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杂志已经创刊30年了。当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刊时的情景,总像是昨天的事"。采访中国政研会离休干部吴素娟时,她这样对记者说。"我是最早到研究会的"1982年12月份,时年已经50多岁的吴素娟从《工人日报》来到了国家经委。当时中央准备召  相似文献   

2.
<正>从《中国触动》到《中国震撼》再到《中国超越》,这是我走访百国,思考中国崛起、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心路历程。我想把各种相关的问题思考得尽量全面一点、透彻一点,使自己呈现给读者的东西能真正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这个国家,对得起这个民族,对得起这个时代,也对得起自己。中国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首次使用"思想路线"的新科学概念,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后来《实践论》继承了《反对本本主义》形成的思想基础,并使分析阐述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回溯从《反对本本主义》到《实践论》所呈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性内涵及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2005-2006年,任东京大学人文学部特任教授(讲授"唐宋以来经典文献选读"),2007-2008年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讲授"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主要作品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人间正道: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文学卷》《龙兴:五千年的长征》等。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的"三美""三化""三之"理论是中国的美学翻译理论丰碑,更是指导中国诗词译出国界的奠基石。从英译《诗经》到《楚辞》到《英译唐诗三百首》到《英译宋词》《元曲》;再到英译《毛泽东选集》,每一本译作都无不反映着许先生一直所倡导的"美"(音美,形美,意美)、化(深化,浅化,美化)和"之"(知之,好之,乐之),每一首充满韵味的古诗词,在老先生的笔下也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让更多的外国人和年轻一代的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正为官之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古人一直很注重官德问题,并有许多精彩论断。从"为政九德"到"十思",从《待漏院记》到《阅江楼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针对官德的评说早已自成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会抓住任何机会提醒皇帝和各级官员修"官德",督促他们经常保持"正念"。今天,重  相似文献   

7.
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元、明、清著名的"东学西渐",汉语就开始了她迈向世界的步伐。从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到新世纪中国的蓬勃发展,从国粹京剧到迈向世界的中国电影,从《诗经》到《鲁迅文集》等等,东方情调已经成为世界对中华民族认可的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评价。那么在中国伟大的邻邦——俄罗斯,汉语、汉文化对她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的问世,不仅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亿万中国人自我权利意识增强的内在要求"。个人私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国有财产将受到平等保护。"从20年前制定的《民法通则》中"物权"这两个字连用都不能用,到一部完整《物权法》的通过,这表明中国社会现代文明的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整体观念     
《求知》2018,(11)
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释义】天地万物虽形态各异,但本源上相同,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作者简介】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写作背景】《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齐物论》以"丧我"发端来说明万物不齐是由于"我"的偏执所至,只有达到"忘我",才能实现万物的"齐"。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6,(2)
正人物名片鲁少飞(1903—199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上海人,著名漫画家、编辑。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中国漫坛的"伯乐"。曾创办中国漫画家协会,1934年担任《时代漫画》主编。主办《救亡漫画》,主编《国家总动员画报》。1951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画册编辑组组长。作品有《改造博士》、《鱼我所欲也》、《晏子乎?》、《渔鹰》等。199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授予鲁少飞"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5)
《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也作为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广为流传,这个优美而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从产生到成型,经历了几代文人的润色,白蛇从单纯的无情蛇妖到有人性的善良蛇仙,许仙从陷害娘子的无情无义到维护娘子的情义至尽,人物性格发生了重大改变。《白蛇传》的故事演变过程和文学价值值得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向国际社会推出了《当代中国政治理论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大事记》等专著,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外译著作,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袁秉达教授的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源——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以下简称《探源》)也在其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究成果走出去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3.
郭清  杨丽 《理论导刊》2020,(6):106-112
《实践论》是中国特色话语建构的成功范例。文章从《实践论》话语角度出发,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为宏观考量,从理论阐释和语言艺术中讨论分析《实践论》"接地气""表真情""产共鸣"的话语风格。从问题意识入手,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探究其话语风格成因。从新时代话语体系构建着眼,启示我们应在人民群众、中华文化和中国理论的向度中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构建有"魂"、有"源"、有"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瞭望》见证了中国文化发展的30年。邓小平:不要横加干涉  相似文献   

15.
正邓小平1973年返京后,第一个来看望的是邓颖超《党的文献》2014年《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增刊中发表电视文献片《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片段,其中邓榕回忆说,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返京后,"第一个到我们家来看望父亲的就是邓颖超邓妈妈。我记得那天邓妈妈到了我们家,我们都非常地激动。"从1969年邓小平离开北京,到1973年在北京与周恩来、邓颖超重逢,这是一次跨越了若干个动荡春秋的见面。"当时的情景我历历在目,父亲母亲在屋子外面等着邓妈妈,邓妈妈的车到了以后,他们两个扶着邓妈妈下来,  相似文献   

16.
正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实行官邸制、放开二胎政策等政策背后均有智库的身影。在中国政府的许多重大政策决定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重要批示,把智库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17,(8)
<正>按常理,进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圈之后,我首先应该研究的是冰心。但环境使然,我变成了"吃鲁迅饭"的人,而对冰心却基本上没有研究。为什么按理我应该研究冰心呢?因为在新文学作品中,我最早接触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关于女人》。她那篇悼念母亲的散文《南归》,也曾赚了我青少年时代的不少眼泪。冰心作品充满了爱:母爱之爱,童  相似文献   

18.
巨匠与先驱     
朱永新 《民主》2015,(2):42-46
自2007年年底到民进中央工作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学习民进的历史,学习那些民进创始人的精神风骨。林汉达就是我首选的努力走进的人物之一。首选林汉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曾经读过他的《向传统教育挑战》一书,儿子出生以后又经常读他的《上下五千年》和《中国历史故事》。在中国,或许人们不一定知道林汉达这个名字,但一般不会不知道《上下五千年》和《中国历史故事》,因为,这是影响了中国数以亿计的几代人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就文本视域而言,《新民主主义论》有着独特的逻辑进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社会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呈现出从"社会性质"到"革命性质"的叙述模式;另一方面,又在"世界革命"视域中审视"中国革命",凸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世界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还在无产阶级的双重使命的解读中,成就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革命论"与"社会论"的内涵,表征出中国的社会变革中"革命"与"建设"的有机统一。《新民主主义论》文本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实践的有机结合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其逻辑进路不仅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篇章,而且也铸就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