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凌胜利  魏斯莹 《外交评论》2013,30(1):151-154
2012年10月27—28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未来五年的中美关系:议题与挑战"中美学者战略对话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20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对话。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卢静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外交学院副院长朱立群教授、外交部美大司蔡伟副司长、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教授、美国进步研究中心梅勒妮·哈特女士先后致辞,认为就未来五年中美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中的议题联系与议题脱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在双边、区域和全球等层次存在不同类型的利益关切,在不同的议题上也存在不同的国家利益优先排序。在双方对话与谈判过程中,为促进谈判朝着对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中美双方既可能运用议题联系的策略,通过引入新的议题来推动既有议题的谈判进展,也可能采取议题脱钩策略,打破谈判议题与其他议题之间的联系,以改变谈判的僵持局面。因此,中美关系中的议题联系与议题脱钩现象,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文章主要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案例,从议题联系和议题脱钩的视角,着重分析中美在双边谈判中是如何灵活捍卫己方目标和利益的,以期为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反复性提供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全国中青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党校、高校、部队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20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流同志主持。与会同志围绕着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4.
1991年10月末,我应邀参加了在汉城举行的“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妇女”国际研讨会,此时正当朝鲜北南双方同时加入联合国之后和中国钱其琛外长赴汉城参加亚洲国家外长会议之前,中国妇女学者在南朝鲜受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会后,与会者参观了梨花女子大学。这所具有一百多年悠久历史而又富于现代化气息的女子大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共同利益基础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核心动力,但是这一解释未能说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面临共同外部安全威胁、有明显共同利益的中美两国一直未能实现建交和关系正常化。事实上,两国间仅仅存在共同战略利益基础是远远不够的,稳固的战略关系是极其必要的补充。这种战略关系需要经过一系列高层级的战略试探而逐渐建立起来。通过这种战略试探,国家间可以逐渐明晰彼此的战略意图,有效传递己方真实的外交承诺信号,累积领导人乃至国家间的战略信任,从而使潜在的共同战略利益得以显现,并最终走向战略联合。而1977年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便是双方关系正常化陷入停滞阶段后较为重要的一次中美战略性试探。这次"探索之旅"促进了双方间的沟通和了解,双方围绕全球战略的磋商和双边关系问题的交锋,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双边战略对话机制的形成和延续,还澄清了相互之间的模糊认识,重新启动了停滞已久的正常化进程,为中美关系后续的加速发展和突破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1998年5月28-31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中美关系史国际研讨会。本文介绍了会议中双方学者对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两国对抗局面形成的根源、50-60年代冲突与克制的情况、两国关系解冻的过程、两国的外交决策机制和运作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还介绍了美国学者在中美关系史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对资料的发掘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学者们对中美关系现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和平崛起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东亚共同体建设进程和美国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演进中的亚洲地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平崛起和东亚合作:中国和美国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东亚合作的前景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美能源合作及对东亚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2015年5月23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社区矫正论坛"。"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研讨会"是这次论坛的"会中会",大陆与台湾顶级犯罪学者汇集对话研讨会,观点交锋、碰撞思想火花,让学界耳目一新。对话研讨会的主题是:"大陆与台湾犯罪学的基本定位、功效与国际犯罪学发展趋势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的前景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全貌也逐渐被揭开。庭前会议具有程序和实体两方面的功能,它在解决非法证据排除、证人出庭、证据整理等问题上为控辩双方提供了有效的对话空间,使得原本在庭审中难以协调的问题在庭前得以中充分的交流与协商。作为一种新制度,庭前会议的成长必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庭前会议将立足于本土经验,成长为一种"中国式控辩协商"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