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正"四全媒体"是全媒体传播的建设目标,为我们理解全媒体传播指明了方向,是当前中国媒介融合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2019年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讲话全文。文中提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基于这一论断,"全媒体传播"将成为我国媒介融合创新进入新阶段的新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政治局1月25日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势,就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提出明确要求,对广大新闻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相似文献   

3.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当今融媒体传播实际业态,分析融媒发展与舆论引导的协同关系,总结出小型化特征、细分媒介语境、融媒体品牌建设等策略,通过对《讲话》精神的解读和思考,回应当前融媒业态中现实发展长于对策研究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媒体时代为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更多机遇,同时,也给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诸如全媒体传播极大削弱传统传播方式的有效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思潮多元话语消弭网络意识形态凝聚力,非理性碎片化传播冲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危及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需要建设高质量全媒体传播体系,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广大网民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推动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意见领袖正向舆论引导;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构建校园全媒体立德树人教育路径是时代和国家的要求,是"大宣传"和"大思政"的需要。文章在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媒体融合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从融媒体顶层设计、全媒体矩阵打造、专业队伍建设、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等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地方高校全媒体建设实的施路径,这对占领校园舆论主阵地、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全效媒体的"全"应该表现为:第一层次,对上是否如实完成了下情上达,对下是否如实完成了上情下达;第二层次,对上是否如实完成了上情下达,对下是否如实完成了下情上达。作为全媒体建设的一个维度,全效媒体从传播效果层面提出了要求。这是之前很少见到的。不久前,我们的团队针对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效果做了一些调研,走访了七八家省级媒体,包括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互联网集团。在问到宣传效果评价时候,最多的考核针对的是"规定动作",即作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9,(2)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5日上午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A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要探索人工智  相似文献   

9.
刘琛 《新湘评论》2023,(16):25-27
<正>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发表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四全”媒体的概念:“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10周年之际,从国家战略高度、全媒体时代语境和媒体融合实践出发,深刻理解把握“四全”媒体的内涵要求,  相似文献   

10.
石佳 《新湘评论》2023,(16):8-10
<正>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以“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1.
话外音     
正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几经波折,河南省周口市"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最终结果出炉,共有13人被处理、3人移交司法。与之前语焉不详的初调相比,此番真相还原、惩处跟进,基本符合公众期待。评论:面对民众的质疑,当事方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回应?在建设法治政府的时代要求下,这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此事引发举国关注,也提醒了更多的政府相关部门:公正调查才能获得真相,透明执法才能避免猜疑。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文章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从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关照来看,全员媒体是我党党报传统在新媒体时代的继承和发扬,主流媒体需要主动迎接时代变革带来的新挑战,成为社会大合唱的舞台,而不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众声喧哗当中失去了声音,脱离了群众。全员媒体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概念。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呢?笔者认为既要从我党办报的历史传统中去考察,也要立足当下的新媒体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4.
问题久拖不决或权力部门不按公理"出牌"——媒体跟进报道——上层领导高度重视并做出批示——当地领导或责任单位主管领导迅速处理——问题很快解决.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节目评论员白岩松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媒治"."媒治"之说提出一年多来,肯定方、否定方至今争论不休.有人呼唤,"让'媒治'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有人指出,"'媒治'是个伪命题".诸如此类.《新京报》还把"媒治"评为时代热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背景:7月3日,在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接受俄罗斯主流媒体采访,在回答记者提出的"简要介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对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有何期待?"相关问题时引用此语。出处:杭州孤山中山公园"西湖天下景"亭的楹联:"水水山山处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浙江直面新闻舆论领域的痛点、堵点、淤点,深入探索以打造重大传播平台为牵引,构建集约高效的新型全媒体传播体系,为传媒领域改革创新探路。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的一举一动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在西方国家,主流媒体报道是民众了解中国发展的重要渠道,对民众的政治认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选择英美两国主流媒体《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这三家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着重研究如下三个问题:英美主流媒体是如何认知中国共产党的?其认知有何特点?如何提升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媒体是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重要工具。时下,全媒体时代已如一场巨大的洪流滚滚而来。借助各类媒体的合力,展开一场关于说话的革命,完成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意识形态话语转向,重新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是加强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3,(11)
反腐期待加强监督机制中央纪委最近开除了原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的党籍。贪官下台,大得人心。但也提出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能否在那些贪官还未造成损失之前就阻止他们的行为呢?这就要靠完善的反腐机制,使贪官们不敢轻举妄动。遗憾的是,那些被处理的贪官们的所在地,在贪官们损害公众利益的时候,媒体几乎没有不同的声音,更谈不上义正严词的批评了。通过这一连串的严重腐败事件,我们有理由提出:人大、政协、新闻媒体以及其他的监督机器能否真正发挥强大的作用?在这点上,人民群众有多少渴望、多少期盼啊。(建达)以新思维开拓就…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大部署;贵州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建设数字贵州"的工作安排。此次《关于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数字贵州的意见》出台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有何助推作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娄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