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人少好种田     
俗话说:“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人少好过年,此话不假;人多好种田,我看未必,另一句俗语就足可证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不得水吃。” 人满为患,人多难种田,而今农民在开始感到了。田,只有那么一块,人多了,要么全部下田把田踩铁把禾苗踩死,要么就你等我我等你没人去种没人去管。即使家长得力领导有方,合理调度,风调雨顺,但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同事好友老赵对我说,说不清楚到底是家乡把他丢了,还是他把家乡丢了。他说他好眷恋那句"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的歌词!他在努力地回忆着,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数说着……家乡是妈妈怀你生你的地方吗?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年代,妈妈怀我在关内,为了填饱肚子,妈妈一路乞讨生我在关外。不知是妈妈丢了家乡,还是家乡丢了妈妈。没"坐月  相似文献   

3.
家乡变了     
在迎接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家建昌。我欣喜地看到,家乡彻底改变了模样。过去的荒山秃岭,而今披上了滴翠的盛装。过去泥沙俱下、狂妄无忌的六股河,而今清澈见底在堤坝间淙淙地流淌。  相似文献   

4.
润泽苍生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浮山县一个偏远的黄土高坡上,就像一首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是的,正是我们村那眼苦涩的井,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我家院外有一条大沟。沿着陡峭弯曲的小路下到沟底,有眼苦井,全村500多口人的用水全靠它。因此,村里人把这眼苦井看得特金贵。苦井委实地小,只有一尺来深。每天鸡叫头遍,小路上就响起了丁丁冬冬的水桶撞击声。阳婆出山两竿多高,挑水的人才会渐渐少下来。路也委实地陡,决不能歇,也无法歇。稍不留神,就会摔倒,轻则摔个鼻青脸肿,重则摔个臂折腿断。村里每年都要摔伤、…  相似文献   

5.
时间在悄然流逝,不经意中,阔别家乡已六年有余了。然而,我对故乡的怀念情愫却与日俱增,犹如深冬冰封的河流,总有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在心底酝酿流动……那天走在街上,手机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号码。我拨过去,原来是家乡的峰哥打来的电话。虽然多年没有联系,可乡音依然让我振奋。峰哥一次又一次地叮嘱:"这  相似文献   

6.
一路有你     
陈志扬 《共产党人》2013,(10):53-54
最初的记忆中是没有电话的。 那个时候,有啥要紧事,需要给十里开外的亲戚、朋友递个话,要么就是徒步翻山越岭去登门拜访,要么就是遇上有顺便去亲戚朋友那村办事的人捎个口信、带个话过去。若是更远一点,就得写信了,一封信十天半个月能到算幸运的了,杳无音信也是常有的事。我在兰州的建筑工地打工搬砖头的时候,就经常给远在天水乡下山里的父母写家信,诉说着我的苦闷、我的孤独;我也从父母的回信中贪婪而急切地获取着精神上的安慰,并将之转化成了我搬砖头的力量。那个时候,之所以不打电话。是因为我们乡下农村是没有电话的。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生日     
105年前,父亲聂荣臻出生在江津这片土地上。他在世时,从来没有忘记家乡,甚至在弥留之际,魂牵梦绕的依旧是故乡的建设和发展。而今,我与父亲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更是依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每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总是由衷地喜悦。我想,父亲的在天之灵,此时此刻,也一定会在为家乡祝福。对父亲的业绩和思想,过去研究探讨过多次,大家比较熟悉。他过生日的情况,过去很少介绍。作为女儿,每次回忆父亲过生日的情况,总觉得值得回忆,挺有教育意义。父亲的生日是12月29日。战争年代,戎马倥偬,根本无暇顾及过生日的问题。父亲的…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7,(6)
我们公司是销售笔记本电脑的,在电子市场里都有专卖店。昨天上班后到店里巡视,看到一个客户正在跟店长争论,我过去问怎么回事。客户说:"你们的广告上说这款笔记本电脑的重量是2.2公斤,可我回家后称的怎么是2.23公斤呢?你们这是欺诈行为,要么赔偿,要么我去投诉。"  相似文献   

9.
春节期间,笔者回到离开数年的家乡,在走亲访友中,经常听到许多村民爱用“没想到”这个词谈论如今农村发生的变化。家居村东头的陈富财是村里人多地少的缺粮户。过去,每年给国家上缴520公斤的农业税,成了他家最大的负担。今年春节我到他家串门时,他说:“国家取消农业税了,彻底减  相似文献   

10.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弘扬光大的主体精神,主体精神达到的境界有多高,是衡量该时代人们的人格精神及道德自觉的尺度。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灵,它是以雷锋为代表的全体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它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中国人应努力具有的高尚精神品格;它表现了一种在一个经历了数千年文明发展并富有深层文化传统的民族里产生而又带有时代特征的崇高精神境界。认真学习和深刻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克服过去一段时期要么片面地理解要么随意地扭曲  相似文献   

11.
正一日,我与朋友到某风景区游玩,他连给我照了好几张照片,可每张照片都令我大失所望——照片里的我,要么老气横秋,要么气质欠佳,要么腰板不直,要么表情木讷……见我满脸不悦,另一位朋友说,恐怕不能光怨相机,关键是"原形"不理想。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事后让我思考了好一阵子。照相是个技术活,但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12.
1964年,我刚入伍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那年,部队上下正轰轰烈烈地掀起学习雷锋活动。我怀着对雷锋的无比敬仰,积极投身到学雷锋活动之中,发誓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于是扫地挑水、替战友洗衣刷鞋等活儿抢着干,有时为抢扫帚差点和战友闹矛盾,后来干脆把挑水扁担藏起来,就怕好事做不着。可是没有想到有的人对我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说我学雷锋动机不纯。当时我吃不好睡不着,做好事的劲头减了一半。连队领导及时找我谈心,并送我《雷锋日记》。当我把日记读完后,开始认识到雷锋之所以从  相似文献   

13.
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只知道待在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总能使不成样的哭脸变成一副可爱的笑脸;她总能使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家乡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而那时的我对她的了解仿佛披上了一层面纱——朦胧而清淡. 对于一个追逐世俗的人来说,家乡只是一块不值钱的土地.她没有城市的一小块地那么值钱,但对于我,家乡则是一块藏着金矿的沃土.她让我懂得一个人的价值,生命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陈琦 《广东党史》2011,(12):45-46
童年的时候,常常回到住在乡下的祖母身边。祖母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莫过于她那挑着一担沉甸甸的水桶的身姿了。记得,每天清晨,祖母总是很忙碌,她早早地起床,然后,便挑着一担水桶到井边挑水。有时,还在梦乡中的我,被祖母往水缸里倒水的声音惊醒,当看到祖母那瘦弱的身躯时,我便盼望着祖父有一天能从遥远的地方回来,帮祖母挑水。  相似文献   

15.
乡愁     
正曾经与朋友一起听歌时,一首韩红的《家乡》勾起了我的乡愁。阔别已久的家乡啊,你的模样依然那么清晰地映入眼帘。我的家乡——四川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三面环山,村庄前有一条小路,通向外面的世界。我就是从这条小路,走出了村庄,上学、工作,直至在外生活定居。近日,有亲戚从四川老家来我们这儿探亲,在与她的交谈中,谈及四川老家,她说:变化很大,家乡富了,高楼大厦,人们生活好了,总之,家乡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井     
正品 《理论与当代》2004,(11):55-55
假期里别人旅游去了,我却回了老家。那天到家时正值中午,远远听见后山上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打听到是乡民们在庆祝自来水工程竣工,于是便赶去庆贺。蓄水池建在后山的半腰上,三米见方约一人多深,装满一池水够一村人用上一个星期,水管铺到各家的厨房。这一工程的完成,告别了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挑水吃的历史,特别值得庆贺。我算是这个村出去的“文化人”,乡亲们都让我给这井取个名字,思来想去,便提笔写下了“思源井”三个字,意即喝水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水的来源及过去喝水的艰辛。水是从山下低矮处几百米深的一个洞中抽上来的,洞中的水常年不断,乡亲…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交流     
谱支新歌献家乡当代贵州编辑部: 同志们辛苦了!《当代贵州》改版后,无论是从内容到版面设计都比过去好多了,我每次都能收读。作为家乡人,能看到家乡各方面的消息,当然十分高兴。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我们一些在京工作的同志多次谈起,想写一首能代表较高水平,能向贵州和全国推广的歌曲,用此来扩大家乡对外的影响,扩大贵州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聂帅与家乡     
聂帅的名字,我在早年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过,以后从地下党的报刊和杂志上看到过他的消息,那时我就为家乡江津有这样一位人物而自豪。1949年解放前夕,家乡普遍流传着“聂荣臻要回来办50寿辰”的说法。这说明广大群众渴望解放,也说明聂荣臻的名声已广为人知。50年代初,他曾经回到过家乡,还专程到他的母校江津中学去看望师生,因学校放假未能看到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而感到遗憾。我经常见到聂帅,直接听取他的教诲是1978年。当时,我出席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聂帅派秘书把我接到家里,从下午4点一直谈到6点。他详细询问家乡的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从农业生…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在黄河岸边的兰考县。家乡的历史与现实,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家乡人民的命运与黄河的安危福祸相连,更与新中国的成立息息相关。黄河岸边长大的我,小时候常听那首家乡广为流传的民谣:“六月二十一,打开南北堤,先淹考城县,后淹小宋集。”这首民谣诉说的是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1933年农历六月二十一,黄河在兰考县东坝头西的南北堤决口,咆哮的黄河水先吞没了河口下的考城县(今兰考县固阳镇),后荡平了临近的小宋集(今兰考县小宋乡)。从兰考凶猛而过的这场大洪水,使豫、鲁、皖3省20多个县顿成泽国。无数个村庄“房屋…  相似文献   

20.
我的家乡在青海省乐都县,是一个远离县城、极为偏远、大山深处的民族乡,我高中之前的学业是在这里完成的。上高中时我第一次走出了大山,感到县城太美了,有那么多的东西吸引着我。在我的记忆中,家乡风景如诗如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