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叫任江,是沿河自治县团结街道的一名干部,2017年10月,我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团结街道深度贫困村红花盖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产业是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在前期相继完成村里通村通组路、人饮工程,以及村容村貌的基础上,我结合村情,尊重村民意见,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了红花盖生态种养农民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6,(5)
正如同当年投笔从戎一样,带着梦想和嘱托,我回到了阔别很久的家乡,与以往不同的是,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让我有了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故乡山水依旧,尽管事先对驻村工作有心理准备,但是驻村现实状况还是让我惊诧不已。村里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村"两委"办公在百姓家,村集体债务有近500万元,全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下,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村里的路更是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去村里,因通乡公路正在养护,到村里几公里的路不得不绕出去几十公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底,长岭村18公里的"组组通"道路通了,55岁的朱昌华心里特别温暖。朱昌华是瓮安县永和镇长岭村的贫困户。长岭村距县城20余公里,村子里山高坡陡,东西两面是两排大山,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因腿脚残疾,没技术,没文化,朱昌华在家务农,年收入不过3000元,还要供养女儿上学,生活十分艰难。"2017年年底,路通了后,村里的干部考虑到我的情况,让我承包了这段通组路,参与公路养护。  相似文献   

4.
曾家祥  张敬 《当代贵州》2013,(18):56-56
转眼间,我当黔西县林泉镇清塘村党支部书记就有30年了。看到如今的清塘村群众生活富裕,村容村貌靓丽,全村到处弥漫着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气息,我感到很欣慰。"要想富、先修路。"上任伊始,为了改变当时清塘村水、电、路三不通,人均纯收入还不到1000元的贫困面貌,我带领"两委"班子,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全村的15公里通村通组路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三都自治县重阳村党支部书记吴永银。2010年,原甲揽、羊吾、巫昔三个村合并为重阳村,我被推选为选党支部书记。得到村民们的信任,我很高兴,也感到责任重大!开展农村工作,就得多跑多动、心勤腿勤,多站在村民的角度想问题。多年来,重阳村里只有一条泥巴路和外界相连,也没有通组路串户路,村民出行极不方便。我刚上任时,村里的账上没有钱,可修路不能等。我率先垫资2万元,村委会副主任吴世恩垫资1万元。在大家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6,(4)
正3年前,我第一次在山路的颠簸曲折中,回到四川大巴山里婆家的祖屋过年。那年回京后,我写的一篇随感《大巴山农民除夕夜的梦想:走好路住好房》发表在《党建》杂志上。后来听说婆家村里的支书看到了,支部里几个老党员感慨不已。这3年间,老家每每有新的变化,他们都及时相告。前年通往村里的路修好了,他们千叮万嘱,让我们一定要回去看一看,走一走。沿着一路的乡情,今年我再次从北京回到千里之外的婆家,而这回乡路的变化,给了我满满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六枝特区建设完成农村"组组通"公路474.68公里,2018年,全区计划实施"组组通"公路671.093公里,预计上半年30户以上的村民组将实现100%通硬化路。在六枝特区牛场乡箐脚村关寨村民组,胡云一家正在挥锤打石修路,路的一头接的是通组公路,另一头连接的是他家正在修建的房屋。胡云说:"这段路虽然不长,但不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3月,我从上一任驻村干部手中接过"接力棒",来到谷硐镇茶山村驻村工作。上届驻村工作组协调资金为村里修了通组道路,帮扶32户贫困户发展养鹅,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前任的成绩既给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给我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在老家任村主任的父亲告诉我,村里的事千头万绪,但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带着父亲的告诫,我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工作组成员入户访民情、察村  相似文献   

9.
吴传攀 《江淮》2012,(7):45
"真心感谢省城里来的王书记,是他带头把我家门前的路修好了,我现在出门不用爬坡上坎了。"看着眼前修好的路,姚河乡姚河村宋湾组76岁的老人查德英激动地说。查德英老人所说的"王书记"是省委办公厅选派到姚河村任第一书记的王忠军。在一次大雨中,老人家门前一段200多米的路段被冲毁,老人进出不方便。第二天,王忠军就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拿上锄头、扁担等工具,帮老人修路。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是交通的"最后一公里"。2017年8月,贵州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组组通"三年大决战,截至今年4月26日,全省已全面完成路面建设任务,累计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建立布局合理、标准适宜、出入便捷的通组公路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一条条干净的通组连户路、一排排明亮的路灯、一户户漂亮的农家小院……仅半年时间,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关口村发生了喜人变化。村民们说,这要感谢村里的"第一书记"贺波。一双胶鞋一把手电,摸清家底。关口村位于平坝区齐伯镇南部,是该镇的8个一类贫困村之一,贫困人口有218户844人。今年39岁的贺波,是平坝区财政局  相似文献   

12.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7,(2):63-63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1公里村口路,17年扫雪人。17年前,儿子在雪地里出车祸去世后,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屯镇丰收村村民康忠文为让悲剧不再重演,坚持"飘雪就是命令",开始在村中义务扫雪。从那以后,村里这条路再没发生过交通事故。如今康忠文已年逾古稀,头发斑白。他说,他要一直扫下去,直到扫不动为止。  相似文献   

13.
正为解决"行路难"问题,黔西县绿化乡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按照"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公路和连户路"的脱贫标准,狠抓通村通组路建设。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协调部门联动、组织群众参与等方式和举措,硬化通村通组路50多公里,全乡7个村(社区)于2018年实现了通村通组路全覆盖。麻柳箐是绿化乡小海子村"一个支部一产业"的李子示范基地,每到  相似文献   

14.
正松桃苗族自治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走好七条路子,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一、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扎实推进"乡乡通二级路"和农村公路"组组通"建设战略实施。建成通组公路398.4公里,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257.1公里,扎实推进207个农村"组组通"项目,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  相似文献   

15.
正"要致富,先修路",道出了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贵州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创造了脱贫攻坚"省级样板"。在此过程中,"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硬化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贵州"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为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架起了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16.
正建好通组路,不仅为农民铺筑"致富路",也架设了一座与群众的"连心桥"。雨后,走在从江县加勉乡污生村三组的通组路上,记者看到7个村民手握铁铲或大扫帚,沿路清理从山坡上滑下来的碎石块。"大家加把劲儿,把这条路清干净了,我们就去帮二组清理。"污生村三组64岁的潘老对双鬓已斑白,精神头却很足。"以前去乡里,天亮出发,天黑回家。每到下雨天土路就变成了泥浆路,摔跤是常有的事。"潘老对叹气,"大人还好,最苦的是村  相似文献   

17.
正轰轰轰……6月6日,在黔东南州岑巩县平庄镇背鹅村"组组通"公路施工现场,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施工工人干劲十足,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背鹅村是贫困村,11个村民小组,有贫困户69户、240人。长期以来,村里只有一条村民自发投资投劳修建的通组水泥路。群众出行难,资源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严重制约了村子的经济发展。2017年8月,全省吹响了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的号角。也就在这时,岑巩县启动了"组组  相似文献   

18.
村村通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它的好坏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当那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时,广大的农民已经认识到了路对于致富所起的作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通向村里的路并没有能真正通到各处,广大农民并没有能走上奔小康的大道.随着我国村村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纷纷把这项工程摆在了各项工作的最前面,为切实实现村村通油路服务,为农民的增收服务.在万全这项工作自然也是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相似文献   

19.
支部园地     
正支书自述我的驻村心路我是织金县财政局驻少普镇龙井村第一书记但黎。说实话,刚接到驻村通知时我非常抵触,尤其是走进龙井村的第一天,我更是心灰意冷:这里没有连户路,整个村被泥泞烂路包围;村里没有其他资源,村民只能靠"一亩三分地"养活。我没有村务工作经验,所以一连几天都在村委会待着。一个寂静的  相似文献   

20.
12年前,有人曾给我们剑阁县武五村编了一句话:"武五村里缺水喝,人穷粮少光棍多."1989年,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全镇排倒数第一,人均纯收入只有400元,干部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我上任那天只说了一句话:"我一定要给大家干出个名堂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