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2.
徐祖荣 《岭南学刊》2007,(5):115-118
我国社会救助覆盖面宽,政府负担重,必须倡导非政府社会救助。单位制解体、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中间层的形成及民间组织有序发展,为非政府社会救助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有效经验,营造有利于非政府社会救助的思想理念,大力培育慈善组织,实现非政府社会救助的规范化、法制化,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2,(11):88-88
曲绍旭在《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由于对救助对象及环境认识的不足,灾害致残者救助现有主体在资源配置、力量平衡以及项目融合等方面存在弊端。福利多元主义以去中心化、决策参与等价值观,逐渐成为灾害致残者救助与主体建构的理念基础,并使得各主体朝着综合化、多元化与制度化方向发展。在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  相似文献   

4.
"悬崖效应"催生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尤其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给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信春鹰 《中国人大》2012,(23):46-46
在肯定这几年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一是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制度,救助对象收入无法准确核定。社会救助政策落实的关键在于客观准确核定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现在有不少地方对家庭收入的核查,主要是主观判断和根据基层单位审核的意见,主管部门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核查方式,无法对申请人多元化的家庭收入进行准确核查;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是革命老区,又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困难群体面较大,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十分繁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  相似文献   

7.
汤秀娟 《湖湘论坛》2013,(4):109-112
最大限度地为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提供救助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非政府组织(NGO)的职责。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中具有明显的角色优势、筹资优势和专业优势。然而,政策法规缺漏,非政府组织自律互律机制不全、协调合作不足等因素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的优势发挥。为此,应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转换合作模式等途径,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提供良好的条件,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9.
社会救助是社会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社会保障安全网体系的“兜底线”。其目的是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救助模式的不同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文开 《理论月刊》2004,(4):165-166
文 章分 析 了 我国 各 省 、市 、自治 区 现 阶 段选 择 不 同 的农 村 社 会 救助 模 式 的 原因 ,指出 近 期 东 部、中 部 、西 部可 选择 的 社会 救助 模 式。  相似文献   

11.
作为纠纷解决的一种方式,调解工作具有化解纠纷、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宣传教化的社会功能。在社会转型期,进一步发挥民间调解的作用,对于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独特而巨大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社会转型期涌现出特殊社会群体,文章提出了改革中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概念,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存在主要问题,论述了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的措施,得出解决改革中的弱势群体生存问题应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中的民间组织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组织是介乎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群众性自治性组织 ,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是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 ;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有利于促进市场规范和经济的良性运行 ;能丰富人们文化生活 ,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民间组织虽然发展很快 ,但还必须加强管理 ,使民间组织真正民间化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生计理念下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些年在社会救助方面进展很大,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救助政策,基本形成了综合性的社会救助制度,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可持续生计理念对于社会救助政策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应该以可持续生计理念为指导并予以完善。文章从可持续生计理念的角度审视了我国当代的社会救助政策,指出其不足,并提出应该在制度设计、政府责任以及受助者参与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民间交流日渐成为两岸交流的重心,与此相应,两岸关系理论需要从"国家中心"走向"社会中心"。但是既有的"联锁社群"理论在解释两岸民间交流时仍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对"关系"本身的忽视;而"关系网"恰恰是两岸民间交流的主要媒介,是"两岸社会"的基本组织模式。其中,强关系传递了情感、信任和影响力,弱关系传递了信息。社会网络比身份认同对两岸民间行动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由最初的救急型举措经由道义性扶贫,最后达到制度性救助,由片面的城市低保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转变进而实现全社会的最低保障.这种制度变迁的背后,反映着社会理念和制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正式建立,为构筑国民公平底线,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稳定百姓预期,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共事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社会救助的概念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观念偏差,认识不足;政社不分,政府全能化,垄断社会救助事务;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滞后;救助范围有限,救助标准偏低。针对现存问题,探讨了优化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公民权利是现代社会救助的源头和重要内容,无论是物质救助、精神救助还是能力救助,隐藏在其后的是公民权利意识的发展,救助的本质是保障救助对象的社会权利。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实践中虽然从法律上和制度上对公民权利进行了规定,但实践中弱势群体尤其是救助对象的权利被合理或不合理"剥夺"形成权利贫困,要求以一种公权力为基础的主体来帮助权利主体自身权利的维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