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灿烂的黔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758—761年即中唐时期完成初稿并广为流行的世界茶文化、茶科学巨著《茶经》曾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贵州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黔地古茶世界茶源从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科学研究进展可以得知,茶树亲缘及山茶科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至  相似文献   

2.
茶源贵州     
正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是世界古茶树起源地之一,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有物种最多的栽培古茶园,古茶树多达120多万株,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让这里成为宝贵的茶树基因库。晴隆发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茶籽化石,唐代陆羽《茶经》曰"茶之出黔中",进一步印证了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更造就了贵州"干净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已知的贵州古茶树物种有大厂茶(原称四球茶)、五柱茶、秃房茶、榕江茶、大树茶等,包含了茶组植物的4个系6个种,同时还有一批尚待定名的茶种。植物学家公认的是物种多的地区也就是该种作物的起源中心,所以贵州属于茶树原产地地理起源中心,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不需要争论的。贵州古茶树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以贵阳为中轴线,野生型茶树大部分分布在西部,栽培型茶树主要在中部和东部,如大厂茶集中在黔西南和黔南的七八个县,分布范围超过了云南和广西;秃房茶和大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史载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如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0多亿人饮茶品茗,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寻根溯源,世界之茶,源自中国;中国之茶,始于贵州。1980年,科研人员在贵州省晴隆县发现一颗完整的野生古茶树四球茶茶籽化石。经我国权威部门鉴定,确认该茶籽化石为"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至少164万年以上的四球古茶籽化石",是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茶籽化石,茶籽化石的出土和鉴定结果,充分  相似文献   

5.
正1941年,我国茶叶科学研究先驱之一的李联标先生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茶场工作期间,发现务川大树茶、习水大茶树,开启了中国古茶树研究的大门;1980年,贵州省晴隆县与普安县交界处发现四球茶茶籽化石,将世界茶历史推进了164万年。贵州是茶的故乡,存在着许多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是宝贵的茶树基因库。随着贵州省茶产业的加速发展,贵州古茶树资源被不断发现,经国内权威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茶产业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3月的贵州,茶海飘香。作为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源地之一,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了贵茶优质、原生态的保障。品牌引领彰显发展自信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分布着各类野生及栽培茶树品种600余种,是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两个品种,是中国茶树品种的优良品种。同时,贵州是茶树和茶文化的故乡,2020年贵州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排名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刘开津  李筑 《当代贵州》2009,(15):I0002-I0002
2009年7月中旬,由贵州茶叶协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组织的"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活动结束,米自黔南的都匀毛尖茶和贵定云雾贡茶榜上有名,其中都匀毛尖高居黔茶之首,成为"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标志.黔南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常年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特别适宜茶叶生长,是我国茶树原生地和历史上出好茶、产名茶的古老茶区,由古至今好茶名茶不断.  相似文献   

9.
<正>4月18日,贵州广播电视台《茶旅贵州》——"北纬27°·最美茶乡"大型茶旅系列节目在最美茶乡贵定云雾镇隆重开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庹文升,省农委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贵定县委书记莫春开,县长张丽芳,县人大主任凌毅,县政协主席方昌国;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正等领导出席开机仪式。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又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厚重的茶文化历史。《茶旅贵州》——"北纬27°·最美茶乡"大型茶旅系列节目,旨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史载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茶在当代已成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种茶,饮茶嗜好者遍及全球。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起源于中国。一、中国:茶文化发源地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与茶有关  相似文献   

11.
贵茶飘香     
正"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一千多年前,唐代学者陆羽在《茶经》中这样记载。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种植已有几千年历史。贵州地处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地带,茶树分布广,品种资源多,在茶叶的利用、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饮用、食用,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参与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贵州茶文化。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而贵州又是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五千多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就了贵州特殊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千百年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饮用、食用,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参与和创造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茶在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集中亮相,进一步打响了贵州茶品牌,推动黔茶出山、风行天下。醉美人间四月天,红城茶香醉春烟。4月19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市湄潭县开幕。来自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行业组织负责人、知名茶企、茶商和国内各大茶企代表1000余人齐聚湄潭,  相似文献   

14.
<正>5月29日,贵州古茶树茶叶品鉴会在湄潭县举行,中国茶叶研究所古茶树专家、研究员虞富莲,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平盛等六位专家对参加品鉴的古茶树茶叶就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后评出16支"最具推荐价值古茶树茶叶"。此次评比标准参照国家对茶样的综合评审细则,用3克茶叶经100℃的沸水冲泡5分钟。贵州省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正武介绍,古茶树茶样大多为一芽二三叶的原料,需冲泡5分钟方能把茶叶的优势、劣势展现出来,达到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15.
正走遍全国,走向世界,2017贵州茶一节一会在此之上做出努力,多方位助推黔茶出山。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茶叶是绿色贵州的珍宝。4月28日,2017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贵州茶一节一会)在中国湄潭正式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在此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共话茶事、共谋茶业。根据贵州茶一节一会发布的《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6  相似文献   

16.
<正>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沿着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弘扬贵州茶文化,推介贵州茶品牌,加快黔茶出山步伐。茶产业是贵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茶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达700万亩,承接了东茶西移大势,并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正加速形成中国绿茶加工中心。为深化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地区茶文化交流,弘扬贵州茶文化,服务贵州茶产业,加快黔茶出山步伐,今年7月,贵州再次开启"丝绸之路·黔茶飘香"之旅。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从重庆、西安、兰州、太原、西宁到呼和浩特,这条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成为贵州茶叶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加快推进中国优质茶原料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加工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出口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向茶业强省迈进。3月20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宣传推介活动向外界公布了今年贵州国际茶文化节将于4月18至20日在遵义市湄潭县举行的信息,预计国内外5000余名嘉宾将齐聚遵义湄潭,共话贵州茶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正>多彩贵州好山好水出好茶。贵州位于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区,是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赋予了贵州茶"香高鲜郁、味醇鲜美、色纯鲜亮"的特质。贵州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茶叶的理想区域,是生产高品质绿茶的重点产区。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8日,贵州省首届春茶斗茶大赛在贵阳落下帷幕,5大类"茶王"诞生。此次大赛以"生态、标准、品牌、创新"为主题,旨在通过斗茶活动的开展,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质,打造贵州茶品牌形象。新"茶王"的诞生为贵州茶标准树立了新的"标杆"。近年来,贵州茶叶正在从"贵州原料"、"贵州制造"向"贵州创造"、"贵州品牌"转型,"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向黔看"的产业格局正  相似文献   

20.
正"要喝干净贵州茶,做健康中国人。"3月20日,第十一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茶产业博览会)宣传推介暨"我有贵州半亩茶"网络名人公益活动在北京举办,宁静、聂远、邹市明、龚琳娜、杨茗茗等贵州知名乡友,杜少中、梅新育等网络名人,纷纷受聘担任"贵州茶星大使",共讲贵州"茶故事",助力"黔茶出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