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珠江口东岸地区合作的定位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合作是这样阐述的:“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深圳、东莞、惠州二三城市签署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2.
《求知》2008,(9):39-40
随着天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扩张.我市部分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户籍管理等特征仍保留着原有农村形态.即城中村的存在形式.这严重阻碍了全市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及居住环境提升.与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要求,以及我市要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定位极不相符。因此.我市的城中村亟需改造。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以无与伦比的“深圳速度”缔造了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带动了广东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目前,广东全省的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其中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达到了72%,催生了一大片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随着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两大城市群迅速崛起,广东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去年召开的广东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三个“高度重视”,其中之一就是高度重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迅猛发展的势头,认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核心经济中心分布问题与建设中国西部中心的必要性自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崛起,接着是在原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三个经济区基础上融合的环渤海湾经济区的出现和以浦东开发为契机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相似文献   

5.
李耀勇 《求知》2001,(2):31-32
经测算,我市农村第三产业在21世纪初将迎来一系列的重大发展机遇,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到“十五”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基本接近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量和在农村GDP中所占比重,届时将成为我市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实现由工业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转变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胜毅 《求知》2006,(1):32-33,36
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市定位是:到2010年,努力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北方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成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具体是建设好“两个基地、两个中心”.即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研发基地,建成以天津港为依托的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天津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太原经济区"与山西中部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中心城市构建“大太原经济区”,加快都市圈发展,是实现山西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全省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太原经济区”包括“一个核心”和“两个圈层”。构建“大太原经济区”需要实施以一体化为核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作为以知识、智力、创意为资源的高增值产业,创意产业以物质低消耗、效益高产出为特点,是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因此,发展创意产业对解决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目前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和土地问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广东争做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必然选择。但是,创意产业作为广东面向国际的产业选择,无论从广州、深圳还是佛山单个城市来看,其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目前都难以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抗衡,而这三个城市在创意产业的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上都各有侧重和特色,且政治、经济、文化和地域联系上都有条件进行产业整合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指出:“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跨行政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情与战略”栏目从本期开始,在继续报道和研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同时,将陆续向读者介绍我国一些区域性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方面的情况。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正在逐步形成,势将成为连接我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一种“中观经济”。这种中观的区域性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已提到有关部门和地区的工作日程上,也为一些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所关注。为此,本栏决定辟出一块这样的园地,供大家研讨、交流有关问题和情况。本期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魏宏森同志撰文,介绍关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刊登一篇关于黑龙江省发展战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6,(8)
打造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九江依山而建,傍水而立,碧波绿野, 清纯宜人。近几年来,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现城市建设工作,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集中产业布局的同时,保证有足够的景观和生态岸线,形成具有绿色空间隔断的据点式发展格局。在建设中心城区时,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建设中心城市要贴近时代。二是中心城市建设要贴近市情。三是城市建设要贴近市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2004年九江跻身“中国魅力城市”行列。为了把九江建设成为江西最具特色、最美丽、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九江市委、市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起点规划,注重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衔接,力争用5年时间,使九江成为长江中下游的独具魅力的花园式港口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市规划建设前后海地区。将“前后海”地区作为粤港合作的载体进行规划,并将前后海片区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为南山再次站在发展大潮的最前端吹响新的号角。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道路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扬 《求知》2006,(5):12-1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和.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十五”时期的实践表明,这条城镇化道路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描绘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海峡西岸经济区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关键是要认真研究如何结合福州实际,发挥福州优势,把中央文件赋予的政策举措运用好、落实好。下一步,福州将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先行先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综合消费中心作为都市居住区新型的公共服务体系,亦已成为现代化居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综合消费综合中心的发展规划和布局,不仅将对城市总体规划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城市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将对21世纪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城市发展与创新具有跨越性的影响。一、居住区综合消费中心问题的提出门)城市发展的演变。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发展发生了重大转折,城市结构层次和人的生活。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伴随城市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加快,城市发展还从依托单一中心向依托多中心…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核心和精髓,是两个字、两句话。两个字就是“纲”和“要”,两句话就是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6.
李淑华  张惠娣 《求知》2004,(11):30-31
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工作要求以来,我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实际,就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但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社区党建工作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事关深圳长远发展和最终成为“东方魅力都会”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圳在未来一段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牵涉到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加快海峡经济区合作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福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制订和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紧紧抓住“发展”与“合作”两大主题,努力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陈丰  张可 《求知》2023,(7):53-54
<正>“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小型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是城市微更新的一个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口袋公园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津口袋公园规划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指引下,口袋公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将口袋公园规划建设置于城市更新视角内,聚焦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分析天津口袋公园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惠涛 《学理论》2009,(21):1-3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南岗区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就要在大发展中动脑筋,在快发展中求实效。建设“八大经济区”和“五个示范区”,是省、市着眼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抢抓新一轮产业重整和发展格局重构给黑龙江、哈尔滨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挖掘和发挥后发优势、推动实现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全省、全市实现跨越与赶超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从区域发展理论来看,“八大经济区”和“五个示范区”建设是以产业的“集中、集群、集约”、催生发展的“聚焦、聚合、聚变”、从而带动区域实现整体振兴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一个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要找出诱发聚变的“催化剂”、打造催生聚变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