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居民收入的话题,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总理的讲话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民意,是我们解决劳动分配问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兰燕飞 《小康》2010,(4):74-75
“灰色收入”2010年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草案)中,但因为语焉不详,人大代表们对如何“规范”充满了忧虑,最终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接受了诸多代表的意见,将此作了删除。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中国高级别官员“落马”破纪录的一年,重拳出击惩治腐败的一系列动作,凸显了官方的反腐决心。建立健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成为2010年“两会”的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3.
人大代表责任重.敢为“三农”鼓与呼 2007年春天,北京,全国“两会”。 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宫学斌神情激动:“中国的农业太弱了,中国的农民太苦了,中国的一些农村太穷了,身为人大代表和‘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带头人,责任重于泰山!”  相似文献   

4.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4,(10):13-15
2014年的全国两会.雾霾再一次如期而至。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郑重指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总理的话体现政府治理雾霾的坚定决心。回应着社会关切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5.
酆采 《天津人大》2011,(4):46-46
日前,和平区人常委会机关召开全体干部会,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分别从“两会”的基本概况,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和个人学习体会等三个方面作了传达和辅导。通过学习辅导,加深了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成员对“两会”精神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了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相似文献   

6.
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最主要的议题,也是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进行全面工作监督的基本形式。如何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此,我想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人大代表发现,以往市长在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惯常出现的开场白“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改为了“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曾连续四届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的徐仁发说,政府不再提“作工作报告”。绝不是文字上的小修小补.它意味着政府终于领悟出了自己在人民代表面前应有的语气身份,它意味着政府向着“权为民所用”的服务型执政理念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在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成玉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确定河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外,还就建立和谐社会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承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工程款新账不欠.旧账清……”到了一年的“收官”阶段,政府的承诺落实得如何?近日.本刊记者对省政府在年初人代会上所做的承诺进行了采访一请看——  相似文献   

9.
曹林 《协商论坛》2010,(6):58-59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执行报告个人财产规定”——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他一贯对民生疾苦深切的关怀、对人民权利的尊重以及对公权的严厉,自然会激起代表委员们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民目光聚焦“两会”,民意汇聚“两会”,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提案议案重点关注了哪些话题?两会召开以来,本刊记者不断分析各媒体两会报道热点,采访代表委员、查看各种资料,结合本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就两会“热点”约请代表委员、党政官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沈栖 《人大建设》2007,(6):39-39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履职问题成了媒体报道的一个“亮点”。《新京报》刊发北京市人大代表张佩东关于人大常委会应对代表进行考核的建议,认为目前存在“人大代表工作缺乏竞争机制,对代表履职考核不够”的弊端,“通过人大常委会的考核,可以激励代表提高履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民间疾苦倾情呼吁,就民生问题追到底,对社会弊端无情解剖……在全国人代会上“无畏代表”、“直言代表”、“放炮代表”令全社会为之欣慰,为之振奋。联想到昔日“学习政府报告”之类的“惯性”话语,以及“只说好话、少说或不说坏话”的“主流”行为,我们有理由判断,在监督意识和话语表达方面,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有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又逢一个春天,又逢全国"两会"召开,住房保障、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生态城市、环境友好、政府职能转变等字眼不止一次的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都对城市管理又提出一个新的课题. 带着总理报告中的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张谨  陈晓 《人民政坛》2008,(4):43-43
《人民政坛》编辑部:最近这段时间。我所在的代表小组组织了几次活动。其中有一次是学习监督法。监督法是规范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我们在学习后对人大代表监督的话题进行了讨论。有的人说。人大代表个人没有监督权.因为人大都是集体行使职权:有的说,人大代表个人也有一些监督权。对此我感到很疑惑。请问。人大代表个人有没有监督权?  相似文献   

15.
“办理代表建议有水份”,这是日前笔者下乡调研时,从一位人大代表口中得知的,这位代表说:“这个问题我连续提了4年,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还要我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人大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代表建议办结率达100%,代表满意率达100%,这真叫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6.
陶刚  宋子明 《江西政报》2009,(5):F0004-F0004
2月26日下午,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和省人大代表建议省政协提案交办会召开。会上,吴新雄省长在今年"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作任务被分解为165项交办给责任单位,"两会"上的九成多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相似文献   

17.
“各位代表:现在,我向大会报告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1月15日下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和市检察院检察长陈旭,分别向人大代表报告工作。然而,代表们首次发现,在“两院”报告的后面,均专门附了一份有关“用语说明”。这一做法,在代表中引起反响。  相似文献   

18.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7,(5S):55-55
为民间疾苦倾情呼吁.就民生问题追问到底.对社会弊端无情解剖……在本次全国人代会上不断涌现的“无畏代表”、“直言代表”、“放炮代表”等等.令全社会为之欣慰、为之振奋。事实上.近年来的观察表明.这种批评四起、诘问连连的景象.已逐渐成为各级人代会的常态。联想到昔日“学习政府报告”之类的“惯性”话语.以及“只说好话、少说或不说坏话”的“主流”行为.我们有理由判断.在监督意识和话语表达方面.人大代表已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1,(4):32-33
文章的标题来自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副会长胡有清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网上“晒”出的履职日志第一篇的题目。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人大代表就是要反映民意,当台湾省的人大代表,就是要把台湾同胞的意见建议带到全国‘两会’。”  相似文献   

20.
“咦,我的意见上了《政府工作报告》了呢。” 1月16日下午2点45分。省人民大会堂。离正式开会还有15分钟。人大代表张明富在座位上翻闽即将提交大会表决的《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声音,引得近旁的一些人大代表也凑了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