是指明末张岱、王思任等一派名士而言。……他们的文字,正如其人,有着‘洒脱’的气息。”朱自清从俞平伯早年所写《梦游》等散文,有明末文士气息,又从俞平伯热心于点校、出版《陶庵梦忆》,认为可以从中知道人们议论的缘由。不过朱自清又指出:“平伯并不曾着意去模仿那些名士,只是习性有些相近,便尔暗合罢了。”关于俞平伯先生的为人澹泊、  相似文献   

14.
周军 《侨园》2014,(11):18-20
在台湾名导侯孝贤眼中,他是"咬住历史不松口的大牛头犬";在熟悉他的大陆学者眼中,他是"文化界的福尔摩斯";而他也这样描述自己:"为了掌握历史细节,我的写作过程就像特务一样,只是目的、动机有所不同。"他,就是台湾知名作家蓝博洲。在台湾,很多人熟悉和喜欢蓝博洲,或许,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侯孝贤导演对他的推崇。他是侯导眼中的"先驱"。早年,他发表在《人间》杂志的《美好的世纪——寻找战士郭琇琮大夫的足迹》和《幌马车之歌》赢得了侯导的这一美誉。  相似文献   

15.
润物细无声     
又一个春天来到了,随之而来的是那喜人的春雨,象细丝一般,又轻又细。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中的“润物细无声”等名句,长期以来被人们广为传颂。春雨将滋养默默地洒向大地,期望春苗茁壮、春花怒放。啊,多么可敬可爱可亲的春雨啊! 自然界的春雨可以滋润大地,而人间的春雨,却可以滋润人们的心田。在祖国各地,辛勤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们,不管是专业的还是兼职的,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就是那人间的春雨。如同大地离不开阳光、雨露一样,人民也离不开思想营养的滋补。这人间的春雨,如同自然的春雨一般,崇高而令人起敬。  相似文献   

16.
《水浒》里的高层奸臣也不外是蔡京、高俅、童贯、杨戬(排名不分先后)等几个人,因高俅名声远扬知名度颇高,所以题目里就用了高俅。高俅们的奸佞,梁山人知道,民间人知道,朝廷人知道,皇帝最后也知道。依常理,皇帝应当调查然后处理这些奸臣,然而皇帝对此没有任何作为,奸臣们依然逍遥自在地站在金銮大殿上,皮毛未损,童枢密还是童枢密,高太尉还是高太尉,蔡太师还是蔡太师。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4,(8):44-44
【选自】《论语·里仁》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荣获1993年《半月谈》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别奖的上海锦江集团党委书记赵恒灿同志作了一个题为《努力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涉外饭店集团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长篇发言,博得了与会领导和全体代表的赞许。为了把锦江集团的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本刊记者特地访问了赵恒灿同志,下面,是我们整理的采访纪要。记者(下简为“▲”):赵恒灿同志,据我们了解,很长时间以来,上海的许多同志只知道上海有个锦江饭店,后来,又知道有新锦江与老锦江之别,但对于锦江集团,不少人就不甚了…  相似文献   

19.
亚欣 《瞭望》1984,(32)
我搞企业管理教学已经好几年了,心里老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愿望,就是想找个机会学学电子计算机,自己上机操作。我虽已是年过五十的人,又没有计算机,但还是抽时间学了点计算机常识以及逻辑代数。一本《BASIC入门》上下班随身一带,公共汽车上就看将起来。这本美国人写的书很有吸引力。可是学来学去,前面大约三分之一好象懂了,到后面,就进入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我知道这就象提  相似文献   

20.
忆张茜     
我永远不能忘怀她对我深厚的友谊,她的至纯至善的心灵。老同志们都记得她年轻时是个好演员。离开军服务团后,她不但认真工作,特别认真学习。她学外文、学文学,这也是许多人知道的。她的俄文达到了既能翻译文学著作,又能作口头翻译的水平,她译的书都送了我。绥拉菲摩维奇的《沙原》、列昂诺夫的《平平常常的人》。她还写了她对绥拉菲摩维奇的研究文章,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