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荔波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围绕旅游这一核心,实现文旅、体旅、工旅、农旅融合发展,力求把荔波旅游"做美、做优、做强、做亮"。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就荔波而言,这里生态良好,拥有"中国南方喀期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是全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成立的发起方和总部的永久所在地,贵州坚定不移推动旅游产业化,坚持开放引领、改革驱动,用好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两个宝贝,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民族牌、文化牌,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度假康养目的地,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为世界山地旅游产业发展作出贵州贡献。  相似文献   

3.
打造品牌是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贵州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贵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还有很大开发潜力.总的看来,虽然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有"公园省"之称,但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比邻省云南和四川有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一个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我们的旅游收入还较差.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感,加大发展旅游的力度,找准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越来越落后.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自古以来,居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依靠自然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栖居地,贵州乡土社会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  相似文献   

5.
孙林 《当代贵州》2013,(11):61-61
旅游小镇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具体实践,必将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项亟需推进的工作。贵州省实施的"TOP50"旅游小镇被认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具体实践,将为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提供源源动力。"TOP50"旅游小镇是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对外招商的形象标识,是指"十二五"期间在全省范围规划开发50个"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6.
观察宇宙     
正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落户贵州平塘县在贵州,寻找"来自星星的你"?2016年,这一愿望兴许能够成真。在贵州,实现科技助推经济繁荣?2016年,这一前景必定更加广阔。凭借大射电望远镜这张"世界第一"的名片,贵州亮出去的是地质奇观、优良生态、多彩文化和政策红利,带回来的是旅游产业、特色工业、生态农业、大  相似文献   

7.
<正>在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之路上,荔波将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不动摇,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真正让荔波的真山真水万世延绵,使"地球绿宝石"这块世界级品牌越擦越亮。荔波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贵州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黔南综合旅游区的龙头,理应在"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中肩负责任、展现作为。荔波将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以打造荔波大健康旅游升级版为主攻方  相似文献   

8.
尹辉 《当代贵州》2010,(3):17-18
<正>如何发挥贵州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加速将生态资源转换成发展的"生态资本"?"两高"的修建为贵州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两高"催热生态旅游业2009年,贵州旅游业再度实现突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贵州GDP比例首次超过50%,旅游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9.
<正>"十三五"时期将是推进贵州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场主导、多元整合、特色突出、创新驱动"的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在更高层面的融合发展,为推进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建成"国家公园省,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提供支撑。一、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一)融合路径选择"十三五"时期贵州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仍然应当以资源融合为主要  相似文献   

10.
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地球增添了一抹迷人的"贵州绿"。第52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有关人士,讲述他们眼中的"绿色贵州"。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奋斗目标,彰显全省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发展充满了信心,指明了贵州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两条底线的具体落实,以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贵州的生动实践,并将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符合生态文明的贵州发展。荔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态,以及生态基础之上的旅游产业。如何把生态旅游资源转变经济资源,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12.
付松 《当代贵州》2014,(30):30-31
正到贵州旅游,白天能拥抱蓝天白云,晚上能仰望月亮星星,感受共生共荣的自然之美、相依相存的人文之美。"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曲《我在贵州等你》,唱出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唱出了贵州旅游的特色,唱出了贵州文化的自信。从自然的角度来看,贵州是一个生态大公园;从人文的角度来看,贵州是一个民族大观园。如何让分散的资源相对集中,如  相似文献   

13.
正把全域旅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努力让荔波旅游成为贵州旅游的"风景眼",成为贵州旅游升级版的"排头兵"和贵州南部旅游的"龙头"。自1991年荔波县樟江风景名胜区设立,荔波旅游从发端启幕到几何增长,已走过25个年头。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荔波旅游三次实现"井喷式"增长——2007年,荔波县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第二年,荔波旅游接待人数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与世界相互映照,贵州是观察世界的视角,并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智慧;世界是展示贵州经验的舞台,并为贵州升级发展提供新的启迪。"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贵州的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不仅满足贵州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在探索中国民族贫困地区充分发展、平衡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生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2,(15):9
旅游业成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奇兵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坚持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与扶贫攻坚、农村就业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取得了突出成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在这方面,"贵州模式"得到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高度认可,贵州乡村旅游成为世界旅游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依托对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开发,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助力多彩贵州跨越发展。清爽的气候、独特的山水、多彩的人文、优质的服务,吸引着世界游客一路向黔游。贵州顺势扬帆,起航全域旅游。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51亿人次、3140.58亿元,分别增长36.6%、40.1%,实现了旅游经济持续"井喷式"增长,凸显着全域旅游发展的巨大活力。  相似文献   

17.
正滑雪运动在贵州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冬季旅游的重要抓手,正助推冬季旅游经济不断升温。"一年四季,让游客体验到贵州别样的精彩。"对于游客来说,在贵州除了感受夏季的凉爽,冬季还能在白雪皑皑的高坡上感受自由驰骋的惊险刺激。为响应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发展战略,实现把贵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贵州利用独特的山地资源优  相似文献   

18.
正刘锋不是贵州人,但和贵州的渊源却不浅,"我对贵州感情非常深厚,近十年时间,因为旅游产业,我前后80余次到访贵州。"刘锋长期服务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近十年时间,先后主持编制了《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2017)、《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与贵州相遇十年,  相似文献   

19.
正良好生态成为贵州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绿色"发动机",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极大提升了贵州地位和形象。"十四五"时期,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让良好生态成为永续发展的绿色动能。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拉动山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10月10日,由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兴义开幕,贵州吹响了山地旅游的集结号。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民族牌、乡村牌,把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定位,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