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前几天,一位80多岁的上海老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找到笔者寒舍,说他听说周恩来总理有一个"润弟",但在参观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时,讲解员说不知道,推荐他来问笔者。我告诉他,周恩来高祖以下的"恩"字辈兄弟共有14人,按年龄大小排序,其中老二和老三早夭,剩下的12人中只有排行十四的周恩霔字润民,周恩来称他"润弟"。老人听后脸上笑开了花,连声说:"对,对,就是他,是毛润之的‘润’  相似文献   

2.
最近接连在报上读到两则新闻,一则是说三位到南京找工作的安徽民工,来到迈皋桥派出所,把他们刚在路上拣到的一个钱包交给了值班民警。民警通过钱包里的相关证件找到了失主。失主王先生是位包工头,听说他们是来找工作的,当下就决定聘请这三位民工在他所在工地干活,并说:"我要找的就是有好人品的人。"另一则是说扬州有个名叫徐砺寒的高中生骑车不小心撞了路边的宝马轿车,因为等不来车主,急着上学的他在轿车上贴了张字条,说明情况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细读"白袍点墨"和"轿夫湿鞋"二则故事,不仅耐人寻味,而且发人深省。一则讲的是:明代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时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  相似文献   

4.
“就说我不在!”某县一位副县长听说有个老同学来找他,又一次这样嘱咐秘书。这位副县长明明在,却为何要躲起来呢?原来他上任后,门庭骤然热闹起来:老同学送来土特产品,要他为购买紧  相似文献   

5.
<正>近读"白袍点墨"和"轿夫湿鞋"二则故事,感触良多。一则讲的是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听说广西当地有送礼受贿的风气,他就问衙门里的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我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该怎么  相似文献   

6.
"你们知道吗?边防派出所新分来个大学生警官,好像叫赵琦。听说他是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在黑龙江塔河县边防大队依西肯边防派出所辖区瓦干村村委会办公室内,村支部书记刘茂桐半认真半玩笑地说。"是吗,他会是接替副书记民警张云勇的人吗?""他能像云勇警官一样处处为咱们老百姓着想、时时为咱考虑吗?"办公室内,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提议:"咱们出点难题考考他咋样?如果不过关,咱就提议派出所换人。"一人提议,其他人立即随声附和。不一会儿,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积极参与下,一套"考核方案"就出炉了。  相似文献   

7.
<正>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地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的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郑牢说:"朝廷严惩贪官,要杀头你都不怕,反倒怕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0,(5):52-52
《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Leonardoda Vinci,1452年-151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后代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在同时代的人看来,达·芬奇就像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魔术师,有"万能天才"的美誉。在现代人眼中,令人惊异的是,他仅用12幅完整的作品就奠定了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画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庄电一 《共产党人》2010,(11):54-54
现在,全国各地评选活动很多。有些如"十大人物"、"十佳"、"百佳"之类的评选,由于入围的人要多于当选的人,必然会有部分人落选。谁当选,谁落选,充满着悬念。当选与落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差别很大。于是,有的候选人就开始活动了。有人不仅四处活动、为自己造势,有的还打电话给记者,请记者写稿宣传他。一位记者就接到了这样的电话。那位"感动XX十大人物"的候选人就用恳求的语气在电话里说:"如果能在影响大的媒体上报道他一下,他当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为此,他一再恳求那位记者写写他。应该说,这位候选人确实不易,事迹也足以让一些人"感动",但那位记者还是没有帮他这个忙。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徐德顺南下,搞起了水飞蓟种植和贩运.四年后,他拎着满满的"一桶金"回到家乡. 儿子回来了,妈妈欢天喜地,可一听儿子说"打算弃商从耕",神色马上就变了:"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当一辈子屯子人能有啥出息啊?" 亲朋好友听说徐德顺回来了,纷纷来家看他,可一听他要办农机合作社的打算,都说这是个"疯子决定"——谁都知道现在种地不挣钱,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相似文献   

11.
屈戎 《党史文汇》2001,(6):44-44
主张废奴的林肯,于1854年7月1日发表了他的《关于奴隶制的几点意见》,他说:"证明奴隶制是一种极好东西的著作写了一本又一本,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听说有人愿意自己许身奴隶来享受它的好处."也许,那个时代还没有现在的进步,抑或是他生长的国度不同,所以也就无缘"听说"这自愿许身为奴的事件.倘若林肯活到今天,可就有幸与闻了.君不见,在中国,近年来就有人热衷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否定中国革命,进而提出什么"孙子战略".所谓"孙子战略"云者,其精义便是"许身为奴".那大意是说,当初中国如果不反帝--而是当美国的孙子,今天的中国就会像日本那样繁荣云云.  相似文献   

12.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10,(10):24-25
他是一位善于造梦的人,更是一位勇于圆梦的人。正是秉承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他和他的乡亲们一次又一次明知不可而为之,将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正听说要采访,夏家骏首先向本刊记者开起了玩笑:"你们这是要考我啊!"一句话,顿时让现场气氛活跃了起来。夏家骏是历史学者,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他也是官员,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常委。他以研究清史扬名学术圈,以敢讲真话、为民代言被大众所知。他的不少书,署名颇有讲究,署的是"夏家餕",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书是盗版的。他告诉本刊记者:"我写普通书就用‘骏’,深一点的书就用‘餕’。"  相似文献   

14.
文叶飞  谭勇 《当代贵州》2013,(25):19-19
石阡县花桥镇北坪村的席运智是一位退伍军人,现在是村委委员。从6月12日起,他就昼夜在黑洞口水源点,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守水人"。记者在修竹掩映下的黑洞口见到了席运智,他浑身沾满泥浆,身材精瘦,一脸黝黑。此时,他刚从180多米  相似文献   

15.
青山有幸 1961年冬,时任国家农垦部长的王震回到了他的家乡湖南省浏阳县北盛仓。 在那浮夸风、共产风盛行的大跃进年代,听说家乡的人民正处于暂时的但却是严重的困境之中,王震很为家乡人担忧,同时他也非常想念家乡父老。 当时县里有位领导是王震任三五九旅旅长时的老警卫员,他听说王震回来了,老远就去迎接。见了面,他还是老习惯,立正,敬礼,喊了一声:“首长好!”  相似文献   

16.
正"是她救了我,我要好好谢谢她!"7月20日,上海市民李先生在报纸上发出寻人启事,寻找救护他的好心阿姨。几日前,他在长阳路江浦路无故被多人殴打,危急时刻,一位"神勇阿姨"上前阻挡,拦住了雨点般落下的拳脚。李先生回忆,7月6日中午,他在长阳路一咖啡馆与人谈完事情,不料,刚走出门口就被人用拳头击  相似文献   

17.
"找他呀,够呛.在单位轻易见不着他人影儿."听说记者要约见李强,李强的一位同事给记者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也难怪,身兼两项要职的李强,一天不知有多少事在等着他——作为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科技人员,为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他一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工作在田间地头,光是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就得一万人次以上;同时,作为齐齐哈尔市农委副主任,他还得着眼全局、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当好参谋.  相似文献   

18.
忽然想到的     
一 西谚说:"上帝想让谁灭亡,就先让他疯狂。"这和中国的古训"炎炎者灭,隆隆者绝"有异曲同工之妙。匪痞、无赖之外,人的疯狂常在志得意满、权倾一方之时。狂者当道,智者不与之争。上智者还常为其"铺路架桥",让他顺利登上疯狂的巅峰。听一位高人说,对有潜在疯狂特质的人,他要是爱权,就给他权力,他要是爱钱,就给他提供捞钱的方便,用不了多久,便成全了他(进监狱)。这虽不免有点"阴险",但对那些"权令智昏"的疯狂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这"阴险"更有效的办法吗?河北李真等人的毁灭,从某种角度看,除他们自己"非常努力"之外,很有可能是许多"高人"成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访焊工劳模老孙,谈及坚守缘由,老孙说因为两个人,一位是父亲,一位是师傅.当年父亲听说他要转行,给了他一巴掌,"别给我耍心眼儿,焊工都干不好,你还琢磨啥?"老孙当年嫌焊工环境差、穿着脏,一心想往办公室奔.这一巴掌虽不疼,却打到了老孙的心里,自此他收起杂念,专攻焊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到内蒙古采访牛玉儒的事迹,几乎被泪水所包围。亲人哭,是心酸,是悲痛;而同事哭、干部哭,更多的是思念,是感佩。那种感觉,有些像痴心的歌迷、影迷失去了他们崇拜的明星、喜爱的偶像。 一位领导干部成为人们追思的"明星",是有些奇怪,但事实却是如此。十几年前的同事说起他:"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激动得让你掉眼泪,可是一想起这个人就想哭。"共产党的干部如果像他这样,我就一定跟他走!"曾被他一席话打动,留在呼和浩特工作的挂职干部说:"见过他的人,就忘不掉他,并且还想见他,跟他打交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